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行业,即便是那些被玩家鄙视,大部分业内人士轻视的换皮产品吧……能把换皮产品成功推进到上线的项目团队,即便最终结果大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那么理想,但是能做到这个程度的团队,在一个相对正常的人力成本下,已经算是业内研发的佼佼者——大把大把充满激情的研发团队,连把游戏做到成功上线稳定运行的可能性,都没有条件或者办法去得到验证。
---
所以,哪怕这样那样的愿意,选择进入的是竞争激烈的红海类型
只要你的团队能够根据特定用户群体的喜好进行定制或接近,能够实现换皮产品上线并达到复数状态,那么从工具人角度,已经可以跻身于行业的中上游水平。
---
你,倘若还没因为这一次的竭尽全力而饿死解散
那么至少可以在圈内宣告,自己是一个已经具备了触达这些用户的基本条件,能够去尝试上桌吃席(虽然其实也不够格)。那么剩下的问题,商务层面,无非是有没有正好王八看绿豆,相互看对眼的合作机会(嗯,如何信任背书,如何相互坑爹这种题中应有之义我就不多说了),而产品基础选型的业务层面,自己折腾出来的游戏类型,哪怕是个换皮,这个类型里的用户群体的规模(人数、付费能力)有多大,你家高低具备了去触达的可能性。
---
至于说,如何以较低的成本、有效的手段、灵活的道德去触达他们?
基于这些用户接触游戏后的付费体现?有没有可能通过业务内的版本迭代进一步扩大用户圈保持数据拉低成本……都是非大厂直系,一起外面可怜打拼的兄弟啊。就和咱们商业化的游戏产品,上线后做的都是标准漏斗行为“触达-拉新-转换-短留-付费-长留-付费-循环到无利可图”,小团队的存活其实也是个标准漏斗,首先是能把人聚一起,无论成败,有输出的干活能支持多久,然后是向外部的业内人士证明自己这个团体能输出一个结果的能力,接着才是拿着结果去做商业化的验证,这也是我前面说的,你的产品能成功上线稳定运行然后团队还没崩溃,看起来还有余力出下一款或者疯狂迭代(外人看起来这样就行,内部是不是真要崩溃了那是你内部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才有资格,考虑上个什么样的桌去吃个什么样的饭——只要不是吃自己的席(《
超小型和个人游戏开发者的优势领域
》),那么拥有上桌吃饭的资格,已经是阶段性的成功了。
---
所以说,尽管当一个游戏产品的上线不成功时.....
一定可以归咎于研发的不足,但是这个行业里,不足的产品才是常态,因为确定性很强的好产品,一定是被能提供更强确定性和信任感的大发行或者大投资们去拿到。所以退而求其次,能够拥有多次成功上线经验,并且核心团队成员看起来还持续稳定的研发团队,实际上已经是非常宝贵的次优选择。
---
这样的团队当然也会有自己的问题
甚至是方向性的问题。但是,对于运营侧的负责人来说,既然其实没有更多的选择,那么比起期待完全依赖运气去偶然遇到一流的但是还没被强力头部投资或者发行关注都的研发团队,这并非不可能,但是天天买彩票赌运气之外,不如也尝试采用一定的方法论和诚意把眼光看下这些好歹能把东西做出来的团队——这样接下来的问题至少也是相对聚焦,比如解决研发和运营之间的互信问题。然后,再深入了解真正承担项目走向的决策者理想主义的含金量,分析他的追求点上名和利占几分?自己这边的筹码是否能够对他们产生影响,以及值不值得为他们投下,最后才是如果都觉得还可以,具体该如何去做;如果认为不可以,又该如何去应对,持续保持这样的策略和行动去看待市面上我们这类野路子运营能接触的游戏制作人和团队,显然是更容易实现项目成功的小心得了。
——我是分割线——
谢谢大家看到底!如果看完我的杂谈文字野路子经验,你也有感触,欢迎点在看、关注、分享或者给点个「
赞
」哟
其他……
《
关于我经常提到的游戏业内群怎么加入?
》
免费的经验:
《
详谈到底什么是游戏运营三张表
》
《
自己遇见大佬做游戏时候的6步方法
》
《
游戏创业里王道正统和香酥鸡拷贝这件事
》
付费的坑:
《
小游戏研发初创团队立项前建议思考的问题和融资,立项,测试相关经验谈
》
《
游戏业内的闲扯,研发侧大佬线下复盘游戏研发和团队的真知灼见
》
《
页游年代的游戏产品综合评分量化标准文档
》
《
小游戏大制作:聚焦核心玩法,注重用户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