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市场“龙争虎斗”日趋激烈。凭借相对的品牌优势及较好的产品口碑,外资车型在与中国品牌的“较劲”中屡占上风,占据明显优势。
合资品牌的穷追猛打,虽然让自主车企压力山大,但在逆境中奋发上进,自主车企们面对劣势深刻反思自身缺陷与不足,积极谋求逆势发展。近些年来,中国品牌在车型研发、造型设计、制造工艺和战略布局等方面可谓做出了很多努力,我们对自主品牌迎难而上、谋求生存发展的倔强表现没有鄙视,反而是满满的钦佩。
实际上,这些努力也初见成效。
在2015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73.76万辆,同比增长15.2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3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2.86个百分点;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07.2万辆,同比增长18.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2%,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今年不出意外,自主品牌应该能从合资手中抢夺更多市场份额。
所有为民族品牌的发展而奋斗努力的车企都是值得肯定的,下面AL就给大家盘点下近年来几个代表性的自主车企,瞧瞧他们都干了啥!
海马:“新三样”唯一自主品牌,重研发专注技术
近几年的海马一直在默默耕耘,专注于造车工艺的提升和精品车型的打造。旗下核心车型福美来,逾四代升级蜕变经久不衰,如今累计销量远超100万辆,更是“新三样”中唯一一款自主车型。
如今,海马实施收缩聚焦断舍离,全力打造福美来品牌,将其由单纯的产品品牌升级为轿车品类品牌,借以主攻轿车市场,9月还推出了全新的福美来轿车。这款车型汇集历代福美来在造型、空间、安全及节油方面的优势基因,更在低油耗技术上进一步发扬光大,最终打造一款拥有超高燃油经济性,同时又具有高颜值和大空间的精品家轿。
平心而论,福美来轿车无论外观造型、动力系统、底盘和空间等各参数性能,都丝毫不逊色甚至超越同级主流合资品牌。福美来轿车就好比海马的缩影,低调务实的同时又不失优秀,有眼光的人总会发现它的独特魅力。
尽管拥有马自达的技术基因和较强的造车根基,但一贯低调的海马在营销上有些保守,而且车型设计上也常被诟病,加上在营销资源投放上力道稍显不足,海马要在激烈的国内市场赢得一席之地,除了销售渠道的开拓创新,自身的短板也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改善。
吉利:整合外资技术,品牌还在沉淀
自从收购了沃尔沃,吉利以前的屌丝身份逐渐弱化,慢慢改变消费者对其一贯的低端品牌的认知。
从帝豪到新远景,吉利在轿车市场上开始打开了局面。特别在收购沃尔沃后,吉利慢慢消化外方技术,推出的博越和博瑞也赢得了市场一定认可。不出意外的话,博字号车型全新的技术平台与家族特征,将被沿用到吉利未来其他车型上。
得益于沃尔沃的帮助,吉利在主动安全技术、动力总成技术等方面实力有一定提升,比如自主研发的3.5L V6及1.8T等发动机开始崭露头角。
不过,虽然“博”字系车型为吉利收获一定口碑,但由于是用新技术,使得吉利新老车型差距非常巨大,出现新老车型口碑两极化,而且新车型的技术成熟度还需要时间去积累与验证。吉利想要有一次完美的蜕变,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让老一代车型全部更新。
至于在打破合资品牌垄断地位的道路上,吉利也还任重道远,毕竟品牌影响力以及各方面的调教功底,目前确实不如合资车型,吉利还需要时间去沉淀。
长城:SUV销量高,核心动力总成需要提升
长城的SUV近年在销量上的成绩有目共睹,根据其刚刚发布的数据,H6在11月份销量居然超过了7万辆。这些年哈弗凭借较好的性价比和用户口碑,在自主SUV中风生水起。应该说,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长城近年来对工艺技术的把控,对营销售后体系的扶持打造。
长城SUV胜在外观内饰、基础制造上,品质可靠度较高,但在动力总成方面,相对于其他主流自主品牌不太占优势,不追求太高的操控性和动力体验的话,长城的车型还是可以满足需求的。
哈弗系列虽名声在外,不过动力与变速箱还是略微有些短板,属于核心技术的动力总成、底盘开发、新能源技术等,一直没有重大突破,基本都靠引进甚至模仿等手段,因此综合实力始终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也势必会影响到长城今后战略车型的布局。
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长城推出豪华品牌WEY,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长城的野心,但在技术层面,是不是能够达到这个高度,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长安:全面自主创新之路,道长且阻
与其他自主品牌相比,长安拥有更全面的技术开发手段,和与之匹配的管理流程。另外,长安还整合了碰撞安全开发的所有资源,形成专门的碰撞安全开发体系。长安也拥有很多自主研发的动力总成、主动安全技术,变速箱依托于爱信等厂商合作供应,匹配也算得上良好,耐用性不错。
另外,长安的产品线布局相对其他自主品牌比较均衡。不过,一直致力于全方位自主研发的长安,其车型出品上长期以来被人诟病为粗制滥造,车型在细节和做工方面不太令人满意。其中新出来的旗舰车型CS95一时间让吐槽声不断,很多人觉得其廉价感太强,被推到风口浪尖。
长安一直在走一条艰难的道路,一切都在谋求自主创新,精神实属可嘉。但在最核心的动力技术板块,似乎也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听到好消息。
AL频道小结:
一个自主品牌从创立到广为人知,从被人不屑一顾到引人瞩目,都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研发和沉淀,只有经历最难熬的摸索阶段,才会渐渐步入正轨,在这过程中还要时刻提防和抵御外资品牌的包围夹击。虽然现在看来,大多数自主品牌的表现还不是特别令人满意,但只要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发展,不久的将来,它们的集体“上位”也非绝无可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