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17周岁,中专在读,专业裁缝,自学高数,然后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初赛中排名12。
排在她身前身后的,多是来自北大、清华、麻省、剑桥这类世界名校的硕士、博士。
随着媒体的深挖,站在姜萍身后的数学老师王闰秋渐渐地浮出了水面。
江苏大学虽然不是985、211,但是实打实的一本公办学校。
没有王老师的引路和指导,姜萍的高等数学自学之路,不可能走得这么远。
非常幸运,中专还没毕业的姜萍,碰到了已经硕士毕业的王闰秋。
应该说,姜萍的天赋和努力是内因,王闰秋及时来到姜萍身边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外因。
内因外因相结合,才有了今天姜萍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
以上内容,我能分析出来,一众自媒体人都能分析出来。
为什么硕士毕业的王闰秋能够去名不见经传的涟水中专任教呢?
腾腾爸考公务员那会儿,硕士生免笔试直进面试,被小县城吸引过来的硕士生,还几乎没有。
根本的原因就一个,这些年,我们国家培养的硕士生多起来了。
没有这个大背景,姜萍在涟水中专碰到王闰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她能不能展现出数学天赋、取得今天的成绩,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这些年,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到基层工作的新闻屡见不鲜。
舆论场上经常有人带节奏:辛辛苦苦读博士,结果到街道办事处当了个副主任,典型的教育资源浪费。
在某些人的思想里,教育就要精英化,高学历人才就应该生活在象牙塔里。
在人才稀缺的年代,这样的思想有利于国家迅速发现和培养人才。
但在基本的稀缺人才已经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再强调教育精英化,就要祸国殃民了。
人人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这样人人才能尽可能公平地得到发展的机会。
它们都很重要,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将二者统筹兼顾才能相得益彰。
这就是最近这些年,我们强调素质教育而不再仅仅强调精英教育的根本原因。
小学、初中、高中校园里的老师,硕士生博士生多一点,有什么坏处?
让这些人从小就能发现孩子们的天赋并善加利导,有什么不好?
认为蓝领就是拧螺丝的刻板印象,来自于某些人对产业升级的无知。
我坚信,从整体上看,哪怕是扫大街,知识丰富的硕士生、博士生,也能比大字不识一个的大爷大妈做的要好。
事实上,环卫工的装备升级,哪个不是高学历人才的作为?
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我看到的数据是:俄罗斯54%,加拿大48%,以色列44%,日本与新西兰41%,美国40%,韩国35%,澳大利亚34%,英国32%,法国27%。
列强之中,德国最低,但总人口中,也有20%比例的大学生。
目前算上专科生,大学生对总人口的占比,也不过8.86%。
我们的大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跟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以前一提多建大学、多搞教育,就总有一些人叽叽歪歪地反对。
我非常奇怪,
为什么
社会上会有那么多人反对,并且还闭着眼在那瞎喊,
认为我们国家
大学生太多了。
欧美精英看到咱们国内所谓的精英秉持这样的观点,一定在捂着嘴偷偷地乐!
不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混合制企业,只要是能生产出好的产品,能给国家解决就业、创造税收,它都是好企业,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
公办教育托底
,
保证最底层老百姓最基础的教育公平,
放手兴办私营教育,
让任何一个想接受大学校育的中国孩子都能通过正常的途径进入到大学校园。
随着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更高阶的“
蓝
翔
技校
”理应出现。但因为我们现在大学教育资源的严格国有化,新是代的
蓝
翔
技校并没有出现。
像王闰秋这样的硕士毕业生,在基层院校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如果能够再多一点,我相信,中国社会里会有更多的姜萍涌现出来。
甚至在某些方面,单科状元对社会的突破与发展,作用更大!
人口中大学生比例还没超过5%的中国,天天担心大学生太多了,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而人家大学生比例已经超过总人口30%、40%、50%的发达国家,却还在拼命地建大学,不断地进行教育扩张。
帮助中国提高大学生比例,然后顺道着把中国人的钱赚了。
还嘲笑到国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是“地主家的傻儿子”。
什么时候,我们的舆论阵地,被一帮是非不分的傻子给占领了呢?
近期市场震荡加剧,二季度国内宏观经济走弱,政策对小盘股监管趋向严格,市场主线集中在高股息,资源品和科技三大方向。
在这关键的时刻,刚好碰上公众号管理严格,有朋友经常被封,
我也很怕和大家失联。
如果不幸发生,
请大家一定到我的好朋友【调研心得】那里去找我
!所以务必先赶紧关注他!
即可领取率先反弹的公司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
我很少这么真诚的推荐一个人。
她是我们行业比较少见的女性博主,也是全网财经平台百万阅读爆款文章作者,女性博主看问题的视角和我们行业大多数糙汉子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有时候能带给我一些不一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