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实验万事屋
文献总是乏味,科研一向无聊,“实验万事屋”旨在拯救医界同仁于寂寞无聊,每天坚持抖落科研内幕,分享实验心得,搜集科研资讯,激发您的科研兴趣,传授实用的科研方法和思路。做不做科研,从医之路大不同,在这条布满荆棘的科研道路上,我们与您一路同行。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实验万事屋

我的博士生课题,拍脑袋设计花了我17分钟,和导师讨论花了3个多小时!然后给这些漏洞打补丁,就又浪费了我4年零6个多月……

实验万事屋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1-31 08:20

正文

读博前我对的浪漫幻想:左手捧着《Nature》封面,右手握着抗癌神药,白大褂随风飘扬宛如学术超模。


读博后现实:左手攥着“第38代自闭癌细胞”,右手拎着“越狱第5次的转基因小鼠”,白大褂上沾着不知名液体,像刚从生化危机片场领盒饭的群演。


当年开题时我豪情万丈:“我要用基因编辑攻克阿尔兹海默症!”导师喝着枸杞养生茶幽幽提醒:“先攻克实验室冰箱里发霉的培养基吧。”果然,我的课题就像养细胞——第一天满心欢喜,第三天集体暴毙,第五天在显微镜下和真菌面面相觑:“原来你们才是真课题继承人。”


第一年,我在细胞房渡劫。

  • 别人家细胞传代像开枝散叶,我家细胞传代像计划生育,还是强制结扎那种。

  • 师姐安慰我:“你这叫个性化凋亡模型。”后来发现是培养箱被师弟放了榴莲千层。

  • 当我终于养出能活过一周的细胞时,全组拉横幅庆祝,导师感动到给仪器贴符:“科研要有信仰!”

第二年,转战动物房。

  • 给小鼠打针时总在思考哲学:“是我在造疾病模型,还是小鼠在造我的心理创伤模型?”

  • 某日发现笼子空了,监控显示小鼠自己开了锁,走前还在跑轮上留下便便拼的“SB”。

  • 导师安慰:“这说明你的认知障碍模型很成功。”后来发现小鼠躲在通风管里生了三胎。


第三年,仪器和我互相谋杀。

  • PCR仪跑出的曲线比比特币K线还刺激,Western Blot的条带像消消乐——永远凑不齐三连。

  • 流式细胞仪报错“检测到人类绝望情绪”,离心机半夜异响被保安当成拖拉机投诉。

  • 最绝的是电镜老师看着我碎成二维码的样品,真诚发问:“您这是研究纳米艺术?”


第四年,我和审稿人互相超度。

  • 收到意见“这个阴性结果毫无意义”,我连夜把论文标题改成《论XX通路在宇宙膨胀中的不作为》。

  • 导师拿着拒稿信诗兴大发:“你看这句'建议转投占星学期刊',说明我们引领了跨学科潮流!”

  • 答辩时委员提问:“你如何解释数据和假设完全相反?”我双手合十:“佛祖曰:不可说。”

如今我手握毕业证书,头顶地中海证书,成为实验室著名玄学大师:

  • 学弟学妹找我开光移液枪

  • 导师推荐我申报《实验室风水对SCI影响因子研究》

  • 院长路过都要问句:“今天细胞情绪稳定吗?”


最后致谢里我深情写道:“感谢小白鼠没有半夜掀我棺材板,感谢离心机没把我脑子甩出去,最感谢导师没发现我偷偷用液氮冻过他的枸杞茶——科学需要冷静。”

喜欢夏老师讲文献的话,可以点点星标,点点赞,点点“在看”,多分享多转发。



公众号回复“公克”,没事可以翻翻精华帖,里面有不少宝藏工具,当作是科研过程中的一种调剂也是不错的选择哦科研并不一定要这么无聊又尴尬
《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

这本书教你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融入思考、逻辑和推理。严谨的科研逻辑是没有捷径的,这就需要大家离开实验台,走到咖啡桌旁,认真地思考和推敲

读文献系列教你们如何带着问题去读文献,如何看懂文献里面的图,如何厘清文献里的逻辑关系,提高大家读文献的效率。
目前夏老师已正式出版11本书,想要的可直接点以下微店小程序直接购买:
《“一本正经”的基础实验手册》适合刚入门的科研小白;
《实验万事屋》适合刚要入门的科研菜鸟;
《夏老师带你读文献》是教你们如何读文献(含科研解迷彩蛋);
《列文虎克读文献》通过文献精读讲解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及原理;
《轻松的文献导读》通过几篇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文章解读,简单讲解了文章的思路和逻辑性;
《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1-5)(含科研解迷彩蛋),介绍各种信号通路,每条信号通路配有对应SCI文章的解读,由表及里;
《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给你讲讲科研中的推理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