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王雪纯x三联 | 一年很短,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  12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三年归来,今年最高口碑国产动画还是它 ·  昨天  
新周刊  ·  中国最有名的白酒小镇,入冬了 ·  5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去宜宾,依自然法度,品时间佳酿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发疯的年轻人,爱上了绿萍的精神状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身边的“好人”,为啥总容易爱上不如ta的人?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12-20 12:00

正文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严厉批评自己的个体,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常常首先变身为自己最恶劣的敌人”。



|李晓洁
试着回想一下,在恋爱关系中,你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时刻:
你的手机早该换了,它内存不足,总是卡顿,屏幕边角还摔碎了。你的伴侣在你生日这天送你一部最新的智能手机,你却有些惶恐,开心又不安地收下礼物,甚至想要不要在二手平台卖掉它。
和伴侣一起打游戏,你获胜的次数更多,伴侣称赞你技术好时,你下意识说:“没有,是对方太菜了。”“我比较走运。”

《半熟男女》剧照
或者,在一段关系开始之前,有人给你介绍了几个相亲对象,你下意识地选择了各种条件稍微差一点的那位见面,你害怕与看起来所谓“更优质”的异性建立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这些行为都是“不配得感”的表现。这几年,社交网络上关于“配得感”的讨论越来越多,在社交平台豆瓣上搜索关键词,你能看到有人(经常是女生)发帖询问,内容大概是:男生是985本硕,我是双非本科,我们应该在一起吗?不久后,女生再次发帖:男生是985本硕,我是双非本科,在一起后我总是感觉配不上他,总是忍不住跟她前女友对比,我该怎么办?
实际上,“配得感”这三个字,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既存的心理学词汇,而是近几年演化出的一种与心理学相关的感受性名词。“配得感是指个体内心深处,坚信自己应该或者能够得到某些好的事情,比如说得到爱,得到成功,得到尊重,这样一些积极的感受,与心理学传统术语中的自尊、自信有一定的相似性。”胡素卿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是素与朴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创始人。她告诉我,配得感强调的是一个个体自我的感受,是人对自己价值的主观评价。“配得感与需求的不同是,需求大多是向外的,我要通过社会上的一些东西满足生理、心理、安全需求和自我实现等等,但配得感是向内求的。当然拥有适度配得感的人,会把外界需求与内心感受统一,获得满足、愉悦的感受。”
《正常人》剧照
配得感的反面,“不配得感”常常让人产生一种“我不好、我不配”的想法。恋爱关系中,比较常见的不配得感,就像文章开头那几个时刻,一方很难享受伴侣对他的赞美、爱的表达。长此以往,两人的互动不在一个节奏中,总有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真心没有被珍视,收到的是负面反馈,关系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有时,“不配得感”以一种看起来略显压迫感的方式表露。综艺节目《再见爱人》第四季,嘉宾夫妻李行亮和麦琳面临许多传统家庭模式存在的问题。一天早上,麦琳对李行亮说了句“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成为不少网友“讨伐”麦琳带给伴侣压迫感的来源之一。
“这其实是不配得感的一种反向表现。”胡素卿说,“一方需要另一方用行为证明他配不配得到那杯咖啡,本身就是内心价值感不足。如果对方没有满足你,你会失落、难受,似乎印证了对方真的不爱你,你不配;如果对方满足你,你会不会又有其他要求?本质上,是一个人内心不确定自己是否值得被爱、被尊重,所以才有类似的疑问。”后续节目中,麦琳提到自己从小就认为,她一定要对家庭、对伴侣做出实际的贡献,一定要做点什么,对方才有可能爱自己,更能看出她偶尔与伴侣压迫感的对话,其实与内心的卑微有关。

再见爱人》剧照

生活中,“不配得感”通常伴随着自我批评。研究自我关怀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汀·内夫(Kristin Neff)曾总结:“严厉批评自己的个体,在他们选择伴侣的时候,常常首先变身为自己最恶劣的敌人。”
有时,这种恶劣对待自己的“不配得感”,在恋爱关系中容易表现为社交网络中常说的“吸渣”体质——总是不自觉地跟“渣男/渣女”谈恋爱。
社会心理学家比尔·史旺(Bill Swann)认为,人们因其长期秉持的有关自我的信念和感受而被他人了解,即所谓的“自我验证理论”。也就是说,他们渴望自己的自我观得到验证,因为它有助于提供生活中的稳定感。比尔的研究显示,即使人们对自身做出了非常消极的评价,也会遵循同样的模式。他们试图与不喜欢自己的人交往,结果是,他们体验到了似曾相识的“不配得感”,并且一以贯之。“自我批评者往往被看起来远不如他们的伴侣吸引,因为他们印证了自己的无价值感。相比于无所适从,排斥的肯定反而让他们安心。”
那么,不配得感从何而来呢?
《金币灰黄》剧照
胡素卿告诉我,这种自我价值感降低的个体感受,通常是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最终结果。有可能是婴幼儿时期,在原生家庭中常常被忽略。“比如饿了没人喂,冷暖时没有拥抱,或者想要跟人交流时没有人互动,这会让一个幼儿产生匮乏感。”之后的成长和青春时期,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他会对世界产生好奇,对学习、运动、绘画等感兴趣,他需要找到一个自己还比较擅长,或者说略有优势的特点,与同学、师长建立关系,从至少一个方面获得被认可的感受,这都有助于一个人形成对自己的初步认识,“配得感”就是其中一种。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很少感受到被爱和被认可,他的自我价值感会受损或者变异。心理咨询师崔庆龙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写过,“在不配得感的作祟和加持下,我们体验另一个人的方式会发生变化,我们会假设自己是不被在乎的、不被重视的,当不安全感下降到一个冰点时,我们甚至会把自己体验成被对方瞧不上的,是被当成一个笑话或小丑的。基于这种担忧,体验着‘不配得感’的人会预先进行防御。”这背后通常是脆弱、卑微、羞耻、无能等体验。
《壁花少年》剧照
我的朋友溪子,曾向我描述前女友的“不配得感”带来的疲惫。“她怎么都不相信我喜欢她”,溪子说,每次争吵,对方都会放出这句话,溪子为了证明自己喜欢对方,会做更多家务,旅游中做更多“策划”。经常性地,女友发给溪子一些衣服链接,问好不好看,溪子觉得这是一种暗示,所以主动买给对方,工资总是月底见光。有时,女友想要一些更贵的礼物,似乎在通过这种方式测试溪子的爱。有一次争吵后,溪子买下女友早先看中的耳环,大约4000元,希望结束那天的不愉快。溪子还记得女友收到礼物后的震惊、开心,但“那种开心好像是表演给我看的”。女友戴了几天耳环,后来束之高阁。“她好像只是享受我愿意送礼物给她这个行为,不是真正欣赏物品的美。”如此循环几个月后,溪子跟对方分手。溪子能察觉到女友的“不配得感”背后,也许是心理上的脆弱甚至卑微,只能通过物质去感受爱。但溪子早就没有力气去“拯救”对方了。
说到“拯救”,或许能缓解“不配得感”的,不可免俗地,还是要先从自己做起。
也许立刻让你停止自我批评、不再自卑并不容易,但首先,你可以试着想一想:伴侣愿意跟我在一起,愿意送我礼物,愿意赞美我……难道不是因为我身上有值得他这么做的地方?心理咨询师胡素卿建议,“你可以去问伴侣,喜欢我哪些地方?如果你想获得更多自信,也可以跟伴侣或者好友说,让他们多提你的优点,这是第一步,先相信自己。在开始的阶段,这种自信也可以由他人提供。”

《好想做一次》剧照

其次,关键词是“体会”。体会你感受到压抑、不舒服的时刻。有时,这些时刻是你缓解不配得感的最佳时机。比如你的伴侣对你提了一个过分的要求,或者你们一起逛街时,他给你挑的衣服你并不喜欢。这种时候,不要一味忍耐,也不要担心你的拒绝会伤害对方,忍耐只会让你一再忽略自己的感受,不配得感越来越强,甚至对方也摸不清楚你的心理。“面对真实的自己,体会自己的感受,真正不愉快时,尝试有个选择去说‘不’。”胡素卿说。
但是另一方面,要警惕,有时为了缓解“不配得感”,往往容易滑向极端的“高配得感”。
我曾经采写过一篇与身心灵博主“学霸猫”相关的报道。多年来,学霸猫依靠自身学霸、贵妇的导师人设,鼓励她的粉丝们尽情“爱自己”,收获高配得感。而爱自己的方式就是不断去体验超出自身能力的事物,比如经常住高级酒店、买奢侈衣服包包、同时与不同男性保持恋爱关系、“驯服男性”等等。这套话术,使得相当一部分学员负债累累,学霸猫却靠收学员学费的方式不断积累财富。打开社交平台,也经常能看到类似“高配得感女生必买的某某单品”的标题。高配得感反而成为一门生意,一种营销。
脱去营销的色彩,仅仅在恋爱关系中,高配得感容易表现为自大,一味向伴侣索取物质、关爱而不知付出,这是一种剥削。仔细看来,它与不配得感的自轻有了联通,因为不论是自大还是自轻,都是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受损、破坏。

《明天我会成为谁的女友》剧照

(文中溪子为化名)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桃桃 / 审核:然宁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文章
三联生活周刊  ·  王雪纯x三联 | 一年很短,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12 小时前
新周刊  ·  中国最有名的白酒小镇,入冬了
5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去宜宾,依自然法度,品时间佳酿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发疯的年轻人,爱上了绿萍的精神状态?
4 天前
金羊毛工作坊  ·  伤于财政 毁于金融
7 年前
健康生活圈  ·  六月再见!七月你好!
7 年前
李银河  ·  知足常乐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