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叔发现,明天7月30日有点特别。
这是大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的生日,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钱伟长先生的祭日。
而这两位钱先生是叔侄。钱穆先生是叔叔,钱伟长先生是侄儿。
咱们没理由错过这么特别的故事。
今天波叔先来讲讲离我们较近的那位——钱伟长。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把他摁在地上使劲摩擦。
钱伟长虽然出身书香门第,却一路走得跌跌撞撞。
钱家本来家大业大,可是在钱伟长老爹那一代就走向了没落。
钱伟长出生于1912年,是钱家长房长子,父亲钱挚与饱读诗书的四弟钱穆商量给儿子取名,钱穆向兄长建议:
建安七子中的徐幹,字伟长,文才出众,假借其名,也喻有见贤思齐之意。
于是,男孩就被取名钱伟长,他也不负所望,果真是文才出众。
钱伟长自小受父亲和几个叔叔的影响,通读文史书籍,知书达理,奔着一枚牛逼文科生的道路而去。
年少时,家中老宅两次失火,全家流离失所,寄人篱下。但钱挚对儿子的教育从不含糊,一边躲避战乱一边想尽办法送儿子上学,只可惜他没能看到儿子成材的那一天。
1928年11月,钱伟长升入中学不到两个月,父亲被因劳累过度撒手人寰。
钱穆便把16岁的侄子钱伟长带在身边,供其读书。
1931年6月他同时报考清华、中央、浙大、唐山、厦门五所大学,文、史两科成绩满分,成为当年的文科状元。
最后,他听从四叔的建议,选择了清华。
他选了清华,但一开始清华有点不愿要他。
当时清华招生有个很奇葩的要求——男生身高要1米5以上。
19岁钱伟长,身高差了一丢丢,真的是一丢丢——1米49,差了1厘米。
清华在1厘米不达标和文科状元的成绩之间,犹豫了一小下子,然后就破格录取了钱伟长。
当时他们的体育老师是个叫马约翰的外教,见到钱同学时候都惊讶:
Out of scale!(不达标)
进入清华,很明显钱伟长二次发育了,有下面的照片为证。体育老师马约翰才身高不达标呢。
第二学年,钱伟长就入选清华越野代表队,两年后以13秒4的成绩夺得全国大学生对抗赛跨栏季军。曾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跨栏、越野跑样样拿手,还是清华足球队的球星。
完美演绎了什么叫“短小精焊”,等到他毕业的时候,个子已经蹿到1米65,多励志!
在专业的选择上,钱伟长同样让人意想不到。
他是个文科状元,理科成绩并不理想,所有人都觉得他不是去中文系就是历史系。可他却说,他要进物理系。
想想1931年发生了什么?
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
国难当头,作为热血青年,哪有心思研究文史?还是学理科造个飞机大炮好报效祖国。
可是四叔钱穆先生不同意。于是他去找了四叔的好友,历史系的顾颉刚教授,请他去当说客,好歹说服了四叔。
接下来他还要过学校这关。
他入学时的物理成绩也很特别——15分。
不知他哪来的自信要进物理系?
当时清华理学院院长就是波叔之前讲过的叶企孙,物理系主任是吴有训。
钱同学直接找到吴教授,信暂旦旦说自己要弃文从理,为国效力。吴教授看着这个又瘦小又弱鸡的新生,直言不讳:
你入学时的物理才考了15分,但语文和历史都考得这么出色,所以我建议你还是留在中文系为好。
学文同样也可以救国呀!其实这并不矛盾。中文系的朱先生(朱自清),闻先生(闻一多)不也是很爱国的吗?
见吴教授不答应,他便在人家办公室里赖着不走,而且还天天去赖,软磨硬泡,最后吴教授实在被他缠得没办法了,就先打发他去物理去试读一年。
吴教授的意思是:如果在一年当中,你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和普通化学这三门课都能考过70分,就正式进入物理系;到时如果有一门课未达标,就乖乖滚回中文系!
钱伟长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
凭着刻苦精神,他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一学年下来,各门功课的成绩均在70以上。
等到他从清华毕业时,吴有训教授已经非常器重这个有志气的青年人了,把他收为自己的研究生。
钱伟长在清华大学求学的近7年里,正是日本侵占东三省并不断加吞食全中国的时期,待他研究生毕业时,清华、北大和南开已经组建成西南联大,迁往昆明。
1939年他在西南联大任教半年后参加了当年第七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考试,一考即中,同年,他与爱人孙祥英完婚。
至此,钱伟长从一个乡下穷孩子变成一名年轻有为的大学教师,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个飞跃。
受二战的影响,钱伟长的留学之旅一拖再拖,而且目的地由英国改成了加拿大。1940年8月出发前,面对前来饯行亲人、老师和朋友,他激动地说:
我此次西行,绝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家庭,而是为了寻找一条可以科学救国的道路。
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钱伟长师从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他们合作共同攻克板壳内禀统一理论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时,钱伟长仅28岁。
后来他和辛格教授合写的论文《弹性析壳的内禀理论》被收录在冯‧卡门教授60岁寿辰纪念集中。该论文集收录论文20余篇,作者26人,都是北美知名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钱伟长是最年轻的一个。
多伦多大学于1942年授予他博士学位,经辛格教授的介绍,他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冯‧卡门教授,主要课题是研究火箭的起飞、飞行中火箭的翻滚、火箭弹道的控制等。
抗战胜利后,钱伟长以探亲为由回到祖国,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授。
那时教授的薪水很低,他每月领14万元法币。
14万诶!
看上很多是不是?
可是,当时通货膨胀,14万法币大概够买——两个暖水瓶。
全家的生活陷入困境,连温饱都成问题。
1947年钱学森劝他到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弄点钱解决燃眉之急。
看着一家上有老下有小,他心动了。在申请美国签证时,美国使馆人员问了一个问题:
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
他想都不用想,直接一句:
NO!
好吧,结果很多人肯定很熟悉——美签拒签!
赴美之事就此作罢。
熬到1949年,钱伟长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建设事业,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三钱”。
他生平至少有两项贡献:
这个“十二年科技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中有来自全国的400多位科学家,提出了8000多条科学建议,谁都想把自己的科学研究纳入到国家的长远规划中,可是这些建议过于庞大,国家难以定夺。
于是周总理找到“三钱”,让他们从8000多条中理出一个大纲。三人最后确定出56项重要科研项目,外加6项紧急项目,即原子弹、导弹、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和自动化技术。
这个“远景规划”就相当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宪法”。
1952年,钱伟长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秋季开学后,他开始招收新中国的第一批力学专业研究生,所带的学生叶开沅、顾求琳、陈至达等,后来都成了著名的专家。
早在钱学森归国之前,他就奔走于全国各大高校之间,与教授和学者筹建力学研究所。
他在高校物理开设弹性力学讲座,1956年出版《弹性力学》,是我们第一部弹性力学专著。
其实波叔说那么多,你肯定还很懵,他的理论对普通确实生涩。
简单地说,钱伟长是搞力学的,准确说是板壳理论,更深入点说是摄动法。
飞机起飞,导弹设计,潜艇深水受力求解都要用到摄动法,而钱伟长在板壳理论和摄动法上都有开创性成果。
这成果又不像设计导弹或飞机那么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大家比较难理解。
正当钱伟长全心全意为建设奔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文革来了。
他被打成了右派,一同遭殃的共有6人,只有他没有去北大荒劳动改造。
因为老大毛泽东主席保他。
毛说他是个好教师,要保留教授职位,所以钱伟长成了一名保留教授资格的右派,继续待在清华园里。
可是他没有机会教课了,甚至56岁时还被发配到首都特钢厂当炉前工。
如果说钱伟长在文革前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革就是一把大刀坎去了他所有枝丫,可他与同时代的太多科学家相比,已经非常幸运了,因为光拔了枝丫,没有被连根拔起。
文革结束后,他的第二春来了。
1982年,他的“广义变分原理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3年,任他至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一职,此任命不受年龄限制;
1985年,推出汉字输入法,简称“钱码”,也就是说他转行搞计算机去了。
国家需要我工作到什么时候,我就工作到什么时候。
最终他在2010年的今天病逝于上海,终于停止了工作。
他生前最关心的是三件事:
如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人才的培养;
科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创新。
这三件事他都做到了,可是这三条路永远走不完,他把没走完的路留给了我们。
他的存在是民族之幸,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将这种幸运沿续下去。
今日心情 怀念
今日之盛世,愿他能感受到。
《别再说自己是萝莉正太控,你可能是恋童》
《他没发1分钱,骗到15亿,这年头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