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学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孤独大脑  ·  2025年:平安生活指南25条 ·  2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外国人占领小红书一个月后,最大受益者出现了 ·  2 天前  
孤独大脑  ·  递归:苏东坡的人生算法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习学习再学习

为什么“七三韭菜节”的门票“突然”涨价了?

学习学习再学习  · 公众号  · 学习  · 2019-06-28 23:06

正文

6 月 27 日,我发了条消息:《 我们一起过个韭菜节罢!》结果,两天不到的时间里,报名人数很快 3000、4000、5000……

鉴于人数过多,我只好做了个原计划 7 月 3 日之后才要做的事情:涨价 —— 门票从 19.99 元人民币(或等值数字资产)变更为 2019.73 元人民币(或等值数字资产)。

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意思是说,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 “只讲一场讲座玩玩”,你听听将要更改的群名就知道了:

笑来课堂

其实,从 2019 年 1 月 2 日我开始动手写《自学是门手艺》的时候(甚至之前很久),我就琢磨着要开一个“笑来课堂”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决定不再做天使投资(不妨碍我做我自己喜欢的投资),因为在这个领域,我的个人能力已经到了尽头。

我必须给自己找事情把时间填满。为什么呢?投资人就是这样的,每次投资决策都需要很久(通常两三年、三五年、甚至十年)之后才能看到结果。而在这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我必须想办法把自己的时间填充饱满,还要把自己的精力释放出去…… 那我干什么好呢?我尝试过很多领域。最终的决定是,还是讲课开心。我喜欢讲课 —— 当然,今天的我,用讲课不太准,更准的是 “分享”。

那我讲什么呢?其实很难界定 —— 因为我这一辈子就是多线程工作的人,且做过太多事情。然而,讲什么不重要,只要我讲的东西对听众有价值,能卖得出去。能卖出去很重要 —— 免费的时候,谁都说你好;但凡收一分钱试试看?因为收费无论多少,都会增加质量要求,不是吗?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我相信我自己讲的东西对很多人有用,不仅有价值,还很有价值。为什么这么自信呢?因为这些年来,我从来都是只讲自己做过做到的事情,而不是“以为正确”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多年来我讲课从来不用故意掺水、故意讲段子、故意装高深,但依然大受欢迎的核心。

所以,在笑来课堂上,我会分享以下话题:

  • 学习
  • 编程
  • 投资

我会保证每个月有我自己的一场讲座。如果有机会、有可能,我还会请一些人来分享,只不过,理论上我应该比较挑,所以不能保证次数。

有些课程,我会反复讲 —— 这一点很重要。我自己做过老师很久,所以历来对网上的“录播课程”颇有微词。因为我明白一个道理,无论老师多牛逼,都要讲很多遍之后才可能真正讲好,很简单却少有人当回事儿的事实。

当学生也一样,很多人听一遍再听就恶心了。不过,有很多重要的信息,不知道为什么,一遍就是听不到的,就是不当回事儿的…… 听多了,才被潜移默化。

更为关键的是,这次的“笑来课堂”,实际上是 2015 年开始我做各种社群尝试的一次全新升级。对于社群,过往我有很多尝试和总结,但,一直各种缺陷无法解决(尤其是当我需要分享投资理念的时候)。不过,这次不一样,我琢磨出了一整套理论上可行、事实上公开透明、且有实操性的方案。

这个“笑来课堂”要办多久呢?除非我的身体健康出了问题,除非出现某些不可抗力,我猜我会搞七年(也没办法再多了,因为我今年已经 47 岁了)。

那,既然已经琢磨好了这些,又为啥最初的时候只收 19.99 呢?不太好说清楚。但我试一下:

这么说吧,最初冲进来的这些人,其中的绝大多数,其实无论李笑来开价多少他们都会直接支付的。别说 19.99 了,199.99,哪怕 19999.99 也会有人付。

这些人是外人眼中的“脑残粉”,这虽然是一种戏谑的说法,但,他们是我的坚定支持者,这毫无疑问。所以,我收 19.99 和 我收 0.99 有什么区别呢?

那,又为什么一定要涨价呢?

答案是这样的:

  • 李笑来不担心自己的内容卖不出去,所以,对将来的“笑来课堂”的口碑传播较有信心。
  • 既然李笑来有卖得出去的东西,那么,把销售的机会留给支持他的人,对他来说是最正确的决策。

所以,结果大致如下:

  • 2019 年 7 月 3 日之后,“七三韭菜节” 群名将更改为 “笑来课堂”;
  • “笑来课堂” 每年 7 月 3 日续费;每年涨价 1 元人民币(主要是应对年份);
  • “笑来课堂” 只接受成员邀请;对外无直接购买通道;
  • 成员可以一定的折扣获得邀请码,但必须全价销售(否则会取消成员资格);

其它具体细则,韭菜节过后,在 “笑来课堂” 内部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