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
7月12日~7月21日(10天)
中伏:
7月22日~8月10日(20天)
末伏:
8月11日~8月20日(10天)
共40天
三伏天为了凉快,很多人都会穿凉鞋、拖鞋出行,用凉水冲脚、光脚踩在地板上等也是常用的解暑之法。还有人在晚上睡觉时会特意把脚露在被子外,对着风扇、空调吹。殊不知这些行为,对身体损害很大。
足底拥有许多重要的神经、穴位,它们对外界刺激极其敏感。脚部受凉,经络系统处于紊乱状态,会使得
身体的抵抗力下降
,除了
易患感冒
之外,
动脉痉挛、关节炎、风湿疾病、呼吸道疾病
等也会随之而来。
伏天开始,人体的阳气逐渐达到一年中的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
寒邪便会趁机入侵
。所以三伏除了防暑之外,还要做好防寒。
除了脚部之外,上半身也分布有较多的经脉,包括总督阴阳的
任督二脉
。如果胸背受凉,风寒邪气入侵经络,容易引起
肠胃、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
的众多疾患。因此,即便天气炎热,也不建议女性穿露肩、露背、露脐装出门,男性在家最好不要光膀子吹风扇、空调。
同时还要注意,千万不要将风扇、空调对着颈椎、肩背猛吹,这样可能会使
周围软组织产生病变
,
形成慢性炎症
,导致肌肉酸痛、持续痉挛等症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冰西瓜、凉面、冰淇淋……在高温暑天里,即便是想想吃这些东西的场景,都能让人感觉到凉爽。
但是在三伏天,人的阳气浮于外,再加上现代人久坐少动、长期熬夜、压力大等因素,肠胃功能相对更弱。此时过食寒凉,体内阳气无法抵御食物的寒气,就会
导致湿寒留于体内
,引发
腹泻、肠胃炎
等症。
特别是
清晨起床
和
晚上临睡前
,建议不要食用过凉的食物;吃凉拌菜时,可以适当加点
姜末
或
芥末
,既能暖胃又可杀菌。
三伏天阳光照射强烈,人们一般都会做好防晒工作,但很多时候,大家往往只顾及着脸、胳膊、腿,忘了一个最怕被太阳晒的部位——眼睛。
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
所以大家在日间出门时,最好可以戴上
太阳镜或是帽子
,太阳镜镜片颜色首选
茶色
,
防紫外线效果最佳
;平时可多吃点胡萝卜、蛋黄、菠菜等护眼食物;常用
流水洗脸
,以尽量清除眼周细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气温高,出汗增加,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在口渴时大口大口地喝水,但这样会让水分快速进入血液,使
血液稀释、血量增加
,原本心脏功能不佳的人很容易出现
胸闷、气短
的情况,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
心梗
。
所以即便天再热、口再渴,喝水也不能喝太快,应
少量多次
,每次约
100~150毫升
,身体吸收得更好。此外,即便暑热难耐,也不建议多喝冰水,
常温的凉白开或温水
对身体最好。
三伏天气候闷热、湿度大,灰尘等更容易附着在各种物体表面,成为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如果不经常打扫卫生,任由它们四处飘浮、沉积,那随着人的活动,这些灰尘、细菌就会通过人的口鼻或是皮肤进入体内,引发
哮喘、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和多种
过敏
病症。
所以建议在闷热的三伏天,适当增加家中清扫的次数,
两三天就该打扫一次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的三伏天有40日之久,要想健康安稳地度过,饮食上就必须下点功夫。民间有句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那是不是只要这样吃就行了呢?没这么简单。
伏天闷热、潮湿,湿气很容易侵入体内,脾胃也会受到影响。
为缓解暑湿,饮食中可适当多食些
性质甘凉
的食物。而且,
夏季归心,心又喜凉、宜食酸
,所以建议吃些西瓜、菠萝等酸甜味的食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暑热会导致人体内火气的上升,表现出失眠、易怒、焦虑、烦躁等症状,所以去火补气也是伏天食补的一大要点。
苦瓜、西红柿、牛奶等都是去火良品;而
西洋参可以气阴双补
,
又不会引起上火
,汗多、乏力、心慌的人可以用它泡茶饮,效果非常不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豆蔻在中药里属于
化湿药
,化湿行气、发散郁热的效果非常不错,非常适合三伏天食用。
将豆蔻和冰糖一起熬汁饮用,清凉解暑,还不会损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