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总会各种各样出现儿童遭拐卖、欺凌的新闻。就比如前些天在叙利亚拉希丁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袭击者用薯片引诱儿童靠近自己,引爆炸弹,造成68名儿童丧生。
不知道恐怖分子出于什么心理,或者说任何生命包括无辜的孩子,都因为他们成为悲剧。
在谴责恶人兴风作浪的同时,我们也为孩子的安全问题担忧。
最近更新的网剧《被催眠的催眠师》中有一个片段:银行行长家的女儿孙小姐,在宠物鹦鹉诱惑下被催眠,在庭院玩耍时,女仆稍不留神,女孩就被绑架者带走了。
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家长疏于管理,总以为从吃饭穿衣到玩耍嬉戏都面面俱到了,却总是有所疏忽。越是担心的事情,越容易发生。
《亲爱的》田文军的儿子独自跑到大马路上,几秒钟功夫就被人抱走。《素媛》中尽管妈妈叮嘱:宁愿绕点路也要走大马路,素媛还是遭到怪蜀黍的侵害。
《换子疑云》中克里斯蒂娜把儿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最终没能兑现陪儿子去看电影、乘坐大红号去圣莫尼卡再到码头散步的诺言;《信号》开头小女孩乖乖地红衣女人走了就再也没有回家......
为什么不管怎么提防,都会发生惨剧?很多时候,家长都怀有侥幸心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心地太善良了。他们总是把大人当成好人看,或者说,他们稚嫩的心灵还读不懂什么是“坏”。他们总能被俘获,把信任交给陌生人。
英国有项实验调查发现,其实孩子很容易被收买。
一开始,一群孩子都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更不能相信陌生人。而当陌生人拿出棒棒糖、跟孩子们做游戏,时间一点点过去,孩子对陌生人的防备心理大幅度降低,此时此刻,在孩子们心里,陌生人已经变成半个朋友了。
当陌生人拿出一件衣服让孩子换上,绝大部分孩子都听话照做了。很多时候,悲剧就是这样渐渐发生的。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有时候又是正确的。
图谋不轨的成年人总能轻而易举利用孩子们稚嫩、善良的内心,打碎他们的世界观,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美国犹他州一位母亲茱蒂就是亲子界的一股泥石流。她三不五时教育两个儿子如何提防陌生人,也许是坚持不懈地日夜洗脑的缘故,在两个儿子眼里,陌生人像定时炸弹一样碰不得,不能靠近。
一天晚上,母亲突然腹部剧痛去医院看急诊,并把两个儿子也带上了。儿子们在医院走廊上,等熟人来接他们。这时候一群陌生人出现了,女人称男友因为不敢进病房看病,躲在厕所里,希望孩子们能帮忙去劝劝。
男孩们并不为所动,不管对方怎么威逼利诱,都坚决不离开位置,直到邻居来接走他们。这场千钧一发的时间拉锯战结束,男孩大获全胜!!
后来孩子们告诉茱蒂这件“惊心动魄”的事情,之所以坚决不跟陌生人走,是因为妈妈说过:成年人是不会向小孩求救的——正常的成年人都会找成年人求助,而不是小孩。
有些家长会像《被催眠的催眠师》女仆那样,怀有侥幸心理,犯了一时疏忽的错;更多家长和《素媛》中的妈妈一遍遍强调强调再强调——不要走泥路,要走大马路;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就像不管何时何地都在说“学习第一”,都在问“作业写了吗”一样。
虽然很努力地爱孩子,却效果甚微。
孩子们不是不会分辨陌生人,他们只是不懂得如何分辨好人还是坏人;他们知道要远离陌生人,却不懂得如何拒绝陌生人一步步主动朝他们靠近。
如果所有孩子都和两个男孩一样聪明,相信很多灾难都会避免——不会有那么多家庭因为丢了孩子,支离破碎;会减少很多像《信号》和《亲爱的》当中,一生都活在丧女悲痛里的母亲。
影视作品虽然有夸张和渲染,却向观众敲响警钟。
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普通人难以避免——催眠术。
孙家小姐被绑架和其他小孩儿失踪情况都不相同。她是被人催眠的,被催眠的孙小姐,意识完全不清醒,别说分清好人还是坏人了,孙小姐的思维都被嫌疑人牢牢控制住了。
民国时期,催眠术刚刚传入国内,一时间在城头结尾兴起,有专业催眠师,也有人利用催眠术图谋不轨。
印象中,催眠师通常会拿块怀表在人眼前晃动,说些饱含诱导性的言语;《被催眠的催眠师》催眠手段却很悬幻,一段来自西域的歌谣,一只鸟,就能让一个孩子陷入催眠梦境当中。
这种状况,警察局也束手无策,只能和催眠师联手破案。
天海市催眠师孔目,一个搀杂正义和混蛋的人,将携手女探警宋奕,共同破获这起案件。
孙家小姐会被成功救出吗?锁定搜狐视频每周四晚8点,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