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华资产外,
中国太保、太平保险、大家保险陆续坐到了谈判桌上。
万科顶住了来自于资本市场巨大的压力,宣布规模6.3亿美元的中期票据的偿债资金已经到位。恰恰因为这个举动,被境内的投资人认为在现金有限和销售端没有起色的背景下,万科在优先保外,境内非标债置后。
据经济观察报独家报道:自2月底以来,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与深圳地铁相关高层赴北京与多家险资企业商谈,包括新华资产、中国太保、太平保险、大家保险等。3月8日前后,多家险资又派出高管到深圳万科总部进行新一轮磋商。磋商方案包括将万科债务偿付期限延长至少一年、追加增信担保和抵押品,以及发行债券将“非标转标”等
,直到3月10日,万科与险资的谈判仍在进行中。
万科诉求:延后行权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万科此轮商谈的重点不是“展期”,而是希望几家险资不要提前行权,继续履行合同直至贷款到期。据了解,万科与多家险资合作的金融业务为债权投资计划,业内称为
“保债计划”
,为非标私募产品,当下多个保债计划均没有到合同到期日。业内人士解释:这种非标债权产品的具体条款由双方协商,比如总合同期6年可分为2+2+2年,在每两年年底,债权人可选择提前行权,有些险资会把评级下调增加为提前行权触发条件,险资无需举证即可单方面宣布借款提前到期。
其实,
2023年底万科A的评级被下调,已经触发了部分产品的提前偿还选择条款,而当时几家保险公司放弃了提前偿还选择权。
此外,在监管部门协调下,新华资产等同意将万科的保债计划延期行权3个月。
目前在谈延期行权的险资持有的与万科相关的保债计划,每家总额约数十亿元。如果有一家险资选择提前行权,万科大概率会因无力还债而正式违约。
险企诉求:增加抵押
现在,万科已经与几家险企谈判了很多轮。有险资多次提出,
继续履约的条件是万科增加资产抵押,缩小风险敞口,但万科方面暂未配合。
有前述头部险资人士认为,
“万科在处置资产方面不积极”,不主动向债权人披露资产处置安排,多次反馈“资产卖不出去”。
针对这种说法,
有房企认为万科的做法是正确的
,此前多家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房企积极卖资产下场,是把自己“救”没了,长远来看,积极卖资产,对公司和债权人都不是利好。
对于险企对万科境内债务的担忧,万科A相关人士表示,截至目前,该公司今年境外公开市场的债务已经偿付了将近一半,剩下的两笔境外债务将在5月及6月到期,会通过3种方式兑付。境内方面,今年93亿元的到期债务已经偿付了20亿元,“境内的融资渠道很畅通,这个不用太担心”。
据万科2023年第四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除新华资产的97.82亿元之外,万科的非传统融资主要借款方还涉及平安银行、泰康资产、中原信托和中诚信托等金融机构,金额合计253.82亿元。
其中,
中原信托有一笔30亿元的借款,利率4.99%,目前已到期。
中诚信托有一笔2032年到期的22亿元借款,利率为4.3%。
整体来看,万科共有三笔金融机构借款将于两年之内进行偿还,金额共计61.45亿元。
泰康资产有两笔合计46亿元的借款,利率均为4.2%,分别于2032年以及2040年到期。
平安银行有一笔58亿元的借款,利率为4.58%,借款终止日期为2036年11月18日。
3月11日,平安银行有关人士对媒体表示,相关借款信息并非该公司所披露,具体客户的贷款情况不太了解。
但如果客户发生了风险,会按照银行相关原则进行追溯和处理的。
关键要点:万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