快年底了,今年又没挣到什么钱。
过年了,怎么办?
看着朋友买了新车,看着别人买了新房,唯有羡慕。
看着有钱人搂着美女,年轻帅气的你却只能叹气,鲜花牛粪配。
其实,这一切只是人之常情。
并不是,你不行。
当你的钱包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请拼命的挣钱。
去感叹,去躲避,去怪这怪那,都不是办法。
我们努力追寻,只是为了寻找好的方向,然而在追寻方向中却忘了本质思考。
人类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是思维,是知识,是深度思考拒绝洗脑。
写文章释放价值,而对你真正有价值的是在于你自辨识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请看清,是用。学以致用,才是学的意义。
记得,一位上市公司全国业绩第一的金牌销售跟我说,你知道销售最厉害的是什么吗?
他说,做了二十年销售总结了就一个字,人。
当时,我就认为他是故弄玄虚。
现在想想,他就是故弄玄虚。他摸准了我是一个爱思考的人,而当把所有的销售技巧总结后。
最终,就是搞定人。
很明显,他成功的搞定了我,我至今对他难忘。
他就是摸准不同人,使用不同方法,搞定人。
而做互联网的,最终极的办法是不是也是搞定人呢?
个人愚见,是的。
你去看看哪个能挣几百万上千万的网赚大神不是拥有众多的粉丝。
任何项目都是需要人来操作,需要人来推广,需要人来使用。
如何搞定人呢?利诱,情触。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是写作。
文化影响人。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大神挣到钱了,还要持续写文的根本原因。
有了人的基础了再来讲产品。
人们普遍认为是先有了需求才有了生产,对不对?
错误,认知错误,这是思维的误区。
经济学家告诉我们,是先有了生产才有了需求。
而从生产到需求之间,就隔了一个环节,那便是包装推广。
就这样,一个基本的框架就出来了。
一些人,想创业。于是,马上买入产品,然后使劲的去卖产品。
这样是很难成功的。
精明的商人,一般是先谈好了一笔生意,然后评估风险和收入,再考虑可行的方案,这样的成功率便大大增加。
做产品,需要成本,风险自然大,所需要的社会资源也多。于是,很多人便选择了互联网。
互联网确实是可以小成本创业,甚至零成本创业的。
任何暴利的项目逃不了钱谁来出这个问题,一是平台出,二是用户出。
平台出,那就是利用漏洞或者活动来撸平台的钱。
用户出,要想用户从口袋乖乖的给你拿出钱,那你就必须满足用户的某种需求。
平台的钱有这么好挣吗?人家不是傻子,有些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只是与你共赢不追究太深了而已。
水至清则无鱼,大平台能给你小撸,但不能玩大了。
漏洞这一类的属于现象级,不是长久之计。薅羊毛能发小财,但是很难发大财,更难长久。
要想长期挣平台的大钱,那就是与平台合作共赢。这一类就是抓住红利期,疯狂搞一波。
如今平台的钱越来越难搞了,但是也富了一批又一批的网赚人。想挣大钱的,大多是盯着用户的钱包。
选择一款暴利产品,做意见领袖,零成本疯狂挣钱。
暴利产品,无非是金融与金融的衍生产品。当房产遇上金融,那便是炒房,翻翻。当大蒜遇上金融,那必是疯狂的大蒜。
金融不能说的太多,这个话题最近比较敏感。
说说房产的意见领袖吧,其暴利也并不比金融差多少。
代表人物,董教授董藩,自称民间经济学家陈宝存,杨红旭,搜狐王佳。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董藩,影响最为广泛。微博有85万的粉丝,分析房产最为有名。
这个我不说人家的理论到底牛不牛,但是人家在持续的输出价值,把自己对房产的研究和认识分享出来。
在中国13亿人口中,有一部分人认可他的理论,认为他说的对,分析的有理。
愿意听取他对买房的建议,认同他,信任他。
那他挣钱吗?
可以这样说,他一天挣的钱可能比你一辈子都要多。
就拿他开房产培训班来说吧,一次收费几千元上万元不等,一次培训收了300多名学员,算算多少钱吧。
这个只是小钱,学员买房肯定按他的建议来买啊。
那好,可以搞一次与开发商团购,可以为你们争取团购价。
做过房产的应该知道,一套房子的佣金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经过他卖出的房子能挣多少钱谁知道?
开发商给了多少的站台费宣传费谁知道呢?
在房产火爆时,不管你买在了哪里基本都涨价了,知道一些买房技巧的人买的房增值当然更加多。
借助互联网的宣传,名声很快就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