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事儿
新京报时政新闻出品。从小细节说政事儿,解码大时政背后的隐逻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青年报  ·  张小斐被曝……警方:已依法处置完毕 ·  21 小时前  
河北青年报  ·  张小斐被曝……警方:已依法处置完毕 ·  21 小时前  
江南晚报  ·  暂停开放!清名桥、惠山映月里最新公告 ·  昨天  
中国民兵  ·  女子民兵治沙连,又有好消息 ·  2 天前  
中国民兵  ·  女子民兵治沙连,又有好消息 ·  2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打工人续命水,卖爆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事儿

省长顶着压力说出真相的背后

政事儿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18 19:34

正文

继拉票贿选案之后,辽宁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1月17日,在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辽宁省长陈求发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有一段“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表述。




陈求发说,2016年,辽宁多个经济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未达标的原因,固然有“三期叠加”的影响和主观努力不够等因素,更关键的原因则在于“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陈求发表示:(多个经济指标未达标)主要原因是过去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思路一度背离中央的决策部署,背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含有水分。

“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了财政收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


压力有多大?水分有多水?


陈求发说,“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那么这个压力有多大?水分又有多水?



陈求发


先看压力。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从2011年至2014年,辽宁一直是经济第七大省,GDP总量一直在31个省区市中排在第7位。县域经济平均财政收入甚至一度超过山东。

可2015年以来,辽宁的经济数据“断崖式下跌”。

2015年,辽宁GDP总量在全国排名降到了第十位,GDP增速则排在全国倒数第一位,比遭遇煤炭经济重创的山西(3.1%)还低0.1个百分点。

去年前三季度,辽宁经济一直深陷负增长泥沼,上半年GDP增速仅为-1%。“全国唯一的负增长”,媒体经常如此形容辽宁的经济形势。

如果仅从数据来看,不考虑其他因素,得出的结论就是,2015年以来,辽宁经济“断崖式下滑”。

不过,陈求发的报告显示,所谓的“断崖式下滑”,一大成因在于原来的经济数据水分很大。那么“水分”有多大?政府工作报告援引了审计署2016年的一份文件。

该份文件称: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财政数据造假问题,不但影响中央对辽宁省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还影响到中央对辽宁省转移支付规模,降低了市县政府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除财政数据外,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不实的问题。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发现,此前,审计署、国家统计局都曾披露过辽宁的数据造假问题。

据审计署披露:2013年,辽宁省岫岩县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超同年实际财政收入的127%。

《人民日报》也曾发文披露,过去一段时间,辽宁一些地区经济数据至少有20%-30%的水分。沈阳周边一个县,2013年统计的财政收入是24亿元,审计署审计后“修改为”不到11亿元。


王珉的责任有多大?


可见,在辽宁,从2011年至2014年,数据造假风越刮越凶,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并造成了严重后果,影响了中央对辽宁省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11月,王珉从吉林来到了辽宁,自此直到2015年7月,当了6年辽宁省委书记。数据造假风正是在他主政辽宁时期兴起的。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作为十八大后第二轮中央巡视的巡视点之一,2014年中央巡视组巡视辽宁后,就指出了辽宁的数据造假问题、拉票贿选问题。

两年后,中央巡视首次杀出“回马枪”,剑指辽宁。这次巡视“回头看”启动5天后,王珉被查,官方已通报,王珉对拉票贿选案“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

巡视“回头看”还发现,上一轮巡视指出的数据造假问题,仍未整改到位,再度指出,“一个时期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

去年底,辽宁一位地级市政府研究室主任接受采访时说,“不客气地说,在经济数据上,前一任挖了一个巨大的坑”,“辽宁现在不是在平地起楼,而是在坑底爬坡。”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发现,2010年,王珉担任辽宁省委书记大半年后,半月谈《揭秘地方统计造假乱象: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一文,披露了辽宁当时的数据造假倾向。

文中称,辽宁某地一名县委书记接受采访时说,“上级下多少指标就能完成多少指标,并且下什么指标都绝对能完成。怎么完成?有的地方拆东墙、补西墙,提前征税。比如说对一家企业今年应征300万元税款,但政府要征400万元,提前把下一年的部分税收也征了。今年的经济指标是3000万元,实际完成了3700万元,那么就把700万元留下来,算到下个年头。”

文中写到,当年在东北某地,民间流传一副对联。

上联是: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是: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


“绝不让忽悠成文化,要让忽悠没市场”


王珉2015年4月不再担任辽宁省委书记之后,辽宁领导班子有重要调整。李希出任辽宁省委书记。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此系李希两年内第三次职务调整。2013年4月,李希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岗位,一年后离开上海来到辽宁,任辽宁省委副书记,后任省长。


辽宁省长则由原任湖南省政协主席的陈求发担任。陈求发2013年到湖南之前,长期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纪检组组长,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副部长等职。

可见,省委书记、省长都不是辽宁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上任以来,李希和陈求发都反复强调,经济数据要打假、挤压水分。


2015年1月,在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时任辽宁省长的李希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去年(2014年)辽宁一些经济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原因之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经济数据弄虚作假问题加大纠正力度,规范涉土税收等收入,使经济数据更加真实”

一年后,在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陈求发作政府工作报告是也提到,2015年一些经济指标没达标,原因之一是“主动做实经济数据”

一些东北百姓用“忽悠”这个词,形容数据造假现象。“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发现,履新辽宁省委书记次月,李希在一次调研中,李希曾痛斥“忽悠”现象。

他当时表示:人无信不立。领导干部要讲诚信,做到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绝不能让“忽悠”成为文化,要让忽悠没有市场,让忽悠者没有前途。

他还提到:在今年(2015年)省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我讲到“政府绝不能忽悠老百姓”,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我在想,大家为什么鼓掌?说明干部群众对不讲诚信、不懂规矩、不守纪律,是深恶痛绝的。一个地区,只有诚信成为风气、政治生态清朗、社会风气清正,客商才愿意投资兴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才能被点燃。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报记者王姝 校对:郭利琴

推荐阅读


齐心送花圈,习远平送别并撰文悼念的逝者


三见习近平,这位中国大兵啥来头?


长按二维码免费订阅“政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