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方商学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实战,所以落地!由旅游经济学者、国内著名的城乡战略与区域经济顾问导师、旅游地产与养老地产规划专家许豫宏教授领军作为集团创始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牛村大牛  ·  陈小群:不想举牌,让利市场 ·  12 小时前  
牛村大牛  ·  陈小群:不想举牌,让利市场 ·  12 小时前  
证券时报  ·  10:30!A股,突然拉升!DeepSeek ... ·  18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最新利好来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盛方商学

日本超“变态”小镇:15年“零垃圾”,一群老人靠捡树叶个个年入千万!

盛方商学  · 公众号  ·  · 2018-04-26 21:28

正文

但年老并不意味着暮气沉沉、悲凉孤寂,

在日本,有一个叫“上胜町”的小镇,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流失了大量年轻劳动力,

却能依靠半数以上65岁+的老人,

人人每年创收千万日元!

由于他们都有着“过硬”的生存本领,

自力更生、衣食无忧,

完全不需要专人专护来协助,

所以连养老院都悄然倒闭了!

那么,这些老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促使他们逆转剧情的,

没有别的原因,

而是花了十几年的时间,

身体力行地创造了垃圾回收的奇迹!

这座毫不起眼的小镇,

隐匿于森林茂密的群山之中,

镇里住着1700余人。

那里没有科学的垃圾回收体系,

交通运输非常不便,

却成功解决了,

令全人类感到头疼的垃圾问题!

凭借一身逆天的垃圾处理本领,

他们不仅保护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而且让小镇一举成名,

被评为日本最美的14座村庄之一。

在这个日本最环保小镇里,

你根本找不到垃圾箱的影子,

全镇只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

但是那些垃圾必须要经过细致的分类,

才能被堆放到这里。

众所周知,日本人对细节的注重程度,

是让很多人望尘莫及的。

但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就连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

他们也可以严苛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上胜町的可回收垃圾包括45个小类,

每个类别都会按材质和属性分离开来,

酒瓶、铝罐、荧光灯、衣服、

电池、纸板箱、螺丝钉等各安其所,

有色和无色玻璃瓶都要分开,

洗净晒干后再进行循环利用。

塑料瓶的瓶身、瓶盖和贴纸

都要分开归置,

而不是一股脑儿随意丢弃;

口红膏体属于“可燃物”,

而口红管则属于“金属物”。


袜子缺了一只属于“可燃物”,

如果配对成功的则归类为“旧衣料”。

报纸、纸箱、传单和杂志等纸制品,

不能胡乱放在一处,

而是用不同类别的回收箱来分装。

就连牛奶盒也要遵循

“折平”、“洗净”、“晾干”

的三大原则~

垃圾回收中心还安排了两位“监督人员”,

他们会时刻检查那些垃圾是否分类正确。

当地还有一个kuru-kuru店铺,

那是一个小型的物品交换场所。

居民可以在这里免费交换使用过的旧物,

实现垃圾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kuru-kuru雇佣了不少工人,

他们会利用废弃物制作袋子、衣服

和玩具进行售卖,

不仅完美实践了环保、零废弃的主题,

而且顺便解决了一部分失业问题。

不过将所有垃圾资源利用到极致的,

莫过于小镇的啤酒厂了!

这栋不规则建筑集仓库、啤酒厂、

酒吧、BBQ功能为一体,

但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内部装饰,

都是废弃物的二次利用!

整个建筑外立面最高的部分,

达到了8米之多,

那些大大小小、色调不一的窗户,

都是从村民家里回收过来的。

千奇百怪的混搭组合,

为小镇筑就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餐厅上方悬挂着的吊灯,

是用各种五颜六色的酒瓶做成的。

在灯光的交相辉映下,

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晶莹剔透,

艺术范儿十足。

墙壁上的木材,铺设于地面的砖块,

也同样来源于村民的废弃物,

但因为搭配得恰到好处,

反而渲染出一股古典、雅致的韵味。

可以说,上胜町的每一个角落,

从各家各户到公共区域,

无不体现了村民们热爱环保的精神。

那些关于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的概念,

不再是流于表面的口号,

而是他们实实在在的日常。

但是一开始,

小镇的环保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上世纪90年代的上胜町,

对待垃圾处理只有两种方式:

要么焚烧,要么倒回山里!

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虽然省事,

但无异于给自己埋雷。

因为这些垃圾产生的有毒物质,

会被大量释放于洁净的空气中,

不但严重污染环境,

而且对居民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原本风光旖旎、山清水秀的小镇,

因为不计后果的垃圾焚烧,

使得山地环境急剧恶化,

连人类的生存都遭到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及时制止这种“自我毁灭”的行为,

村民们决定共建生态家园,

誓与垃圾来一场“大作战”。

2000年,他们关闭了村里仅有的

两个垃圾焚化炉;

2003年,他们成为日本第一个

发表“零垃圾”宣言的村庄,

并立志在2020年之前,实现“零废弃”的目标。

然而想法纵然是很美好的,

但是落实到点滴生活中,

总是变得困难重重,举步难行。

比如Hachie Katayama,

典型的日本家庭主妇,

在全村实施新的垃圾分类政策后,

表示一脸茫然,

直接去院子里点一把火烧了不是更好?!

便利店店主Takuya Takeichi,

平时身兼整家店的营业员、搬货员和清洁工,

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

哪里还能腾出多余的精力,

去负责垃圾分类呢!

垃圾分类不仅增加了工作强度,

挤占了时间成本,

而且考验着人们的体力和脑力,

但为了不让家园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

大家还是硬着头皮撑下去!

不过这样一坚持,他们竟做了15年,

从一开始的排斥、嫌麻烦,

到如今的驾轻就熟,

上胜町人已经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就连很多外地人,也在耳濡目染之下,

被他们的行为所同化了!

Taira Omotehara,

曾经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垃圾生产大王!

以前只要是厨房里不用的东西,

都被他当成垃圾丢出去,

而现在的他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他不仅把厨房剩余的东西

都堆进了肥料桶,

而且将自己种的菜供给到餐厅,

实现了餐厅反哺农场的产业融合。

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

居民们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现在,小镇的垃圾回收已达到80%,

仅有20%的垃圾会被填埋,

向“零废弃”的目标迈出了大大的一步。

而且,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

小镇的社会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

带动经济收入

上胜町当地有很多温泉,

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体验,

而且这里的宾馆都是使用生物燃料取暖,

不仅每年可以节省7.6万元的成本,

还顺便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旅游产业上赚得盆满钵满后,

因为小镇的环保事业做得轰轰烈烈,

再加上这里有干净的水源和空气,

很多食客也慕名前来,

想要吃一回天然有机的食物。

日本的料理精致而味美,

就连作为点缀的花叶也极其讲究,

以色泽均匀、没有污染为上品。

而上胜町的树叶刚好满足了这个要求,

全年可食用的叶子更是多达320种,

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各大料理店的供应地。

除了满足本地需求外,这些纯天然的树叶还被售卖到北美和欧洲等各地,光是当地采摘树叶的企业,年收入就可达130万英镑!

解决老人就业

上胜町有51%的居民超过65岁,

其中两成是80岁高龄的老人。

面对着令人堪忧的老龄化问题,

他们逐渐发现采摘工作是一条最好的明路。

因为这些退休老人只需要

采摘、洗净、筛选叶子就好了!

不耗神,不费力,还能增加经济收入,

解决赋闲在家的空虚与无聊。

而老人们对这项工作也抱有很高的热情,

他们建立了专门的树叶档案,

和顺应时令的种植、采摘技巧,

有一部分老人甚至掌握了IT技能,

使用平板和软件操作,来提高业务效率。

通过采摘树叶,

他们每年差不多可以挣得1000万日元,

相当于58万人民币!!

如今,他们每天都对生活充满期待,

收入在提高,销路在拓宽,

连身体也比以前健朗了,

有的老人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治愈了高血压!

他们每天热衷于卖树叶,

根本没时间生病养老,

镇上唯一的养老院也因为没有生意,

在2007年悄然关闭了!

别地方的老人都要靠养老金为维持生活,

这里的80岁老人却每年在缴纳税金。

上胜町的零垃圾神话让这个镇子名声大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牛村大牛  ·  陈小群:不想举牌,让利市场
12 小时前
牛村大牛  ·  陈小群:不想举牌,让利市场
12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最新利好来了
昨天
考研英语时事阅读  ·  历史上的今天
8 年前
豆瓣电影  ·  朴树:奄奄一息过,才是真正的我
7 年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明星露脸资本市场,成关注点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