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税务杂志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bala-------bala ... ·  23 小时前  
数据宝  ·  两大主线爆发!机构抢先布局 ·  3 天前  
国资报告  ·  透视美国科技创新背后的“举国体制”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税务杂志社

精心打造“税路通”子品牌 持续优化跨境税收服务

中国税务杂志社  · 公众号  ·  · 2024-04-15 08:30

正文



为更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各地税务部门立足实际、找准定位,深入挖掘“税路通”品牌内涵,陆续推出“税路通”子品牌,不断完善跨境税收服务长效机制,助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围绕“税路通”品牌建设,积极创新具有区域特色的跨境税收服务。

一是胸怀“国之大者”,打造“税路通·一路沪航”子品牌。 以国家战略为引擎,聚焦跨境纳税人缴费人共性问题和个性诉求,分类分策提供跨境投资全程服务。
二是备好政策地图,护航“中国智造”。 从按需解疑到主动出击,不断延伸“走出去”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以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为辐射,创新载体,拓展形式,举办“一带一路” Hand in Hand 税企讲坛、“税 · 云间”等宣传活动,滴灌式服务全市近2000户“走出去”企业,帮助企业了解东道国税制,防控涉税风险。
三是实现双向奔赴,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 以服务进博会为切入口,精准对接企业涉税诉求,探索建立“6+365”“场内+场外”全周期服务机制,将进博会期间的驻场双语服务延展为覆盖全年的场外专属服务,进一步提升共性诉求源头治理和个性诉求专属响应的涉外税收服务水平,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东城区税务局 立足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定位,持续深化多方协同、“一企一策”、多语言服务机制,优化“税路通”北京服务包,积极助力国际化税收营商环境建设。
一是深化多方协同机制促进政策直达快享。 联合区属部门建立协同服务机制,通过信息数据互享、圆桌会议沟通、同步政策辅导等措施,及时了解涉外机构信息及企业诉求;针对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户数多、人员流动大等管理难点,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民政等部门数据交换,动态掌握非居民企业底数,一对一辅导申报困难企业。
二是深化“一企一策”机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某国重要建设项目,针对项目完工后因某国颁布新政策导致回国设备无法享受相关税收减免优惠的问题,安排专人细致梳理两国税收协定中税种范围、常设机构、营业利润、协商程序等条款,帮助企业谈判成功并继续享受免税政策。
三是深化多语言服务机制实现跨境服务“零障碍”。 组建外语人才团队,通过学习交流分享、国际税收政策翻译、关联交易情景演练等方式,提升团队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培养的3名团队骨干担任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及税收征管数字化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专项服务人员。

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同安区税务局 打造“e路同行”跨境服务团队,运用“三个聚焦”推动跨境税收服务系统化、精准化,助推“税路通 · 鹭税畅行” 服务品牌成为具有厦门特色的跨境税费服务品牌。
一是聚焦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开放再加力。 立足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组建多语种跨税种的“e路同行”外语人才团队,服务辖区内重点外资企业,通过举办税收政策外语宣讲活动、制作《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精编版)》等方式,提高跨境服务宣传辅导水平,同时建立外资企业“一企一策”“一户一档”服务机制,提升涉税事项解决效率。
二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吸纳投资再促进。 量身定制非居民企业税费红利账单,精准核算退税减税、减免事项等,帮助纳税人算好“红利账”“收益账”;协助打造非居民跨境办税创新场景,实现对外支付税务备案全程网上办,办税时长缩短为1至2天;定期筛选未分配利润金额较大、符合享受递延纳税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名单,实施点对点辅导,帮助境外投资者享受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增强投资信心;辅导非居民企业办理享受税收协定优惠待遇,为避免双重征税、减轻纳税人负担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聚焦规范跨境行为,风险防范再提效。 分析企业税费申报等过程中的涉税大数据,帮助企业梳理潜在涉税风险点,及时纠正企业违规涉税行为;出具专属“税收全科体检报告”,提供内控薄弱环节套餐式优化参考方案,协助企业建立跨境税收风险内控机制;运用大数据开展非居民企业转让境内居民企业股权专项分析工作,敏锐捕捉股权转让疑点。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宝安区税务局 立足湾区所向、港澳所需、税务所能,建成全国首创、深圳首个税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基地,为“引进来”“走出去”企业提供更优质的税收服务,提高“税路通 · 圳行动”服务品牌辐射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立足湾区所向,组建多语种服务团队。依托市局平台,组建覆盖英、日、德、西、法等5个语种“先锋Young行”语税人团队,整理编写《企业跨境运营涉税通(双语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基本内容等疑难政策解读手册,针对航空、外贸等典型行业定点发放“政策箱”,开展“云辅导”,努力打造税收外语人才高地;围绕市局税收服务“一带一路”1+2+N基层实践体系,建强“湾区之窗 · 语税通”示范大厅,为外籍人士提供全流程、智慧化的辅导服务,并以示范大厅为圆心,辐射周边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走出去”“引进来”企业。
二是立足港澳所需,打造多维度服务体系。一方面,设立“走出去”企业首席联络员,结合辖区企业需要,发布中国香港、德国、越南投资税收指南,为“走出去”纳税人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投资目的国(地区)税收法律法规指引,响应“走出去”企业个性化需求。 另一方面,擦亮“引进来”服务名片,推动服务联通,打造“湾区通办”服务示范区,融入港澳涉税专业人士跨境执业、社保跨境缴纳等税费服务改革大局,为跨境企业发展、国际化人才落地宝安区保驾护航;推动部门联通,携手湾区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共同搭建跨境服务协作框架,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推动政策联通,扎实开展宝安“17+2”产业集群、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中试转化等重点税收政策研究,优化政策“储备箱”。
三是立足税务所能,用好网格化治理模式。 建“虚拟网格”摸清底数,拓展“数智网格”功能,将辖区外商投资企业、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等税源信息“进网入格”,精准找数、管数、用数,摸清政策适配底数;建“物理网格”精准推送,用好地方街道网格员外延管服力量,联合开展多轮政策宣讲活动,为外资企业办理享受再投资递延纳税税收优惠政策,帮助非居民纳税人享受协定待遇减免税款,推动国际税收事项事先裁定、粤深税收协定待遇后续管理协作机制落地,为外贸企业稳产能、稳链条、稳发展提供税务支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