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车辙
车辙的报道方向覆盖产业政策、市场及公司动态,同时更侧重于汽车文化、车型评测、以及技术解读等垂直内容。作为汽车圈非常具有原创影响力的新媒体,我们一直秉持专业、深度和有趣的报道宗旨,为读者呈现有价值的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金融大全APP  ·  比亚迪不再降价,汽车价格战告一段落,5 年 ... ·  21 小时前  
海豚投研  ·  比亚迪(纪要):智驾平权时代来临 ·  22 小时前  
海豚投研  ·  比亚迪(纪要):智驾平权时代来临 ·  22 小时前  
汽车之家  ·  10万块买SUV,空间够用,座椅加热/通风都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车辙

上帝也想试一把福特野马,于是带走了李·艾科卡

车辙  · 公众号  · 汽车  · 2019-07-09 12:30

正文



看来上帝也想试一把福特野马,于是带走了李·艾科卡。


李·艾科卡,汽车界的标志性人物之一,野马之父,蝰蛇之父,被视为底特律工业美国梦的造梦者,在加州当地时间7月2号,因为帕金森并发症过世,享年94岁。


虽然没有哪一个汽车品牌由他直接创立或命名,也不是什么驰骋赛道的美国英雄,艾科卡却成功在底特律巨人林立的辉煌年代脱颖而出,位居美国汽车界的总统山。


连和对方格格不入的通用“产品沙皇”鲍勃·鲁兹,也盛赞他是少数几位真正的领导者,艾科卡像是他的良师益友,称他俩的关系像是父子。


中间是艾科卡,右边是鲁兹


艾科卡的人生将近横跨了人类目前以来,最高速发展的一个世纪,故事足以写成一本精彩的连载小说,里面有成功、愤懑、复仇、快感、幸福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节,这些复杂使他成为传奇,为历史所记载,为人们所传颂。


世界上最厉害的作家也不敢写下这么跌宕起伏的故事,这一切却真实地发生在他身上。 难怪1984年出版的《艾科卡自传》连续88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累计销量超过650万册,这也是很多国人接触的第一本西方人物传记。



在美国,艾科卡相当于一位精神偶像,在任期间的他频频在公众视野露面,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激进看法,拍摄品牌广告长达10年之久,开创了明星CEO的先河,改变了CEO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


在电视广告或者媒体照片中,他经常是一副慈父的模样,接近秃顶的脑袋,多肉的鼻子,细边框眼镜后的眼睛透着狡黠,薄薄的嘴唇叼着一根进口雪茄,最后来一个深意的政治微笑。


据《时代》杂志在1985年报导,97%的美国家庭收看了艾科卡的30秒广告,平均每个家庭收看63次,他就是那个年代的超级大明星。


因为某种意义上来说,意裔的艾科卡在美国实现了美国梦,这简直是再正面不过的宣传和美好案例,寄予无数怀揣美国梦的美国人和移民希望。


而“即使遭遇困境,仍该奋勇向前; 纵然世界分崩离析,也永远不要气馁”这句话,也只有走过低谷高峰的艾科卡说出来才令人信服。



在福特一夜成名


一战在1918年结束后,全球的经济、政治中心迅速向美国转移,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美,艺术和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人们涌现出旺盛的消费需求和欲望,整个二十年代沉浸在喧嚣、狂热、绚丽多彩的氛围中。


那是咆哮的二十年代。



1925年10月15号,艾科卡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富裕的意大利移民家庭,父亲尼古拉是一位车迷,没事就喜欢鼓捣家里的福特T型车,从小耳濡目染的艾科卡,同样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从小喜欢汽车,尤其是福特,我们全家都喜欢福特,我也一直梦想着为福特工作。


可是1929年的华尔街股灾引发了经济大萧条,艾科卡一家未能幸免,开始过着拮据的生活。 他也在自传中坦白,大萧条让他成为唯物主义者,“我只想在25岁的时候一年赚上1万美元,然后成为百万富翁。


带着渴望成功的决心,艾科卡在1946年8月进入当时全球第二的福特担任工程师,但是实习没有结束,他就厌倦了整天面对冷冰冰的机器,始终对工科理论提不起兴趣。


另外,他在读书期间选修的是机械工程硕士,却表现出强大的辩论天赋,相比潜心搞研究,他发现自己更喜欢和人们聊天,于是要求转到销售和市场营销,到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协助一位家人朋友的经销商。


然而当时的美国不仅歧视黑人,对意裔也有不小的意见,艾科卡为了和美国人打好交道,将原来富有意大利气息的名字“Lido Anthony Iacocca”改为“Lee Iacocca”。


同时在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艾科卡没日没夜的练习说话技巧,研究销售趋势和经销商策略。 别看他是一位出色的销售天才,多次成功地预判消费趋势,这都是天赋加努力得到的。


1961年,37岁的艾科卡站在福特Fairlane旁边


在1956年,他第一次展示了销售方面的天赋,即“56买56”——提供打8折的1956款F-100皮卡,消费者每个月付款56美元,为期三年。 这是史上首次出现的分期购车金融方案,结果费城的销量在三个月内从最后一名跃升到全国第一。


福特立刻将这项方案推广到全国范围,当年的销量迅速增加了7.5万辆,艾科卡因此成为皮卡市场的销售总监,随后在1960年调回迪尔伯恩总部担任福特分部的总经理。


“我一夜成名”,他在自传中写道。


站在更高的位置,艾科卡有机会接触到视野更广阔的人,比如时任福特销售副总裁,未来的福特总裁和国防部部长Robert McNamara。


作为McNamara的门生,他学到深层的管理知识,有会议主持、数据分析、调解不同部门之间的矛盾,还有机智且残忍地对付竞争对手,这些知识都被他转化,融为身体心智的一部分。


最后等的就是一个机会。



野马狂热


1956年,福特计划的在通用和克莱斯勒的空隙之间增加一个名为“Edsel”的品牌,Edsel是亨利·福特唯一的儿子,却因为胃癌和波状热英年早逝,这个向他致敬的品牌倾注了福特大量的心血,称其为“汽车的未来”。


Edsel花了当时4亿美金 (相当于今天的不止40亿美元) 用于设计研发、成立经销商和宣传上市,很可惜,这一切在短短3年后打了水漂。


“Edsel”还成为形容商业失败的词汇,这简直是福特历史的奇耻大辱。


Edsel Corsair Skycruiser


等到60年代中期,这是政治高压紧张的年代,这是个性爆发的年代,这是嬉皮士的年代。


这时候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从小被灌输相信上帝、勤奋工作、为国家服务所谓的中产阶级价值观。


现实中却亲眼目睹越南战争,苏联导弹击落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肯尼迪和他的弟弟被杀,马丁·路德·金被杀,古巴革命领导格瓦拉被杀,一连串的政治事件粉碎了父辈教导和信奉的美好。


他们一时无法忍受和接受眼前的一切,长期处于亢奋和抑郁的精神状态,于是选择反传统文化宣示自己的态度——不修边幅,穿着奇装异服,高呼反战口号,在大麻和酒精中交欢作乐,来来回回横跨美国的公路。


在这样包容和放松的环境下,人性迎来彻底的释放,对于个性的表达达到空前的高度。



艾科卡从中敏锐地嗅出商业气息,随即和一群年轻高管召开了众所周知的“Fairlane (酒店) 会议”,认为人们需要一辆尺寸刚好,造型酷炫,价格合适的跑车用来宣泄。


这正是史上最经典的跑车之一——野马的由来。 野马基于当时福特的另一款中型跑车Faclon,由于两者有不少共用件,开发费用从而降低到4500万美元,售价也只有2368美元。


我记得当时有一段描述野马的火爆现象,经销商一大早上还没开门,大家纷纷拿着绿钞在门口排队抢着买车,野马也在上市后18个月就达到了100万辆的夸张成绩,相当于一个月有5.6万辆的进账,放在今天相当于哈弗H6神车般的存在,何况野马还是一款双门跑车。



而4500万美元成本的野马在短短两年内换来了11亿美元的利润,艾科卡也在1965年任职水星和林肯两大高级品牌的副总裁。


他主导的第三代林肯大陆,同样是采用共享平台和零件降低成本和售价,外在内饰则是穷凶极恶的美式豪华,正式开启了大陆漫长的辉煌历史。


成功帮助水星和林肯复兴的艾科卡再一次迎来升职,在1970年12月坐上公司总裁的位置,仅次于董事长亨利·福特二世。


在接下来八年时间内,面对石油危机和日系车的崛起,艾科卡针对亏本部门和项目进行削减成本和简化流程,使福特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然而明眼人也知道,艾科卡和福特二世的关系一直没有好转,福特二世八年来很少到艾科卡的办公室,双方也没有举行私底下的家庭社交,两人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隔阂。


虽然福特早在1956年完成上市,福特二世却保持着独裁的性格,经常武断地决定一个人的去留。


很不幸,艾科卡因为福特二世一句“我就是不喜欢你”,在公司连续两年创下史上最高销售额之际,在1978年被迫离开了效力32年的福特。


艾科卡和福特二世


一时哗然的外界纷纷猜测,有认为福特二世担心艾科卡夺走家族的公司; 也有认为两人对进军微型车和欧洲市场出现战略分歧。


还有人说艾科卡的生活奢靡,时不时乘坐私人的波音727环游世界,出入纽约华尔道夫和伦敦克拉里奇的总统套房,和弗兰克·辛纳屈等名人聚会,这些高调的行为统统引起福特二世的不满。


当然更有可能的是,这是艾科卡为人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买单。


1971年,福特为了和高燃效的德系、日系车抗衡,推出一款售价仅2000美元的平托小车,借着小巧省油便宜的优点,深受消费者的喜欢。


这一切在1972年发生了逆转。 某天,13岁的理查德·格林坐着邻居驾驶的平托回家,结果在路上被后车追尾引起油箱爆炸和燃烧,邻居当场死亡,格林虽然幸存下来,烧伤面积却高达90%,不幸失去鼻子、左耳和大部分左手。


福特Pinto


原告律师对福特提出诉讼,认为平托的油箱设计不合理,由于油箱装在后座下方,一旦发生中等程度的碰撞就可以引发爆炸,他们拿出了一段福特在设计平托期间进行的碰撞试验视频。


试验表明,平托发生碰撞后,汽车内部将充满从爆炸油箱流出的汽油,这给陪审团留下深刻的印象。 紧接着,原告方提供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福特知道平托有威胁安全的设计缺陷,最后选择了忽视。


试验结果出来后,福特的两名工程师曾经明确表示要在要为油箱加装防震的保护装置,不过每辆车的加装成本是11美元。 然后福特算了一笔账: 如果要生产1,100万辆家用轿车和150万辆卡车,增加装置的成本大概要1亿3750万美元。


如果充其量只有180辆平托的车主因为事故而死亡,另外180位被烧伤,按照当时的普遍判例,福特可能赔偿每位死者20万美元,每位烧伤者6.7万美元。


但是在不安装附加安全设施的情况下,可能的最大支出仅为4953万美元。 相比增加装置的1亿3750万美元,福特决定采取了省钱的方法,签名同意的人就是艾科卡。



这一案件经过长达6年的审判,加州法庭的最终判决是福特赔偿350万美元,召回150万辆平托及其他有同样安全隐患的车辆,这是当时最大规模的一次找回。 在这6年,小格林先后接受了60多次手术治疗。


东窗事发后,福特需要有人承担这一份责任,方便向外界交代。 话说回来,艾科卡也对福特二世心存不满,称他目光短浅,带有种族歧视,双方之间的矛盾最终以艾科卡的离开作为结束。


在克莱斯勒反败为胜


结束是一次全新的开始。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艾科卡说“我真的不想在54岁的时候退休,我真的不想离开汽车行业”。


于是被辞退的几个月后,在1979年9月,艾科卡接受时任克莱斯勒董事长Johann J Riccardo的邀请,出任总裁一职。


这时候的克莱斯勒有如一盘散沙,面对石油危机和日系车的打击,克莱斯勒完全称不上“三巨头”之一。


内部人员冗杂,项目繁多却不盈利,新车无法通过联邦排放标准,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亏损2.07亿和1.6亿美元,欠债40亿美元,价值共计7亿美元的8万辆车滞销。


其实Riccardo做了不少工作试图拯救这座将倾的大厦,比如出售海外的资产,将澳大利亚工厂出售给三菱,委内瑞拉的给通用,巴西和阿根廷的给大众。


不仅如此,他以2.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当时欧洲最大汽车公司标致15%的股份,甚至把自己每年的工资降到1美元。


但是克莱斯勒最大的问题是信用缺失且不被看好,根本和银行借不到钱,缺少现金和新车扭转形势。


当Riccardo招来艾科卡之后,这像是他为克莱斯勒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几天后决定提前辞职,由艾科卡接手克莱斯勒帝国。


艾科卡和Riccardo


艾科卡继续深化改革,辞退了大部门企业经理,换为以前在福特的部下或者团队,大幅减少员工工资和福利,然而这只是杯水车薪,拯救克莱斯勒的必经之路,是筹集大量的资金。


所以他和Riccardo做了同一件事,向国家申请财政援助,只不过他成功了。


相比Riccardo的强硬不同,艾科卡一改骄傲自大的态度,召集了全国的经销商向卡特总统和国会游说,陈述一家企业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比如提供相关产业的60万个就业机会,维持汽车行业的良性竞争等等。


最终美国听从了克莱斯勒的意见,允许发放15亿美元的国家救助贷款,公司拿着这笔来之不易的钱走上重建之路,开发了主打经济型的K平台。


道奇Aries


为了更好地推广新车,艾科卡开始出现在电视广告中,“苦口婆心”地劝说消费者不妨试一下这个品牌。


好在K平台确实发挥了魔法般的效果,各种基于K平台的挂牌车型上市后,纷纷受到消费者的亲睐。


在1980年10月,克莱斯勒时隔两年,终于迎来1000万美元的盈利,最终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