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我思考最多的公司就是海康威视,自从传出大规模裁员消息后,我就一直在求证。
目前可以确定性的告诉大家,这是谣言,但是公司也没说实话。
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非常多的不同的信息,这里面大部分都是跟风传出来的,很多甚至会添油加醋或者断章取义。
关于海康裁员的消息网上有很多,反正就两条,第一条是大规模裁员,第二条是技术岗位裁撤较多。
然后公司的回应是正常调整,没有大规模裁员。
两边的说法都有不实之处,首先大规模裁员确实没有,但是裁员是有的,然后海康内部正在进行调整,但是动作并不小。
你看董秘黄方红辞职了,新上任的奉玮先生还没有取得董秘的资格证书,还得去参加培训和考试,当然只是走个过场。
还有副总毕会娟也离职了,毕会娟是一位技术人才,在加入海康之前,是15所的高级工程师,后面还升职到了副所长,从2016年进入海康过后,就一直当副总。
我知道海康威视正在进行战略调整,在两个月前我讲海康的时候就说过,我不否认海康现在很艰难,但并不是没有破局的可能。
当时我讲了三点,第一点是董事长“胡扬忠”说的,他说安防市场是一个“小”市场,科技巨头的机会并不大。
第二点是后端业务未来并非没有提升空间。
第三点是安防这个东西太敏感,出海确实不容易。
海康现在的转型,就是基于第一点。
我们都知道海康的发展主要是靠出身条件好,拿下非常多的G端业务,所以大华股份怎么追都赶不上,只能望洋兴叹。
这个特点有两面性,当然是好处大于坏处的。
好处是G端业务在于“服务费”的可持续性,也就是摄像头装好之后,未来每年的系统使用是要收费的。
坏处是有较长的账期,会产生巨额的应收款,而且一旦地方上有困难,海康也不得不忍着。
说到底大家都是兄弟,有福的时候同享,有难的时候也得同当。
但海康威视毕竟是一家企业,必须靠业绩生存,那么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不得不转型。
海康原本是想大力扩展C端市场的,对萤石网络寄予厚望,但是C端的竞争太激烈了,而且技术门槛很低。
安防这个领域,摄像头这个东西已经非常成熟,品牌也非常多,我们熟知的比如华为、小米、360等等,其他中小品牌更是一大堆。
他们全都在抢C端市场,所以海康威视压力很大,因为这并不是他的强项。
海康厉害的是他的算法,国内遥遥领先,也就是视觉处理能力。
但是C端产品用不到这么高深的技术,无非就是在家里装个摄像头,能够识别一下人啊、车啊、动物啥的,然后可以记录和报警就行了。
所以海康威视不得不把重心从C端转到B端来,企业的生产线上装摄像头,可不是为了安防,而是为了智能化,这就需要算法来加持了。
当然不止是摄像头,所有采集实时数据的终端都包括在内。
但是那么多行业,每家公司还都不一样,所以B端需求非常分散,几乎都是定制化,这是胡扬忠说这是一个小市场的原因,因为太碎片化了。
但是海康威视没办法,他的主业就是图像采集,客户的种类也只有C端、B端、G端和海外,他总得选择一个突围才行。
C端太惨烈,G端太无奈,海外需要时间,那就只能选择B端了。
但是分散的市场一定会让成本显著升高,这一点在海康的三季报也证实了。
今年前三季度营收649.9亿,同比增长6.06%,归母净利润81.1亿,同比下降8.4%。
第三季度营收237.8亿,同比增长0.33%,归母净利润30.4亿,同比下降13.37%。
上半年是增收不增利,第三季度连营收也几乎都没有增长。
很显然海康也在为渡劫做准备,大幅度减少了负债。
目前公司的短期借款降到了9亿,还掉了近12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降到了15亿,还掉了近43亿,长期借款降到了56.7亿,还掉了近33亿,也就是总共还掉有息负债88亿。
导致现在的货币资金只有不到283亿,相比年初少了214亿,其他的主要是分红。
负债大幅度降低确实会节省一笔利息,但是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要求更高,因为应收款还在增加。
三季报的应收款已经高达413亿,突破四百亿大关,创历史新高。
这个钱肯定不会赖账,但是占用这么多钱,比应付款多出两百多亿,在业绩增长的时候还可以不去在意,但是如果业绩下滑,会有一定的负担,至少会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
但是公司很没话语权,很无奈。
第三季度利润下滑原因也很简单,营收没有增长,费用却增幅不小。
如上图所示,三大费用都不小,销售费用87亿,同比增长12.8%,生意很难做。
研发费用87亿,同比增长6.9%,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研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管理费用22.6亿,同比增长10.65%,可能裁员也是为了减少费用。
不过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并没有选择降价销售抢市场,因为毛利率相对还是保住了。
这几年的毛利率略微有所波动,但是基本上都还是在45%左右的高位。
但是净利率今年比较惨,现在只有13.7%,费用开支实在太大了。
尤其是销售费用,其实高得有点不合理,但是想到G端业务,也就能解释了。
任何公司的转型都是有阵痛期的,海康威视这么优秀也不例外。
不过公司管理层是很看好的,首先是回购,金额并不小,计划在20亿~25亿,回购价格不超过40元/股。
也就是公司认为股价在40元以下就是低估的。
如果说回购反正是公司出钱,做个姿态谁都不心疼,那么增持就不一样了。
如上图所示,中电海康集团将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A股2亿~3亿,电科投资增持1亿!2亿。
如果这个增持真正落实,就是大股东真金白银掏出这么多钱来买股权,这比回购的意义更积极。
除了大股东之外,还有鼎鼎有名的冯柳先生,他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一直坚定的看好海康威视。
冯柳现在依然持股4.46%,三季度没有动作。
这段时间我看诸多公司的财报,顺带关注了那几位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比如邓晓峰、董承非、夏俊杰等等,他们的调仓动作都比较大。
比如同在高毅旗下的邓晓峰,他主要管理两只私募,分别是高毅晓峰2号致信基金和高毅晓峰鸿远集合。
之前他买了超过百亿的紫金矿业,今年就一直在减仓,二季度减到90亿,现在减到只有61亿。
冯柳先生不一样,中间略微有所动作,比如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也减仓了海康威视2400万股,但是今年二季度又增持了100万股,三季度没有动。
如今冯柳持有4.12亿股海康,几乎单赌这一家公司。
上图是高毅资产旗下的各只基金所有持仓,只有冯柳的最稳定,海康威视、瑞丰新材和中炬高新这三家就是冯柳的持仓。
也就是海康成为了整个高毅资产的支柱。
之所以特意讲这个,因为冯柳先生是我比较认可的基金经理,也是我唯一多次提到过的基金经理。
很显然公司管理层和高毅是看好海康威视,觉得会转型成功的,那么你们觉得呢?
关于我对海康威视的看法以及估值,放在专栏本文下面,另外我会对公司估值进行调整。
关注我分析的优秀公司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会员专栏数据,会持续更新所计算出来的理想买入机会和风险边际。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深度分析内容及估值表放在会员专栏
知识付费是对黑猫工作成果最好的支持,也是对自我成长的肯定!有任何问题加黑猫微信《微信号:heimao8585》
为确保你能收到每一篇文章,请在主页右上角“设置”,然后“加星标”!* 超低费率 股票(场内基金)开户点击左下角 “ 阅读原文 ”(由具有投顾执业资格的券商工作人员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