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欢刺向杜志浩的那一刀,是杜始料未及的。
他捂着肚子走出来的时候说:
「这小子玩真的来...」
他好像从来,从来没有预见到这个可能性。
可见,对这个凶残而愚顽的被害者来说,
任人宰割的于欢,本不该存在「鱼死网破」的选项。
假如他预估到这小子有可能「玩真的」,
说不定他们逼债的手段,会稍微留有分寸,
收敛一下那种极致羞辱的姿态,
事情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
可惜,等这帮人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一刻,
已经是对方「玩真的」的时候了。
悲剧已然发生,再说这些也没什么用。
只不过,从警示自身的角度考虑,我们每个人最好都认真思考一件事: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幸遭遇人为的侵害,
如何让对方清晰建立起这样的认识——
别太过分,
否则我必定跟你「玩真的」。
从而达到避免侵害升级,保全双方的目的。
有人说,我明确告诉他:你再这样,我跟你拼命。
这样是不是就够了?——远远不够。
这是你单方面发出一个警告,
对方是否采纳,则是另外一回事。
就像两个人吵架的时候,我发出警告:
「你再骂我一声试试?」
意思是:你再骂,我一定要让你后悔。
对方服软,则一切罢了,但假如他不服:
「我就骂了!来,怎么着?」
本质上是说:我就不信你能做出什么来。
这时候你很难再有别的选择……
只要对方不相信你的威慑,
接下来你怎么行动,都是糟糕的结果。
要么只有把威慑付诸实施,意味着两败俱伤。
要么就缩回去(正如对方所料),
意味着你永远放弃了威慑的效力。
难道于欢就不曾发出警告吗?
依据常理,一个人真的拼命之前,可能已经警告过好几次:「你信不信,再这样我攮死你!」
很有可能,对方还是满不当一回事:
「就你?动我一下试试?」
不到最后一刻,很多人根本不信对方敢「玩真的」。
所以,悲剧在那一刻发展到最坏的方向,
对于侵害者(兼被害人)的杜志浩来说,
始于他那股冥顽不灵的凶念:
就凭这小子,不敢玩真的。
这个致命的判断,
让人别无选择,也断送了他自己的性命。
在《三体2》中,有一门学科叫做:
威慑博弈学。
它研究的是,如何向对方发出一个警告,
同时,也让对方相信这个警告的有效性:
如果你再这么做,我就跟你同归于尽。
从而迫使对方合作。
看过书的都知道,这门学问一度拯救了地球。
在现实生活中,威慑有助于促成合作。
正如婚姻要长治久安,就必须保留「离婚」的可能,
假如一个人不相信另一个人的威慑。
「怕什么,她又不能拿我怎么样!」
从而越发肆无忌惮的话,
就会像杜志浩一样,眼睁睁地向悲剧发展。
威慑的作用,本不是用来执行,
而是用来随时保持「执行」的可能性。
这又是一个悖论:
如果对方相信它有可能被执行,
双方就会采取合作的姿态,让它永远不被执行;
如果对方不相信它有可能被执行,
反倒有可能,把它变成两败俱伤的现实。
所以这个悲剧,给人的一个启示是:
想一想我们要怎么做,才能用这样的威慑保护自己:
「我会玩真的来。」
不光是说,我心里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
还要明白无误地让对方感知到:
当心,这个人真的,真的,敢玩真的。
往期回顾:
一切信任都是非理性的丨心理学怪谈
天然呆才是最腹黑的丨心理学怪谈
一个小型的互动僵局丨心理学怪谈
「我就知道是这样」综合征丨心理学怪谈
你反不反对并不重要,因为……丨心理学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