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在树林中遇到这些家伙恐怕不会是好的一天。这其实是我想要表达的感觉,一种气喘吁吁穿过森林,突然在眼前出现这样的人,四目对峙的感觉。当然,我没有在森林里跑得气喘吁吁,我的模特也没有。
但镜头确实动了。曝光时变焦或者移动镜头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技法。恐怕从变焦镜头诞生的那一天就有了。通常它需要比较黯淡的光线,这样才能得到较慢的快门速度。大白天的太阳底下可不是练习这种拍法的好时候。
黯淡的光线,加上收小的光圈(这时通过镜头的光线就比较少),我们才能得到较长的快门打开时间以实现拍摄目的。快门速度越慢,变焦或者旋转的效果越明显,但机震和拍糊的危险也越大。(这个故事里的两幅照片,旋转效果的那张是1/10 秒和f/16,变焦效果的那张是1/5 秒和f/16。
如果仅借助环境光拍摄这种照片,难度显然相当大。最后结果可能是整个画面中没有清晰的核心,因为画面中的所有部分都受到同样质感和亮度的光线的影响。换句话说,曝光量是一致的。如果变焦太差或移动得太抖,拍出来就会像你背着相机过街,快门撞到屁股上时,拍到的画面。我拍过很多这样的。我最后一定要办一个回顾展,把这些照片归到我的“不确定时期”,差不多包括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
但用了闪光灯会怎么样呢?它会引入另一种光线─一种我们可控的光线。大家还记得闪光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根据闪光输出量的不同,它可能只有1/1 000 秒。闪光的这个速度叫做“闪光持续时间”。闪光能给我们凝固主体和细节的能力。大致上闪光照亮的地方─画面中由闪光灯光线主导的部分,都会是清晰的。而其他环境光影响的部分则会是模糊的。多模糊呢?取决于变焦或者移动镜头的速度和幅度,而这又和曝光时间有关。比如在1/15秒时,变焦的时间将会非常有限。而整整1 秒呢,我们就可以开始变焦,出去喝杯咖啡,回来,再拍完。
效果会更明显,变焦的拖影会更长。为了拍摄森林里的特种部队,我把D3 的感光度设置到了Lo.1 挡,相当于ISO100。这样我就能够得到尽可能长的曝光时间。在光圈优先模式下设置f/16, 相机得到了1/5 秒的曝光时间。我把背景欠曝到-2EV,然后在模特的头上用3×3 英尺的Lastolite(灯光设备目录) 柔光屏柔化了两支SB-800 的闪光。柔光屏在头顶上的角度很陡,几乎和地面水平,因此给予了我的模特一种愤怒的感觉。我称这种光线为黑手党布光,就像老大端坐在灯下宣布家法,光线很柔和,但眼睛却在阴影当中。面对他,你除了低头别无他法。这里也是一样。我用的也是头顶光,但又不是通常的套路,那种“嗨,你好吗?”的感觉。它在头盔下投下一圈阴影,给人一种不详的感觉。他的眼白显得很白,和涂了迷彩的脸形成一种电影特效的感觉。
闪光就不必作太多修饰了,越简单越好,因为我们马上就要开始进行变焦。最好能用三脚架,虽然根据所有的规则都是为了被打破的精神,不用三脚架也可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但变焦一定要稳!因此在按下快门之前就要开始变焦。那将意味着镜组
已经开始运动后曝光过程才开始,最终才能得到流畅的变焦效果。(相信我,没有比流畅的变焦更好的事情了,如果你明白我说的话。)试拍,再试拍。多拍。你可以拍上100 次,因为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拍得多才有选择余地。我总是认为最好的变焦方法是从长焦变到广角,这样在变焦过程中能同时够得到景深和锐度。但我也听过从广角变到长焦的观点,效果当然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如两种方法都尝试一下。或者使劲把相机转一下而不是变焦。但无论如何前景都会是清晰的─因为有闪光。而闪光主导了前景的曝光。记得前面提到我让背景欠曝2EV 吗?这对保持画面清晰也功不可没。这样背景在变暗的同时饱和度也得到了提升,森林看起来更加阴暗诡异,也保证了镜头前的模特几乎不受到环境光的影响。不管他身后的景物是什么,都不会形成逆光。他们的脸上
恐怕只有f/0。而1/3 级微调的闪光灯让我能够精确地控制他们脸上的曝光。太酷了。在森林里的外拍也能和在纽约的影棚一样随心所欲─除了没有泡沫咖啡。
“最好的变焦方法是从长焦变到广角,这样在变焦过程中能同时够得到景深和锐度。”
本文来自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雕刻光线》
摄影笔记订阅号已经得到人民邮电出版社独家授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宁老师推荐☆
《雕刻光线》已经登录各大电商
请在京东、当当、亚马逊、天猫搜索:雕刻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