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给父母打电话了?多久没认真和父母聊过天了?
我们总是以为和父母相处时间还长......
一个常年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算过这样一笔账:
爸妈现在50多岁,假若他们能活到90岁,我们保证一年回去1次,只能见爸妈40次了。
倘若有事耽搁,两年或者更长时间才回去1次,只有1个月多一点的时间。
即使能陪在父母身边,又有多少人真的了解他们?
很多年轻人与父母的关系,都呈现出一种表面化与程式化:在一起吃饭、看电视、谈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而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美国心理专家保罗·斯隆总结了子女最应该询问父母的7个问题,来看看心理专家根据国人的特点进行的解读。下次回家时,不妨与父母好好聊聊。
美国思想家芒福德说:每一代人总是反抗自己的父辈,却和祖父交上了朋友。很多人对于自己的祖父母不甚了解,甚至没有见过他们,但是家族的传统与血缘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看看在父母眼中,祖父母们都是什么样的人,从他们的故事中,会找到许多和自身故事的相同点;还能从这些讲述中了解他们与父母或爷爷奶奶的关系,从而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产生重要作用。
法国著名作家莫洛亚凡的《人生的五大问题》中,有着这样的论述:“父母看到孩子第一次接触实际生活而出现困难时,会想到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会天真地试图把经验传授给他们。”
这在现实中十分常见,父母会对我们的一些行为“唠叨”不停,而孩子却厌烦这样的说教。此时,不妨让父母讲讲他们小时候的样子,是不是也跟现在的自己有许多共同处。
在讲述中子女会逐渐领悟父母的“苦口婆心”,并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多了一些新思路。研究发现,一个人越是能更多地了解父母的过去,越是能与他们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
欧洲有这样一句谚语: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
在父母的眼中,无论孩子多大、有多成功,他们还是孩子。所以父母永远不会忘记你小时候发生的趣事或不好的事,他们说起这些,心中泛起的是永恒的温馨。
让父母讲讲我们的过去,不仅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同时也会使我们通过回忆看到那时与父母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父母的思想过时了,我们不妨想想自己到了父母的年龄,最希望告诉自己的孩子什么?自然就会对他们的建议有一个理性的态度。
做儿女的都要明白一个常识:你经历的许多事父母早已经历过了,要听听他们对这些事以及对你的看法。
也许他们说不出书本中的大道理,但是在生活这所“大学”中,他们早已毕业多年,教导一个“新生”总是绰绰有余的。
“我得了100分”、“我当上班长了”……从小到大我们都和父母分享幸福,希望自己成为他们的骄傲。如今,我们也可以问问,在父母的生命中还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事。
当我们分享父母这些曾经的趣事、成就和快乐时,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他们的全部。在了解这个道理后,可以让我们变得实际和谦卑,以便与父母之间建立真实的亲密关系,而不是建立在想象之上的关系。
人生并不完美,每个人都会有遗憾,父母在我们的眼中就算再高大,也会有他们力不能及,或无奈选择的时候。
这个话题或许我们很少提及。但父母的回答往往会发人深省,让我们重新了解父母,理解并接受“遗憾”其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说明我们能够面对一个真正的自己。有遗憾不要紧,因为遗憾往往会成为未来奋进的动力。
儿女成年后,总是会对小时候的玩具、电视剧以及特殊事件等充满了回忆。
其实对于父母也是一样,他们同样会有属于自己的难以忘怀的事情,这些共同记忆会成为改变一个人的重大因素。
试着问问他们,你或许能了解父母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并从影响到他们的事情中领悟一些道理。
从现在开始,放下手机,好好陪家人和朋友吃顿饭,聊聊天吧。别让父母孤独的老去,学会倾诉与倾听。
受访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博士后 黄峥
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 王国荣
佛山发布编辑部
编辑:李慧
转自人民日报微信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