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记忆宫殿”展览
“记忆宫殿”(Memory Palace)是Pitzhanger画廊展出的一项新作,它为人们呈现了一种宏大的、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的景观,映射了人类七万五千多年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转变。
日本森美术馆 - 建筑日本展:其遗传因子所带来的东西
作为建筑设计工作很幸运。因为建筑是多边的媒体,所以必须考虑所有的东西。例如,考虑厨房的时候,想象桌子的位置、材料、料理、餐具、家庭的对话。考虑从卧室的窗户看到的景色和光线的进入方法和窗帘的花样。摸索着1楼和2楼的连接方法,思考楼梯的素材和扶手的触感。如果是公共程序的话,会考虑到与社会的关联,为了控制成本,会烦恼于构造性的合理性和设计的夹缝。虽然真的有很多思考的事情,也有很认真的地方,但是充满了能够思考所有事情的乐趣。也可以说,建筑除了体验实物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享受方式。历史背景、语法趣味、结构趣味、时代背景、社会意义、与新技术的亲和性、造型和空间趣味。建筑有趣的地方就是信息量多。而且,展示建筑的最大瓶颈就是“信息量多”这一部分。从古典到现代建筑分为9个部分进行展示的森美术馆举办的“建筑日本展”的会场构成,最初思考的是如何整理这一根本矛盾。
日本古根海姆美术馆 - 建筑展“Countryside,The Future”
本次展览是一次整顿的尝试,其内容来自一个代表不同全球地理位置和广泛专业知识的大型合作者联盟。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的一个独特展览《乡村,未来》(Country,the Future)反驳了不断增长的城市化不可避免的假设,探讨了在这里被统称为“乡村”的乡村、偏远和野生地区的根本变化,即地球表面98%没有被城市占据。
展览的一个中心论题是,我们目前的城市生活形式要求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对农村进行组织、抽象和自动化。数据存储、履行中心、基因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经济创新、工人移民、私人购买生态保护用地,在许多情况下,农村比城市更具探索和试验。
从宇宙大爆炸到奇点理论的建筑未来历史
“Formgiving——从宇宙大爆炸到奇点理论的建筑未来历史”展览中,71个BIG项目作为窥视未来的贺礼,揭示了过去到现在人类所在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被赋予形态的。
美国纽约重构主题展览:美国建筑与黑人
作者 Eric Baldwin | 译者 Milly Mo
2021年3月15日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推出了 "重构:美国的建筑与黑人",这是讨论当代建筑问题系列的第四期。展览和随附的出版物研究了美国背景下建筑、黑人和反黑人种族主义的交集,从系统化的种族主义如何在美国滋生歧视和不公正的暴力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当代建筑。
老乌特惠价前100名:仅需4.9元
点击文末:
29读全文
获取
美国西雅图亚马逊总部Understory展厅
nderstory是亚马逊西雅图总部The Spheres内的一个多功能展厅和游客中心,旨在向人们展示位于西雅图中心地段的The Spheres的标志性和独特性。这个展厅向人们传达了The Spheres的建筑和工程的复杂性,同时希望为市中心的上班族提供一个接近自然的机会此外,展厅内部还设有植物的极致特写展墙,解释植物习性,使人们可以亲密接触“自然”,给人一种沉浸式的空间体验。
美国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芝加哥文化中心是芝加哥建筑双年展的主要场所,主要展览空间内囊括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80名参与者的项目。芝加哥文化中心开放于1897年,是芝加哥地标性建筑,由芝加哥文化事务和特殊活动部运营,并且全年免费提供文化展览和节目。具体来看,双年展从评论家之间的交流开始,当时芝加哥论坛报的建筑评论家Blair Kamin撰写了一个有争议的专栏,质疑新闻背后的道德规范。通过这些文章,Kamin提出公众是否可以信任记者工作的完整性的观点。他得到了Mimi Zeiger和John Parman以及Alissa Walker等众多评论家和作家的支持。
芝加哥赖特伍德街展览空间 /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安藤忠雄最新作品赖特伍德 659(Wrightwood 659)是位于芝加哥的一个展览空间,他用其标志的混凝土造型和光影空间诗意的改造了这栋上个世纪20年代的建筑,该空间将用于建筑以及社会艺术展览。
在芝加哥这个以建筑和艺术闻名的城市中,Wrightwood 659 空间以城市为基础,建立建筑与艺术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对当代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Lisa Cavanaugh,Wrightwood 659 总监
日本“时间的真实TIME WILL TELL”建筑展
岸和郎正在进行的项目在内的回顾展“时间的真实TIME WILL TELL”的会场照片。作为现代的现代现代现代现代人,展览会回顾了40年来一直与京都相对的建筑
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美术工艺资料馆将作为建筑师的岸和郎从1981年到现在,包括正在进行中的工作在内,包括图纸、绘图、模型、影像等约40年的作品资料、照片、书籍等因为附属图书馆作为档案被接受了,所以捐赠前会在会场向大家展示。
日本东京建筑师会主办的“住宅建筑奖2021获奖作品展”
“住宅建筑奖”已经作为新人建筑师的登龙门而固定下来,通过获奖作品进一步加深对住宅建筑的理解,找出近年来多样化的“不好意思”的新可能性。通过公开展示这个住宅建筑奖获奖作品,作为对建筑相关人员的新鲜刺激,成为更多人扩大建筑文化的机会。
日本世田谷美术馆 - 艾诺和阿尔法的照片报告
本展在东京的世田谷美术馆举行,与通常展览会时有着不同的活动路线计划,内井昭藏设计的美术馆的个性空间也让人感受到其意图。展览会分为8个部分.
深圳前海未来城市建筑展-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前海分展场
深圳前海未来城市建筑展(暨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前海分展场) “前海叠加态”和“回到未来”版块位于前海嘉里中心,包含一系列室内空间和室外构筑物。展场空间设计围绕展览版块的内容探讨“个体”与“系统”的交互关系,是单体建筑和城市系统、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投射。
马德里ICO博物馆,Cruz y Ortiz事务所回顾展
精妙的空间设计与模型摆放形式让Cruz y Ortiz40余年的职业生涯得到全面而完美的展现。
马德里ICO博物馆于2016年10月4日到2017年1月22日间展出展览Cruz y Ortiz 1/200…1/2000,细述Antonio Cruz与Antonio Ortiz两位建筑师40余年的职业生涯。远至建于1992年的塞维利亚Santa Justa火车站,近至不久前完工的荷兰国立博物馆扩建设计,50多个项目的全貌都一一展现在参观者眼前,供人们细细观察、回味。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意大利馆 - “意大利群岛”
英国伦敦RIBA 展览:包豪斯艺术
该项目不止于谈论包豪斯美学,而是将其以一种建筑哲学的形式呈现,使人可以置身其中,去感受原汁原味的包豪斯精神。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将档案资料以斜视展示状态陈列,希望借此传达出严格的条理性,以及客观性。在我们看来,“超越包豪斯”象征着一种无处不在的渗透式的存在:一种有着确切规则,却又具有普遍性的物质,有如凝聚力,使人相遇相交,亦如同催化剂,使人互生神秘感和好奇心。
英国伦敦设计节:出人意料
色彩鲜艳,装饰丰富,借鉴了博物馆丰富的原始材料和索恩的作品,这些人物被设计成与他们居住的空间和遇到它们的游客交流,揭示了装饰、色彩和性格如何赋予各种规模的建筑生命。
中国北京李兴钢建筑工作室空间微改造暨“胜景几何”展
李兴钢工作室办公空间于2019年初由北京车公庄大街十九号院的2号楼7层迁入新落成的创新楼11层。在这个城市深处大院写字楼内的日常工作空间中,借用家具、展架、展板、大比例模型及室外建筑小品等,建筑师对办公空间进行“微改造”,形成了一组既能适应常态化办公需求,又能满足展览和休憩要求的室内外空间,以实地和日常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中国当代建筑师的思考和工作场景,即 “胜景几何——一个中国当代建筑师的工作现场”展。
中国北京泰康空间展
大量的电脑制图,手绘草图,加上各种大小、材质不一的模型,它们围绕着建筑师某幢完成或尚未完成的建筑物展开铺陈,想必这是我们脑海里对建筑展览的理解。然而,“建筑问题”展并不是这样。它是一个针对建筑及其引发的相关问题思考并呈现的展览。我们邀请到戴璞、李丹锋、李涵、李昊、王硕、徐腾、尹毓俊、周渐佳、朱起鹏这九位知名的青年建筑师/城市研究者参展,并特邀王硕作为联合策展人与泰康空间苏文祥共同担纲本次展览策划。
中国广州时代展馆
对于这个时代,无论人们是否理解,它都已经存在。——谷腾
空间和时间是设计中必须直面的两个向度,设计既要面对场所,又要针对于这个时代的现实。设计从来就不只是一种手法或者纯技术的表达,它是对当下这个时代和置身之地的认知和判断,是一个时代思想的形状。
谷腾作为这个展馆的总设计师,基于对时代中国的品牌解读,提出了“启示录”的空间概念,并提炼了“空间”、“物质”和“能量”三个关键词,进而对这个概念进行设计上的回应。谷腾认为时代中国并不缺一个常规的、标准化的展馆,对于一家低调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集团而言,“展示意味着什么”比“展示什么”更重要,退一步去思考设计和空间的有限性,比彰显设计的无所不能要更为理性和更具人文意义。因为真正有效的展示不是宣导,而是基于感受所生发出来的“共时”与“共情”。
以往的空间设计大多都是静态的,是设想与计划成一种“不变”的结果,这种设计逻辑从古至今几乎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只是随着文明和科技的发展,所运用的材料和技术在不断地革新,以塑造与当下匹配的空间效果。
中国国家博物馆 - 程泰宁建筑作品展
“境”——程泰宁建筑作品展开幕式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韩冬青院长主持,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院士,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先生、非常建筑事务所主持人张永和教授先后致辞,表达了对展览举办的祝贺,以及希望借此次展览引发社会对建筑行业更广泛的关注、推动中国当代建筑创作向前发展的愿景。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设计博物馆 - 包豪斯学校创立100周年纪念特展
展览以彩色玻璃窗为基础要素,我们在展场设计中提取了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种颜色:暗红、灰黑、橙黄作为内容支线的提示。暗红色墙面框选的空间提示了展览中团体形象的呈现;灰黑色则作为当年特殊事件再见的高光,指出1923年包豪斯展览、大师之屋、及魏森霍夫住宅展上首次出现的设计产品和场景;橙黄被用来作为女性的觉醒之色,和地毯编织元素共同形成女性空间的标识和底色。
中国上海Wutopia lab五周年微展
Wutopia lab由俞挺和闵而尼于2013年12月在上海成立。为庆祝五周年,主持建筑师俞挺邀请范文兵教授作为策展人策划这个位于思南书局三楼的周年庆微展。在自己设计的书店展览,俞挺和范文兵不想延续常规的建筑展览,展现图版,模型和视频。当然没有时间去实物搭建一个空间作为示范。他们决定做一些不一样的来展现Wutopia lab的魔幻现实主义建筑实践。
中国上海建筑展“ZHA Close Up–Work&Research”扎哈·哈迪德
《ZHA Close Up at MAM Shanghai》以时间顺序介绍了扎哈迪・阿基茨(ZHA)在中国的作品形成,探索了与连接世界各地项目的先驱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室如何想象、设计、详细介绍一下如何改变建筑环境的技术革新。
中国上海同济大学举办的建筑展
这是Neri&Hu:Works in Permanent Evolution在中国上海同济大学举办的建筑展的会场照片。这是一个从6个建筑角度介绍自己建筑的建筑展。
中国深港建筑城市双年展作品《一楼宇-动物园》
中国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以“城市共生”为主题的展览,选址了自晋代以来便连接粤港澳的南头古城为主展场,催发了一场历史古城与当代城中村异质同体的城市实验。“一楼宇·动物园”是本次深港双年展主展场作品之一,其包括绘本和展览两个部分。通过研究现实中多个城中村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创作团队塑造出一个虚拟的城中村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100多种动物,许多似曾相识又被故意抽象化的城中村空间,以及延展成8个具有城村思辨意义的故事。团队希望通过绘本和展览的形式,以虚拟的建筑世界批判并反思现实状况,以动物性暗喻人性,以普通人的故事引发建筑和城市的思考。融合以诙谐的绘本和展览创作手法,使城市议题变得平易近人,回应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共生”。
中国深港双城双年展龙岗分展场设计 折叠时光线
一树建筑工作室(ATELIER XI)将1万平米的废弃空调厂改造为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龙岗分展场。设计团队在展览开幕前三个月收到策展团队(未来家学院)委托,希望能在一处废弃空调厂房内改造为双年展展场,以线性时间顺序呈现所在的坂田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线索。
中国深圳《陈列与重现 - 李青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