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四月的上海
文/杨蓉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这个春天,带着求知的渴望走进上海。作为“芜湖市校长梯队建设工程”培训班的学员,我们能够来到上海跟岗研修一个月,这是一件多么美好和幸运的事。
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理念,还学习到很多方法和措施,有了很多的思考和发现。我写下了五千多字的研修日志,真是高兴而去,满载而归。
每每念此,感恩的心如明媚的阳光下那绽放的花朵,感谢所有造物的恩宠。我是如此幸运,遇见如斯美好!
这四所学校都不算大,但都属于花园式学校,各具文化特色。学校的绿化做得特别好,设计精致,区域分明,所有的空间都得到了利用,几乎每一个角落都用到了极致,充分体现了环境育人的特点。也体现了上海教育在环境设计上的先进,以及财力上的支撑保障。
另外从细节、文化、组织、构建等等方面,都感受和体验到了先进地域的教育智慧和力量。虽然两地差距很大,但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却很多。
我们校长团都很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努力学习,汲取营养,为回去办好自己的学校注入更多动能。
第一周是在上海实验中学东校区。这里的每一座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开花。这所学校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首先就是每个部门的人员都能独当一面,个个都是本部门或本专业里的行家里手,专业能力强、理论水平高,从校领导到班主任到任课教师,素质高,分工明确,团结高效。
其次是充分发挥了家委会的力量,学校设有专门的家长办公地点,家委会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和重大决策。家长资源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和品质的升级。特别是学校每年组织开展的“五大节”活动,特色鲜明,文化显著。
第二周是在延安初级中学。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校名赋予了这所学校光荣的红色基因。秉承“老老实实办学,呕心沥血育人”的办学传统,从学校办学理念和校训“自信、自强”等都可以看出,这所学校是以培养“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健身”的“四会”少年为育人目标。
传承红色基因,以数学为特色发展,致力于造就兼具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素养的延安人。这所学校很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智能化设备很先进,教学方式很有特点。
校长许军是九几年从芜湖过来发展的,他出版了一本书《让学校成为涵养灵性的育人场》,才来第一天就听了一场他一个多小时的报告,对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探索都有很直观的感受。
第三周是在宝山淞谊中学。虽然离市区最远却是我们的餐饮服务做得最好的一所学校。从校长到各位校领导都很热情谦逊,主动带领我们参观并介绍学校,进班级听评课,参加他们的项目化主题研修。
学校周一开展的“国旗下讲话”非常隆重,有专门的鼓号队,学生穿着礼服入场,吹小号、击小鼓,场面震撼。并且活动全程都由学生自己来主持进行,内容丰富。有颁奖环节,诗朗诵,还有学校合唱团成员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活动结束后的离场也是井然有序。
学校门口紧邻“友谊公园”,绿树成荫,青水萦绕,赋予了这所学校灵秀之美。
第四周是在交大浦东实验中学。这是临时调换更改的一所学校,校长李永明因为是芜湖安师大86届的校友,他是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群老乡。
他陪同我们一起去食堂吃午餐,领了饭盒坐下来边吃边聊,他很亲切地告诉我们这所学校如何由弱变强,一步步发展至今。
这其中既有他们抓住了上海“强校工程”外部的发展机遇,也有他们结合校情深度内部梳理后的成功实践。厘清学校发展思路,加入名校联盟,整合资源,改革创新,在短短的四年里,学校在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特色创建、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素养等多维度都得到显著提升,现在已成为老百姓心目中比较满意的学校。
四周分别沉浸式体验四所学校,既让我们感受到发达地区的美环境快节奏新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人工智能化大势所趋不可抵挡的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