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象公会
精神鸦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I创业伙伴  ·  OpenAI被一分为二,终是成了营利性公司, ... ·  2 天前  
AI创业伙伴  ·  OpenAI被一分为二,终是成了营利性公司, ... ·  2 天前  
sven_shi  ·  深圳的旧改可以做个参考。 ... ·  3 天前  
VeighNa开源量化  ·  开始报名:2025小班特训营第一场【Veig ... ·  4 天前  
VeighNa开源量化  ·  开始报名:2025小班特训营第一场【Veig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象公会

为什么高处往下看会有跳下去的冲动|大象公会

大象公会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6-11-04 22:51

正文

为什么在高处往下看我们会心跳加速,发抖,腿软,甚至有跳下去的冲动?而有些人却能像蜘蛛侠一样爬到任何地方?


文|窦泽南


下面这些自拍照,很多人会感到眩晕。



照片算不上什么,当电影院大屏幕上出现这样的镜头时,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很多人会认为,这些玩命自拍的蜘蛛侠们天生就是不恐高的。


其实,一百多年前法国就有位胆子更大的蜘蛛侠,他叫雷歇尔特(Frantz Reichelt),其实应该叫蝙蝠侠,因为他穿成这样:



雷歇尔特是位裁缝,他的滑翔斗篷是自己设计裁剪的。


1912 年 2 月 4 日早上 8 点 22 分,在万众瞩目中,雷歇尔特穿着滑翔斗篷,从埃菲尔铁塔 57 米平台处纵身跃下。


可惜这个名叫“远征号”的飞行斗篷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雷歇尔特笔直撞向地面,撞出了一个 30 厘米深的大坑。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医生在随后的检查中发现,雷歇尔特可能在落地之前已经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因此他着陆的过程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痛苦。


让雷歇尔特无痛苦离世的,是人类对高度的恐惧。


祖先的宝贵遗产


人类对于大多数特定事物或场景的恐惧都与成长经历有关,怕狗,怕打针,怕小丑,怕密闭的空间,怕社交场合……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蛇,一个人哪怕从不知道有蛇这种动物,只要看到蛇的图片就会本能恐惧。


对蛇的恐惧是老祖先遗传给我们的财富之一。蛇这种危险可恶的爬行动物是已知最古老的将灵长类添加入自己食谱的物种。甚至有研究者推测,人类分辨色彩的视觉能力就是在与蛇的生存竞争中习得的,无法分辨出三维空间里花纹和伪装的灵长类都已成为盘中餐。


恐高也是例外之一。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到六个月的幼儿就会有选择地回避看起来会让自己跌落的“悬崖”。尽管这些孩子刚刚学会爬行,从未有过从高处下坠的经历。


视觉悬崖——一种常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当一个人身处高处而又无法确保自己的安全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恐慌感。这是一种古老的保护机制,时刻提醒我们,人类的祖先曾经历过一段失败的猿猴生涯。


2016 年 8 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认为,人类祖母“露西”,一只家喻户晓的阿尔法南方古猿,因为失足从树上跌落,卒于 318 万年前。


▍研究团队模拟出了露西的各种下坠方式


虽然黑猩猩和长臂猿有时也会从树上掉下来,但人类的祖先显然承受着更大的风险。南方古猿处于人和猿的中间态,他们已经可以直立行走,基本丧失了猿类的攀爬能力。对于这样一只相对笨拙的灵长类生物来说,上树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没明白这一点的古猿,可能都失去了进化成人的机会。


防止坠落的保护机制直接写在遗传程序里,现代人类不必再通过反复试错,去习得自己的祖先用血与泪验证过无数次的经验教训。


希区柯克就是善用人类本能的大师,他在电影《迷魂记》中为表现男主角有恐高症,一开头就用了这个让观众产生眩晕感的镜头,它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不只是人,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都具备这种能力,猪、狗、山羊,甚至羽翼未丰的幼鸟,也是恐高的。而很多海洋生物则没有这种能力,大部分海龟会毫无顾忌地在视觉悬崖上穿行。


老鼠也无法分辨视觉悬崖,这并非是因为它们不怕高,而是因为它们是夜间生物,视觉不好,主要通过触须感知高度和距离,这种把戏欺骗不了它们。猫的触须也有帮助它们判断地形和环境的功能。


既然人类天生恐高,可是——


为什么会有跳下去的冲动


根据国外调查,有一半以上的人站在高处往下看时,都曾经产生过跳下去的想法,或者认真思考过如果自己掉下去了会发生什么。


精神分析学派将这种冲动解释为死的本能,这恰恰误解了人体的保护机制。大脑通过这种荒谬的想法来唤醒你的警觉:靠得太近了,离危险地方远一点。


人需要不断地根据外界的反馈,调整身体姿态,以维持身体平衡,其中视觉刺激是最重要的反馈信息。闭上眼睛后,一个人甚至做不好一些最简单的平衡动作,比如单腿站立。


来到空旷的高处时,人的视野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水平方向缺少实物参照,下方物体又会产生巨大的形变。身体平衡状态在瞬间被打破,身体需要根据这些变形的视觉信息来重新调整姿态,因此会发生重心的摆动。这种摆动信息传到大脑中,会立刻拉响警报:你在干什么?是不是想跳楼?不要冲动!



所以,在很高的地方,虽然有安全保护,我们还是无法抑制自己的恐惧,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发抖,腿软。这实在是正常反应,没什么丢脸的。


比如你在登华山遇到这些路段时:



没关系的。当年,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登华山,恐高症发作,勉强爬上来后不敢返回,泪流满面地写好了遗书。后来华阴县令知道了,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救下来。在苍龙岭蒙羞的名人不止韩愈,清代经史学家毕沅当山西巡抚时,在幕僚陪伴下登华山,除了没写遗书,重演了韩愈的故事。


所以,玻璃栈道这种在视觉上特别让人容易恐惧的变态地方,特别容易看到这样的情况:



你也可以成为蜘蛛侠


那些留下疯狂自拍照的俄国蜘蛛侠,其实没有那么了不起。


下面这张著名的《摩天楼顶上的午餐》(是否自然真实尚有争议)中的工人,气定神闲是蜘蛛侠无法比拟的。



不过,我们对高度的天生恐惧是可以逐渐克服的,而且它与临床上讲的恐高症不是一回事。


现代意义上的恐高症(Acrophobia)这个词,是希腊语的词根 Akros(顶端)和拉丁语中 phobia(恐惧)的组合,是意大利医生维尔加(Andrea Verga)在 1887 年创造出来的。


恐高症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组非常罕见的症状,因为那个时代的建筑物尚不足以让多数人离开地面。恐高真正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由城市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引起的。


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DSM-V)中,恐高症属于焦虑障碍大类,是特定恐惧症的一种。如果以产生轻度的不适和回避来界定,人群中大概有四分之一的男性和三分之一的女性都会体验到恐高症状。但是真正达到诊断级别的恐高症患者应该在 5%以内。对于高度的恐惧会干扰到他们的生活,他们从来不会尝试观景电梯,有的人连自家阳台都不敢去。



造成这种程度的恐高症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人因为身体平衡出现问题,更容易感到眩晕恶心和身体不适,对老年人来说,这种现象较为常见。


对更多恐高的人而言,过去的经验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如果一个人曾经有过从高处摔落,或者看到别人坠落的经历,就会建立起恐惧的条件反射联结,随着经验的积累,对高度的恐惧也会逐渐加强。


也就是说,除了前面那极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有成为蜘蛛侠的潜质。


让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战战兢兢的悬崖栈道,工人师傅修建时的情形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理论认为,将一个人暴露在恐怖的情境中,并坚持下去,焦虑感就会减轻。根据每个人承受能力的不同,可以使用快速暴露法和系统脱敏法两种技术。


对于恐高这件事情来说,快速暴露法就是一步到位的到达最高点,一旦克服了恐惧感,就不会再害怕任何高度;系统脱敏法则是循序渐进的逐级暴露,并最终到达最高点,彻底克服恐惧感。


我们大多数人对高度的恐惧,其实是随着城市建筑的高度不断改变适应的。从来没见过楼房的人,可能第一次站到五六层楼的阳台时就会出现恐高。第一次坐飞机的人,也多半在看窗外时心惊肉跳。



前混凝土时代人类最高建筑科隆大教堂,建造耗时了 600 多年,完工于 1880 年,塔尖高 157 米,比 2000 多年前的埃及金字塔多了 10 米。



钢铁美学的代表埃菲尔铁塔,曾经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1889-1931),高达 324 米,铁塔上三个视野开放的观景台让很多人第一次体验到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下面这位是 YouTube 知名视频主,英国玩命狂魔詹姆斯·金斯顿。



他在一次 BBC 采访中曾说,自己不断地攀爬就是为了克服对高度的恐惧,这种恐惧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以及缓慢而平稳的进步去慢慢消除。


更传奇的例子是 1983 年号称“蜘蛛人”的伯森·汉姆徒手登上纽约帝国大厦,创造了吉尼斯纪录,但当美国恐高症康复协会得知这一消息并希望聘请他做心理顾问时,他让对方查一查康复协会第 1042 号会员情况——就是伯森·汉姆本人。


而前面那个纽约世贸双子塔上走钢索的电影《云中行走》,取材于 1974 年法国杂技艺术家菲利普·帕特的真实故事。



当然,今天在网上最酷炫的,是俄罗斯攀高狂人 Vadim Makhorov 和 Vitaliy Raskalov,这两人曾在 2015 年徒手攀爬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



他们之所以特意选择平安金融中心,除了大楼 600 多米的超高高度,另一个原因是大楼笔直挺拔的立面设计。在他们的视频中,俄罗斯小伙站在楼顶迈出一只脚,脚下是令人晕眩的高度。



即便地处深圳市 CBD 中心区,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仍然无法不注意这座超高层建筑,建筑基底部分舒展,塔楼朝着细长的塔尖慢慢升高,最终达到 600 多米高度,塔楼立面强调竖向线条的向上感,细长的建筑形式既具时代感又而登上顶楼观光平台更是考验人对高度畏惧本能的最佳方式。



平安金融中心在 535 米处设有观光厅,可以 360 度俯瞰市景,也能站在三角形悬挑观光平台体验凌空漂浮感。但对恐高症人群而言,恐怕要感谢它采用的 10m/s 高速双轿厢电梯、双阻尼器设计等。在迅速登顶的同时,双阻尼能将塔楼顶部晃动减缓 40%左右,所具备的抗风抗震功效,可达到 8 级抗震能力,给游客带来强大的安全感。


品牌推广


你或许没有机会登顶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但你不妨点击阅读原文,通过 VR 科技,站在这座中国第二高楼的顶端,找到蜘蛛侠的感觉,它或许可以帮你用快速暴露法完成从菜鸟到蜘蛛侠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