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材的创作如果没有人物画形式的参与将缺少绘画主体精神的表达。《河姆渡文化》以中国画人物造型为主体,通过构图、线条、色彩的结合,使画面内容满足历史题材绘画预设性的要求,又体现绘画对无限可能的表达。这种有限与无限的冲突是绘画技术与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更体现为创作者在协调矛盾时的艰辛付出。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与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关于火的创造、火的利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火是人类逐渐步入文明的象征。因此,作品《河姆渡文化》的中心部分描绘了一群人物围绕着篝火舞蹈,火也成为整幅画面的中心。根据对河姆渡遗址出土陶器的取样,我们运用岩彩的技法和天然矿物色的塑造优势,在画面中对陶器的质感进行了再现。制陶难在对泥土材料与火烧温度的控制,制陶的真正美感与意味来源于「天人合一」的自然创造,可以说,制陶完成了物与造物者由平凡向文化与智慧的转身,完成了心与手的品质提升。这也是作品中表现制陶的深意。
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舟楫也是河姆渡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有学者认为,河姆渡人「是舟楫发明和征服海洋的先导」「他们带着水稻向东海和东南亚发展」。这不仅揭示了河姆渡人创造文明、征服自然的能力,也显示了河姆渡文化对人类文明具有的广泛影响力。在《河姆渡文化》创作中,舟楫的表现与当时湿地的生态相结合,隐匿在芦草之中,在丰富画面层次和空间的同时,体现一种诗意的浪漫之情,如《诗经》中「蒹葭苍苍”的意境,与画面视觉中心激烈昂扬的舞蹈场面形成动静对比,并流畅自然地完成了绘画中关于时空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