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美国华盛顿特区时间2025年2月11日,美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包括多位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有杰出贡献的学者。新增院士名单中有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包括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等。这些学者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除此之外,还介绍了部分新增院士的学术背景和主要成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美国工程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单,包括来自不同领域的杰出学者。
这次公布的名单中有南昌大学特聘教授阮榕生、清华大学校友曹培、浙江大学校友陈龙庆等。这些学者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有杰出的贡献。
关键观点2: 部分新增院士的学术背景和主要成就。
阮榕生教授是南昌大学特聘教授,食品科学学科带头人。曹培是Google旗下YouTube的杰出软件工程师及工程副总裁,具有丰富的工业工程经验。陈龙庆教授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讲座教授,工程科学与力学教授,和数学教授。
关键观点3: 其他新增院士的学术成就和背景。
除了上述学者之外,还有在各个领域有杰出贡献的学者,如陈自强、Cheung博士、Peng Fang等。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正文
美国华盛顿特区当地时间2025年2月11日,
美国工程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
公布了
2025年新增院士名单
,包括
128名院士和22名外籍院士
。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美国工程界最高荣誉,授予那些在工程领域内从事研究、实践和教育并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美国工程学界的最高三大奖项均由美国国家工程院评选。现任院士每年选举产生新的院士。
本次当选的院士中,
南昌大
学
特聘教授阮榕生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校友),作为中国内地高校学者入选。
此外,
清华大学
校友曹培,
浙江大学
校友陈龙庆、
武汉大学
校友Peng Fang、
四川大学
校友王勇、
北京大学
校友王振纲,也入选新增院士名单。除此之外,入选的华人学者还包括ZOOM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袁征(
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校友)、IBM研究部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的科学和技术副总裁陈自强等知名专家。
曹培,女,1990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
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于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她曾荣获多项重要奖项,包括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家奖(PECASE奖,该奖项是美国政府授予处于独立研究生涯早期的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最高荣誉)、IEEE国际分布式计算系统会议优秀论文奖、ACM SIGMETRICS计算机系统测量与建模会议最佳论文奖、国际计算机体系结构研讨会(ISCA)优秀论文奖,以及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奖学金。
在职业生涯中,她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担任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1996年1月至1999年6月),创办Tasmania Network Systems, Inc.(1999年6月至1999年11月),随后在Cisco Systems, Inc. 担任技术主管(1999年11月至2004年6月),并于2004年加入Google Inc.,现为 Google旗下YouTube的杰出软件工程师及工程副总裁。
除了丰富的工业工程经验,曹培在Web缓存、分布式系统和存储系统领域发表了25篇以上的重要论文。截至2010年10月,她的四篇论文位列计算机科学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700篇;其全部论文在Google Scholar上的总引用量已超过18,000次。
陈自强博士于美国耶鲁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取得硕士学位(1978-1979)与博士学位(1979-1984),他在技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并获得了25多项专利。
在20世纪80年代,陈博士在多晶硅发射极/单晶硅界面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导致了世界上第一个双聚双极技术的制造。这项技术的成功商业化形成了在IBM S/390大型计算机中部署的半导体设备的基础。在20世纪90年代,他对CMOS小型化和DRAM器件的贡献对IBM在CMOS工艺技术和DRAM制造方面的领导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自强博士于1984年加入位于纽约Yorktown Heights的IBM 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他目前是IBM研究员,也是位于纽约Yorktown Heights的IBM研究部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的科学和技术副总裁。在他的职位上,他指导未来计算系统的战略,并监督物理科学、先进半导体科学和技术、子系统集成和先进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活动。
陈龙庆教授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Donald W. Hamer讲座教授,工程科学与力学教授,和数学教授。他分别在
浙江大学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于1992年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教。
陈教授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杰出教授,中国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2004-2007),中国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2004-2007),浙江大学包玉刚讲座教授(2013-2016),美国ASM International学会会士,美国陶瓷学会(ACerS)会士,美国物理学会(APS)会士,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会士,美国矿物,金属和材料学会(TMS)会士。
陈教授已发表文章500多篇和2项专利,曾获得2014MRS材料理论奖(Materials Theory Award)、Guggenheim(古根海姆)奖、德国洪堡研究奖、TMS功能材料分会杰出科学家奖、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李薰讲座奖、ASM International银牌奖、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的青年研究者奖,两次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特别创造性奖,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优秀工程学者奖章等多个奖项。
Cheung, Kwok博士1986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1988年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并获得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并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Cheung, Kwok博士现任GE Digital的市场管理解决方案总监。在此之前,他是阿尔斯通电网公司的研发总监,负责管理研究项目、推动与运营效率、系统可靠性和未来电网解决方案弹性相关的业务和创新计划。在过去,他还担任过各种管理和技术领导职务,负责全球许多领先能源和传输市场的设计和实施。
Peng, Fang,1983年在中国
武汉大学
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87年和1990年分别在日本长冈工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从1990年到1992年,他在日本东京Toyo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从事有源电力滤波器、灵活交流传输系统(FACTS)应用和电机驱动器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工作。2002年,他成为国家发明人学会成员。2024年,他加入匹兹堡大学斯旺森工程学院,担任RK梅隆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讲座教授。
阮榕生,男,1963年生,
南昌大学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生物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工程学士,1988年获美国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生物系统与农业工程硕士,1991年在美国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农业工程系食品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9-1993.12美国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和Minnesota University 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1-2002.9在美国明尼达大学生物系统与农业工程系担任助教、副教授、教授。2002年10月被教育部聘为南昌大学特聘教授,食品科学学科带头人。
谭方东,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谭博士就职于财富500强公司NGSS,担任杰出工程师、会士、总工程师、项目经理、高级部门经理和中心主任等岗位。
谭博士是现代空间电力电子与系统领域的公认领导者,他在技术趋势的前瞻性领导等多方面成果丰硕,他的技术因“显著增强国家安全”而获得了白宫的表彰。他使得JWST等深空任务在100英里外实现了性能突破;追回了价值200亿美元的国家资产,并开创了全美制造且独有的霍尔推进器系统。
王宁怡(Evelyn N. Wang),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她的研究领域包括传热学、太阳能、超疏水材料、纳米材料等。她是纳米传热领域的国际公认领导者,与另一位麻省理工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陈刚也有合作。她于2000年获得麻省理工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后,于2007年回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2018年,她被任命为麻省理工机械工程系主任。在麻省理工工作期间,Evelyn曾担任麻省理工设备研究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2022年,美国总统拜登提名王宁怡出任能源部先进能源研究计划署主任。
王勇教授,
四川大学
(原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1984届本科毕业生、1987届硕士毕业生。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acif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PNNL)Fellow及催化研究所所长,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校董会教授(Regents Professor)和化工系杰出终生讲座教授,Applied Catalysis B主编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执行编辑,获2019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催化与反应工程奖和2021美国化学会(ACS)E. V. Murphree 工业和工程化学奖。2025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王振纲,1982 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
化学系。1987 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之后分别在 Exxon公司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博士后研究。1991年受聘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部,现为 Dick and Barbara Dickinson 讲座教授。
王振纲教授是国际知名的高分子和软物质理论物理学家。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一百四十余篇,多次应邀在美国化学会年会、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等重大国际会议上做报告。2001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王振纲教授在高分子和软物质物理及其相关领域理论造诣深厚,特别谙熟热力学、统计力学和高分子物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内容,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以无教案全程讲授这三门课程而著名,200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最高教学奖-Richard P. Feynman奖。
Wu, Changfu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器械和放射健康中心的高级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医学产品评估服务(SBRBPAS)专家,负责心脏瓣膜设备和心室辅助设备的科学和监管审查。他于2003年在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应用随机研究中心和机械工程系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在2009年加入FDA之前,Wu, Changfu在匹兹堡大学肌肉骨骼研究中心完成了联合生物力学博士后培训,并在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工器官实验室进行了学术研究。吴博士是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会(AIMBE)的会员。
Yih, Yuehwern,1984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取得工业工程学士学位,1988年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取得工业工程博士学位。普渡大学汤普金斯工业工程教授、美国国际开发署激光脉冲项目主任、智能操作和系统(SOS)实验室主任。
Yih, Yuehwern的核心研究方向是复杂系统/运行设计、监测和评估的系统建模和决策。通过分析系统行为的动态和系统内个体代理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开发一个策略(基于证据的实践)来管理这样的系统并减轻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