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网美文日赏
美文日赏,每日一次的阅读之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读  ·  西瓜保甜,种西瓜保苦 ·  昨天  
新周刊  ·  专访徐冬冬:我和尹子维真的很小清新 ·  昨天  
新周刊  ·  懒得谈对象的年轻人,偷偷去逛相亲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悦网美文日赏

一个新疆人告诉你真实的新疆是什么样子

悦网美文日赏  · 公众号  · 杂志  · 2018-04-13 20:30

正文

他叫库尔班江·赛买提。20世纪80年代初,他出生在新疆和田的一个维吾尔族家庭。



别人眼中的“坏孩子”



小库从小调皮捣蛋,时常抓走烤肉摊前客人的烤肉、偷邻居家的狗,甚至还离家出走。10岁那年,跟妈妈斗气,没跟家里人打招呼就独自跑到了阿图什的奶奶家。一个人坐汽车差点被拐。


初中的时候学习好了起来,但改不了坏脾气,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和老师、校长拌嘴,在家里也经常对母亲甩脸色。


和田的维吾尔族人家都很传统,但 小库 家很“开放”。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爸爸14岁就离开家做生意,频繁去往内地,眼界很开阔,很包容。父亲常年在外,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母亲身上,她为以班江为首的四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操了很多心。


小库与父亲


爸爸每次临走都留下很多钱给他们,但毕竟爸爸回来的时间没个准儿。有一次爸爸离开家一年多,为了班江的学费,妈妈就推着车子在街上卖水果。那是冬天,她就穿着一件皮衣,抱着班江弟弟在街边,还不让 小库 帮忙,要他好好上学。



摄影为他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1998年 小库 考上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师范学校汉语专业的中专班。那是他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出和田。因为在和田那个环境里没法学汉语,初中时他也只认得我、你、他、爱这几个字。所以刚上中专时,他提出要和汉族同学住,以便提高汉语水平,可学校担心混住产生矛盾,没有同意。后来 小库 参加了博州的散打比赛,拿了第一,学校特别重视, 小库 就借机再次要求和汉族同学住,不然就转学,这次终于成功了。舍友都是好哥们儿,大家都特热心地教他汉语,还教班江给初恋女友用汉语写信。


那时,爸爸的生意达到鼎盛时期,中专的时候 小库 就有了随身听,1999年就有了手机。也是那年生日,攒下3000块想买把吉他,在路过一家店的橱窗时,却和一台凤凰d2000“一见钟情”,就带回了相机。后来 小库 在学校提供有偿拍照服务,一学期就把相机的钱赚回来了。那段时间也给他的摄影技术打下了基础,纯靠自学了解了光圈、速度,还有景深。2000年4月, 小库 自费在学校办了“和田巴扎摄影展”,那也是他的第一个摄影展。



家道中落 扛起家庭重担



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爸爸去俄罗斯做生意,被抢了200 万, 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那时 小库 快要毕业了,妹妹在乌鲁木齐上大学,三弟要高考,四弟在上初中。作为家里的长子, 小库 必须撑起这个家。


于是他跑到一所学校门口,见着学生就问要不要拍照,两块钱一张。最初两天根本不好意思开口,曾经的学校霸王现在到门口求人,面子往哪儿放?第三天,他豁出去了。那一天因为下大雪,拍照片的学生出奇得多,排着长队等着拍,一天内就拍掉了12卷胶卷。他在那儿拍了差不多40天,赚了2180块钱,自己留了50,剩下的全寄给了家里。


遇到贵人 开启摄像生涯



2002年, 小库 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孟晓程。孟晓程夫妇是塔里木电视台的,到和田是来拍纪录片,就问 小库 要不要跟他们去拍纪录片做摄像。班江一口答应了,还认了他们为干爹干娘。孟晓程夫妇一个是摄像,一个是导演。《森林之歌》拍完了,干爹回北京前问班江有什么梦想或者目标, 小库 想上大学。2006年8月23日,孟晓程带班江来到北京,到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就这样, 小库 离开了那个刻下了他21 年“混世魔王”历史的家乡和田,离开了新疆,洗心革面,然后真正在内地的生活。


小库(右一)与 干娘( 左二


2005年开始 小库 正式进入纪录片领域,《森林之歌》之“大漠胡杨”是他第一部参与的纪录片。在孟晓程夫妇以及陈晓卿的帮助下, 小库 在《见证》获得了摄像助理的职务,后来他又跟着他们拍了《好运北京》《岁月山河》《生者一年间》。2007年在校期间自组团队,完成处女作纪录片《喀拉古塔格日记》,多次获奖。



做民族沟通使者 给世界展示真实的新疆



2009年乌鲁木齐“7·5”暴力事件过后, 小库 就开始策划以“维·吾·尔”为题的摄影展。一直致力于民族间的沟通。酝酿了两年多,最后在2011 年,“昆仑之墟·大美和田”摄影展办成了。


小库(中)与陈晓卿(左一)


在北京电视台《我是演说家》的舞台上, 小库 讲述了他在北京生活的经历。暴恐事件发生后,大家对新疆人的认识有很大的误解。有一次,他在地铁里受到陌生人的挑衅,但他没有暴力相对,而是用微笑去化解暴力。


“现在大家对新疆人的认识有很大的误解,实际上新疆人也是中国人,也有中国梦,他们也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暴恐分子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人,他们不代表新疆。”


2014年, 小库 “火”了。他策划并拍摄了《我从新疆来》图片专题,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在内地工作生活的一百多位普通新疆人的故事。被纽约时报、网易、腾讯等网站陆续刊发;同年10月,《我从新疆来》新书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5年5月,《我从新疆来》英文版将在美国书展举办首发式…… 小库 说:“《我从新疆来》不仅是一本书、一部纪录片,它还是中国多元文化和悠久历史的缩影。”相信, 这部片子一定能呈现给世人一个最真实、朴实的新疆样貌。


王蒙参与纪录片《我到新疆去》的拍摄


资深媒体人杨锦麟评价他:库尔班江用镜头和文字,努力向人们介绍客观、真实的新疆,以及在内地工作、学习、生活的新疆人,用心良苦;前央视导演导演陈晓卿评价他:小库作为一名业务出众的摄影师,他敏锐、勤奋、和善,深受大家喜欢;作为一名维吾尔族青年,他对这些年新疆发生的种种变化一直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认识。



我到新疆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