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唧唧堂
唧唧堂学术管理分享平台,更好的学术阅读与写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闽南日报  ·  离家出走的浙江少年,在漳州找到了! ·  昨天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春天去哪儿?DeepSeek力荐贵州! ·  3 天前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春天去哪儿?DeepSeek力荐贵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唧唧堂

唧唧堂:JOB 组织行为期刊2024年7月论文摘要8篇

唧唧堂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08-14 09:33

正文

想到明星表现者,想到男性?隐性明星表现者理论

这篇论文摘要探讨了明星表现者的性别差距问题,强调了女性在被认可为明星表现者时所面临的挑战。研究人员调查了人们是否对明星表现者的特征(即隐性明星表现者理论,ISPTs)持有共同的看法,以及这些对明星的看法是否(a)存在性别偏见,和(b)具有情境依赖性。基于分类理论,作者认为人们对什么构成明星表现者有共同的认知。通过归纳法,研究发现存在与以往已识别的隐性理论(例如领导力隐性理论)不同的ISPTs。具体来说,人们认为明星表现者具有六个特征:有动力、善于交际、非凡、迷人、坚韧和聪明。随后,研究应用角色一致性理论,提出对明星表现者的认知存在性别偏见且依赖于情境。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确定了人们将明星表现者与更多的男性特质联系在一起,这被称为“明星即男性”现象。而且,这种关联在男性主导的职业中更为明显。第三项研究采用非反应性方法(即“普林斯顿三部曲”),结果显示人们认为明星表现者比非常优秀的员工具有更多的男性特质。总体而言,通过对2322名参与者的八个样本进行的三项研究,分别采用归纳、实验和间接方法,一致支持了ISPTs的存在以及“明星即男性”现象,提升了我们对明星表现者性别差距的理解。

Villamor, I., & Aguinis, H. (2024). Think star, think men? Implicit star performer theorie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5(6), 783–799. https://doi.org/10.1002/job.2784


又是星期一:周末睡眠通过周一重新投入工作差异性地影响工作周

周末对于员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恢复期。然而,心理上重新投入周一的工作可能很困难,因为员工必须从私人角色过渡到工作角色。基于边界理论并结合睡眠和昼夜节律的观点,本文通过研究周一重新投入工作的前因和后果,阐明了这一过渡过程。我们提出,三种周末睡眠特征与周一重新投入工作的关系不同:周末睡眠质量、补觉(周末延长睡眠时间)和社会时差(工作日与周末睡眠时间的差异)。成功的周一重新投入工作应与较低的疲惫水平和较高的工作周任务绩效相关。我们进行了为期四周的每周日记研究,共有310名员工(933个周)参与。两层路径模型表明,通过较高的周一重新投入水平,较高的周末睡眠质量间接与较低的工作周疲惫水平相关。相反,较高的补觉通过较低的周一重新投入水平与较高的工作周疲惫水平相关。因此,我们证明了周一的重新投入能够为整个工作周定下基调,但重新投入的能力取决于周末睡眠作为核心恢复过程。

Völker, J., Wiegelmann, M., Koch, T. J. S., & Sonnentag, S. (2024). It is Monday again: Weekend sleep differentially relates to the workweek via reattachment on Monday.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5(6), 800–817. https://doi.org/10.1002/job.2788


谦虚的领导者如何释放追随者的领导潜能?职场地位和个人主义取向的作用

近年来,领导者表现出的谦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一个基本问题尚未得到解决:领导者表现出的谦逊,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领导方式,是否真的能提升下属的职场地位,并最终激发他们的领导潜力?如果可以,具体如何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本文基于期望状态理论(EST),利用两个多波次数据集提供了证据,一个数据集来自中国的216对一对一匹配的上下级(研究1),另一个数据集来自西方国家的210名下属(研究2)。结果表明,领导者谦逊在提升下属职场地位方面确实有效,特别是在下属具有较高个人主义取向时。这种提升的职场地位感也增加了下属的领导潜力,表现为他们的领导动机和承担责任的行为。这些发现为领导者谦逊对下属领导潜力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见解。

Lin, X., Tse, H. H. M., Shao, B., & Duan, J. (2024). How do humble leaders unleash followers' leadership potential? The roles of workplace status and individualistic orientation.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5(6), 818–836. https://doi.org/10.1002/job.2793


坏苹果在坏桶中:精神病态、反生产工作行为及社会环境的作用

尽管关于员工中存在的精神病态特质的影响存在固有的兴趣,但目前的关注更多集中在公共媒体而非科学文献中。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运用行为门槛理论提出员工精神病态特质与其反生产工作行为(CWB)之间存在一种曲线关系。我们的预测在涉及两个国家的三项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同时控制了自恋和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影响。具体来说,我们发现高精神病态个体的破坏性在加速的CWB水平中得到放大。这些结果解释了文献中混杂和意外的发现,从而提供了对精神病态特质与CWB关系的更细致理解。此外,基于特质激活理论,我们考察了社会环境中与同事的关系冲突和虐待性监督的调节作用。结果支持调节假设,即精神病态特质与CWB的曲线关系在负面社会环境中更为强烈,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的CWB评估。由于个体的黑暗特质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可能比简单的线性关系更复杂,我们倡导未来的研究结合互补的理论视角以提高理论的精确性。

Carter, M. Z., Cole, M. S., Bernerth, J. B., Harms, P. D., Wilhau, A., & Palmer, J. C. (2024). Rotten apples in bad barrels: Psychopathy,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 and the role of social contex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5(6), 837–854. https://doi.org/10.1002/job.2783


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基础:高危组织中的行为伦理

利用对两个高危组织的归纳研究结果和行为伦理学文献的见解,我们构建了一个模型,展示了企业社会责任(CSR)的行为基础。我们发现,高危组织的员工仔细审视他们的工作,积极决定如何改变工作任务和边界,并克服障碍,为CSR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道德意识——对自己活动及其对他人可能产生的后果的意识——起到了核心作用,通过这种意识,他们将组织的危害转化为工作决策。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表明,道德意识比以前的概念更加动态,是通过科学和道德原则的积极交换和运用不断组装和重组的。与现有文献强调CSR的统一性质及其自上而下的影响相反,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其基础是个体层面的道德决策,并将道德意识和工作审查确定为个体为CSR奠定基础的机制。

Milosevic, I., & Bass, A. E. (2024).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ehavioral ethics in high-hazard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5(6), 855–876. https://doi.org/10.1002/job.2772


领导对团队施压及团队的越轨行为:领导与团队外向性不匹配的研究

研究人员指出,在领导过程需要考虑下属,而领导-团队契合范式提供了一个同时考虑领导者及其下属团队特征的框架。基于外向性人格理论,该理论规定了外向性对动机和沟通风格及偏好的影响,我们希望在研究这种广泛被认为对领导者和团队有积极影响的特质时增添更多细微之处。通过整合外向性和契合理论,本研究提出,当领导者和团队在外向性上不匹配时(即外向性较高的领导者与外向性较低的团队配对或外向性较低的领导者与外向性较高的团队配对),将会出现不利的领导和团队行为。我们在核电行业的领导者及其各自团队中,通过时间滞后现场调查研究测试了我们的预测,并使用多项式回归分析支持了有关领导-团队外向性不匹配与有害领导(使用压力影响策略)和团队(针对组织的越轨行为)行为之间关系的假设。我们讨论了这些发现对领导、团队、越轨行为和外向性研究与实践的意义。

McCormick, B. W., Gonzalez-Mulé, E., & Seong, J. Y. (2024). Leaders pressuring teams and teams engaged in deviance: An examination of leader–team extraversion incongruenc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5(6), 877–895. https://doi.org/10.1002/job.2785


从悖论理论看积极性、个体双重能力与创造力:实证研究

悖论理论表明,像应用当前工作方法和探索新方法这样矛盾的需求,应被视为具有竞争和互补方面的二重性。它提倡员工的双手灵巧性,即员工必须同时管理开发与探索。然而,我们对个人特质如何独立影响双手灵巧性或在与情境因素互动时的影响知之甚少。基于对来自74个研发团队的364对员工和主管的时间滞后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积极的性格倾向与双手灵巧性呈正相关,进而提升了创造力。在特质激活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发现,悖论型监督和工作自主性增强了积极性格倾向与员工双手灵巧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双手灵巧性对创造力的间接影响。我们讨论了这些发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扩展了有关积极性、双手灵巧性和悖论理论的文献。

Wang, J., Kim, T.-Y., Bateman, T. S., Jiang, Y., & Tang, G. (2024). A paradox theory lens on proactivity, individual ambidexterity, and creativity: An empirical look.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5(6), 896–911. https://doi.org/10.1002/job.2786


注意力与创造力的神经认知框架:通过有方向和无方向路径最大化实用性和新颖性

提出创造性的想法并不容易。在这篇概念性文章中,我们整合了组织行为学、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文献,提出不同形式的注意力可能是最大化创造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关键。具体来说,我们开发了一个注意力控制的神经认知框架,提出了从创造性目标导向注意(狭窄且选择性的注意力)到刻意信息处理的不同路径,以及从无方向注意(广泛且不受限制的注意力)到自发信息处理的不同路径。这些假设分别对创造性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具有重要意义——即,创造性目标导向注意应比新颖性更有助于提升创造性产出的实用性,而无方向注意应比实用性更能促进创造性产出的新颖性。我们的框架进一步提出,经历创造性目标导向注意之后再进入无方向注意的时间顺序是最大化创造性产出实用性和新颖性的最佳顺序。总体而言,我们的框架推进了对通往创造性成果的注意力路径的理论理解,并为在工作中最大化创造潜力提供了实用意义。

Yeo, G. B., Celestine, N. A., Parker, S. K., To, M. L., & Hirst, G. (2024). A neurocognitive framework of attention and creativity: Maximizing usefulness and novelty via directed and undirected pathway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5(6), 912–934. https://doi.org/10.1002/job.2787



唧唧堂学院推荐订阅


以下专栏及课程,安卓手机用户可通过下方小程序链接订阅,苹果手机用户请通过文末“阅读原文”链接访问唧唧堂学院H5页面订阅。


论文导读


**管理学**

管理学量表数据库

管理学论文导读会员(年度)

2024管理学顶刊论文导读/数据库

2024战略管理顶刊论文导读/数据库

2024组织行为与人力顶刊论文导读/数据库

2024营销学顶刊论文导读/数据库

2024运营管理顶刊论文导读/数据库

人工智能主题论文导读专栏

中国主题管理学论文导读专栏

数字化主题管理学论文导读专栏

SMJ历年最经典论文导读专栏

AMJ历年最经典论文导读专栏


更多管理学论文导读专栏请访问

唧唧堂学院


方法班课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