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大学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比上年增加30万人。而据今年相关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海归总数达265.11万人,2016年就有43.25万毕业回国。海归群体的快速增长,使其就业压力更甚从前,需要国家和社会予以关注。
8月12日,第12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在京举行,会上,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所取样本以80后、90后海归为主,其中90后样本比例达到53.3%。独生子女比例、未婚比例均超过七成。
报告显示,在国外获得最高学位的主修科目中,商科以47.3%居首位,占比近半数,应用科学居第二位(16.2%),自然科学占比最低,为7.4%。
对于这一数据,CCG秘书长苗绿博士表示:“其实出国学习自然科学的人数很多,我相信这些年归国人数也有所增长。随着‘千人计划’等各种国家政策的实施,对尖端科学的扶持力度都在增长,这也是未来吸引人才的重要方向。从个人经验来说,我希望更多的海归在国外有工作经历再回来,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帮助。”
CCG研究部副总监李庆则认为,调研数据整体向好,通用学科就业相对容易,但对于自然科学专业的海归,就业需要一定的规划,将自己的研究在国内进一步推动,“但需要注意的是,海归在就业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报告》显示,近九成海归能够在半年内找到第一份工作,其中32.1%的海归能在1个月之内找到,38.6%的海归能在1—3个月找到,18.5%的海归能在3—6个月找到。
从就职行业看,IT/通信/电子/互联网业和金融业居前两位,分别占15.5%和14.6%。文体教育/工艺美术、贸易/租赁业、加工/制造业紧随其后,均占9%以上。
从对单位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看,海归整体持乐观态度,其中27.1%认为非常有前景,32.4%认为发展平稳,19.1%认为将会转型升级或洗牌。
从海归就业单位类别看,私营/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海归就业的最大载体,占比高达47.4%,比2015年的调查增长11.3个百分点;相应地,海归选择外商/港澳台独资企业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显示出国内民营企业的人才竞争力逐渐增强。
《报告》还显示,工作岗位与海外所学专业匹配度较低,认为非常匹配的仅为16.9%,认为匹配程度一般的为54.5%,认为完全不匹配的占28.6%。近七成海归的月工资远低于自身期望值,44.8%的海归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达到1万—2万元较高薪水的占13.7%,而2万元及以上的只占5.8%。
调查显示,近半数海归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多数海归对国内就业形势和政策尚缺乏了解,就业信息咨询、海归政策解读、职业规划、就业推荐是海归人员在回国之前最渴望获得的四项服务。
《报告》显示,在海归创业方面,方便与家人团聚和看好国内发展潜力是两大主因,分别占63.2%和56.6%。此外,认为国内创业环境好的占29.4%,持有专利技术的占18.4%。创业的海归中,有76.4%的人从2015年开始,显示与国家大力倡导“双创”并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密切相关。
在海归创业的行业分布上,显示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其中,IT/通信/电子/互联网企业的占比近五分之一。紧随其后的是服务和文体教育/工艺美术,分别占14.7%和11.8%,选择金融业的占10.3%。
在海归创业城市选择上,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成为首选城市,成都、武汉等二线特色城市成为海归创业新的发力点。海归对经济发展、人脉关系、环境舒适、文化多元包容性强、资源集中五类原因认同度超过三分之一,其次为产业基础、配套设置和人才政策。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更受海归创业者关注。
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新增海归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预计增量,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踏出留学梦的第一步,是否有点儿心慌慌?
募格留学诚意打造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留学申请1对1全程辅导,
帮你快速提高申请成功率,收获心仪offer
500+海外名校精英顾问团为你保驾护航
点击图片,并长按扫描图中二维码了解详情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300-500元),详情请戳。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