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十五冶
中国十五冶形象宣传、品牌推广、文化建设和交流互动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幻世界SFW  ·  悼念向际纯:中国科幻绘画的开拓者 ·  2 天前  
科技美学  ·  全球最薄折叠旗舰!OPPO Find ... ·  2 天前  
科技美学  ·  全球最薄折叠旗舰!OPPO Find ... ·  2 天前  
科幻世界SFW  ·  新刊速递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十五冶

中国有色金属报:起步即冲刺——走进中国十五冶鄂州机场高速二期项目部

中国十五冶  · 公众号  ·  · 2024-05-29 22:51

正文


鄂州机场高速二期项目地处湖北省东南部,起点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西北侧,与鄂州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相连,终点与鄂咸高速和武汉都市圈南六环线相连。该项目线路全长36.465千米,路基宽度34米,采用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20千米、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的标准进行施工。

该项目标志着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立足有色、跳出有色”发展策略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为项目实施单位中国十五冶一公司落实区域化发展战略、拓展“武鄂黄黄”城市圈,发挥着市场开发“桥头堡”作用。



唐湾村1号大桥首桩开钻现场。


工程难题:滚石上山


5月22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使鄂州机场高速二期项目塘湾村1号桥施工现场变得有些泥泞。

沿着机器轰鸣的声音,笔者走进塘湾村1号桥施工现场。在一条约80米长的“断头路”一端,打桩机、吊车和挖掘机正相互配合,将直径1.8米、长15米的钢筋笼沉入已钻好的桩基孔中。

员工正在制作钢筋笼。

“施工便道是工程的‘血管’。如果‘血管’不通畅,我们就无法快速推进工程。”项目经理谢海洋直言。

整个鄂州机场高速二期项目在仅约8千米的施工便道上,面临着许多挑战,当地一所寄宿学校、民房耕地、家族祠堂的迁移,以及墓地、通信电网的征迁和改造等,都成为工程进度条上的“拦路虎”。

除了这些挑战,该项目部还面临一座85万立方米山体的开挖、高度47.5米边坡支护工程的难题,以及合同工期从原定的22个月压缩到18个月的压力。

“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项目生产副经理陈劲松说。受征迁工作的制约,自5月5日项目首根桩基开钻以来,目前施工只能保持每天1~2根桩的进度,而整个项目共需建设9座桥梁,打桩总数达495根。

在离塘湾村1号桥施工现场不远处,有两处水塘,村民在水塘边忙着洗衣、洗菜。为了不污染村民的生活用水,该项目部在施工现场挖了一条导流槽,将桩基施工产生的污水引入蓄水池沉淀,有效地保护了村民的用水安全。

综合厂站全景。

质量追求:精益求精


从塘湾村1号桥施工现场向北大约两公里处,是鄂州机场高速二期项目的3号综合厂站,在这片2万平方米的区域内,设有钢筋加工车间、搅拌站和物资仓库等3个主要功能区。

走进钢筋加工车间,便能看到该公司引进的先进设备,包括数控钢筋弯曲机、数控钢筋笼滚焊机、钢筋快速锯床和自动套丝机等。员工詹世海正在忙碌地操作自动套丝机,他向笔者透露,如今加工一个套丝仅需一分半钟,与以往的设备相比,至少节省了20秒。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部新引进的数控滚焊机,每天能够加工出两个钢筋笼,在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所有设备加工出的产品也实现了质量上的显著提高。

管理人员检查桩笼制作质量。

在不远处,搅拌站正在进行外包封闭施工。

项目总工杨俞福介绍说:“在搅拌站循环水再利用方面,甲方要求实施五级循环沉降,但项目部主动加压提升至六级。后续,项目部还计划在沉降池内安装砂石分离系统。这样,分离出的砂石等骨料可以重新投入搅拌罐中用于混凝土生产,这不仅减少了材料浪费,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这是最标准化的搅拌站。”项目安全总监李海东说。他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已经参与了11个项目的建设。在他的经历中,鄂州机场高速二期项目的搅拌站原料容量最大、料仓封闭性最好、标识最为清晰,并且是唯一设有样品检验箱的搅拌站。

放眼望去,可以看到10个高标准建设的料仓一字排开,共拥有12000立方米的原料储存能力,足以保证一次性生产5000立方米的混凝土。搅拌站拥有两条生产线和6台配备齐全的罐车,随时能够满足一线生产的需求。

紧邻钢筋加工车间的是该公司首个智慧仓库,目前该仓库还在紧张地建设过程中。在不久的将来,智慧仓库将有效实现材料堆放和进出库数据的集中控制,从而达到数据化管理。

管理人员检查搅拌站封闭进度。

队伍锻炼:全面发展


项目部青年员工讨论施工方案。


在项目部会议室里,4名青年工程师正在围绕图纸交流。

自2022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梁宝康便担任了材料员一职。在鄂州机场高速二期项目的管理团队中,像梁宝康这样近一两年加入的青年员工共有21人。项目经理谢海洋,今年也仅34岁。

在现有的28人管理团队中,只有陈劲松和李建等5人具有公路项目施工经验。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施工经验几乎是一张白纸。尽管面临项目经营和物资人员短缺的压力,他们最终还是完成了项目前期的预算编制和招标采购工作。

“项目还肩负着培养年轻人的重任。”项目党支部书记夏细娥说。“在业务方面,无论是施工方案与定额的有效结合、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和理解、现场沟通交流的能力,都必须亲手传授给年轻人。”谢海洋笑着说。

项目部工程部长朱胜是谢海洋的徒弟。他向笔者透露,自从来到这个项目,他跟随师傅学习到了许多业务知识。特别是在经营方面,他对如何将定额与施工方案相结合、如何在施工过程中灵活应用定额条款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将手掌放入泥浆中,取出后轻轻一甩不沾泥浆,这样的泥浆比重是最理想的。这些经验都是跟着师傅学来的。”青年工程师段有程表示,尽管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公路项目的施工,但大家都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

当笔者询问项目目标时,谢海洋给出了一个朴实的回答:“我们的目标是在参与项目的6家企业中做到最好。”

笔者告别项目部,耳边回响着桩机“咣咣咣”砸向地面的有力声响,那是一种浑厚且震撼的力量,它仿佛在传达着鄂州机场高速二期项目团队“起步即冲刺”的信念和决心。在未来的挑战中,每一个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身影都将铭记在这片赛场上。

来源:党群工作部

作者:郭小勇



【相关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