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谈心社
网易新闻原创栏目《谈心社》,这是20多岁年轻人谈心的地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6-2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想拥有一张真·娃娃脸吗?这个面霜是关键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中国AI新突破:国内首个自研万卡集群点亮,重 ...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50集新概念英语动画视频,0元领!(手慢无)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谈心社

这届年轻人的软肋,被吴镇宇戳中了

谈心社  · 公众号  ·  · 2024-06-12 12:04

正文


最近,社长看到一支视频。


有着“全网最没面子爸爸”之称的吴镇宇,头一次在大众面前聊起了他和儿子的相处之道。


别人问他怎么教小孩的,他坦言自己不懂,他只知道怎么相处。


“教,是单向的,相处,是双向的。”


大概也是因为这样的亲子理念,他和儿子吴费曼,才成为了一对“相爱相杀”的父子。


费曼会给他P表情包,称呼他为“无蒸鱼”;会给老爸剪鬼畜视频,还祈求老爸在节目多待一会儿,不要回来影响他看电视。


与众不同的打开方式,也让大众看到了一种新型父子关系。


当然,这样相处方式有新,亦有父亲对孩子不变的爱。


这则视频,来自吴镇宇和海澜之家的共创——什么是父亲?视频中,吴镇宇展开了属于他自己的内心世界。


“都说孩子是天使,我同意,因为我是‘魔⻤’。”


两天前,社长也携手海澜之家发起了「一生孩子,一世爸爸」征集活动。


想看看读者们眼中,爸爸“不那么像爸爸”的时刻;想看看这些时刻里,父子/女之间相处的新程。


一生孩子,一世爸爸——


新与旧的更替,是爱的流转不息。


说起来特别好笑,我发现我爸的另一面是嘴馋。


也不知道中年男人都是从哪儿学的统一话术:“太甜了不吃/太腻了不吃/这都是你们小姑娘家家爱吃的/这都是你妈爱吃的。”


所以我们家的零食柜从小到大都没有他的份儿,每次去逛超市都是我和我妈俩人独大,什么饼干牛奶巧克力哐哐拿,工作后我又爱上了各种甜点和奶茶,也还是直接默认他不爱吃。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爸竟然偷喝了我买的酸奶! 我去问他,他还嘴硬呢:“肯定是你妈喝了,我才不喝那玩意儿。”


呵呵,为了试探他,有一次我又故意点多了一杯奶茶给他,说不小心点多了不喝浪费。 他一边无比嫌弃地说“这谁喝得下,你净浪费东西”,一边把珍珠嘬得震天响。


我在房间里都快笑死了,第一次感觉我爸像个小孩。


后来我买啥都给他带一份,带着他吃炸鸡喝奶茶啃芋泥面包,他一开始还口嫌体直,现在已经学会把想吃的发我让我给他带回家了。


一家三口的奶茶全家福


现在想来,这些“口是心非”也无非是藏在日常里的爱意。也想借着这个主题对他说,一生孩子,一世爸爸,也一世爸爸,一生孩子——严肃也好,可爱也好,我都永远爱您~


发现我爸的另一面之后,我开始更常跟他撒娇了。


跟情感丰富特别会表达的我妈不一样,我爸是个沉默寡言又不太有表情的人, 小时候我很怕他,长大了跟他相处也总有点尴尬。


他也不太夸奖我,小时候考试考了第一名,他只会说:不错,下次继续。钢琴比赛拿了一等奖,他也只是点点头,又继续去忙自己的事情。相反的是我妈妈,每次我有一点点小成就都恨不得把我夸到天上去,所以我也很爱跟我妈分享我的生活。


这样的日常一直持续到了我出国念书,因为成绩很好所以拿了全额奖学金,还提前修满了学分更早毕业。回国那天我爸去机场接我,还带着我去熟悉的餐厅吃饭。一路上碰到熟人,人家随便打个招呼他都要来一句: 接我女儿,刚从英国回来的,提前毕业了,成绩蛮好的。


给我整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但我爸说得特别骄傲。 有个叔叔拍着我爸肩膀说,看你朋友圈就知道啦,你女儿好厉害的。


我这才发现我很早就屏蔽了他,但他的朋友圈背景一直是我,朋友圈分享的也很多是我的论文、我的学校消息。


我这才知道,看起来寡言又冷静的爸爸,原来一直为我感到骄傲。 那顿饭之后,我跟他的关系好像突然亲近了,也开始和他分享我生活里的小成就,小失败,他还是不太擅长表扬我,但我能从他赞许的眼神里,读到他对我的关心。



我很开心,开心于自己原来一直是那个,让他骄傲、也让他开心的小天使。


去年的某天晚上,我爸突然给我电话,我以为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毕竟我俩平时没有正经事很少联系。


但那次不太一样。


电话那头,我爸好像是喝醉了,他不是一个爱喝酒的人,平常除了应酬或者逢年过节几乎滴酒不沾。我记不太清当时我俩聊了什么,只记得他一直在那边自顾自地、模糊不清地啰嗦着什么—— 唯一记得的一句话,是他重复了好几次的:“我的人生很失败。”


像是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台词,但却真切地出现在了我耳边。



我很难想象这会是我爸说出的话,从小我俩很少谈心。 那通电话之后,我爸的那句话总是时不时出现在我脑袋里。我并不知道他所说的人生失败在哪里,问我奶奶和我妈,也只是说他是喝多了说胡话。


但那之后,我总是忍不住想,我爸的人生是什么模样?是如何一路走到现在?是否也曾有过纠结和遗憾? 我第一次想多了解一些我爸,第一次真正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独立的成年人看待。


最近一年,我开始每周和他打两次电话,分享一些自己的工作、情感和人生困惑,努力和他像朋友一样相处。我想,人生大概总是有遗憾,我爸的过去我知道不多,但他的现在和未来,我想多多倾听一些。


我曾经麻烦他很多,或许,往后他也可以多麻烦我一些。


我一直到念高中才发现, 我爸的另一个自我,竟然是文艺青年。


以前我一直觉得我爸特俗,他就是老港片里那种生意人打扮,大金链子小手表,花衬衫啤酒肚,再夹个公文包,站那儿就让人想给递根烟。所以从小到大我都可抗拒他给我开家长会,他往那儿一坐就跟我三好学生的气质不符,老师都不敢说啥话。


不过,他虽然外表看起来很横,骨子里挺谦和的,毕竟是做生意的,就得八面玲珑擅长人情世故,无论对我还是我妈,甚至是陌生人,他都一直笑呵呵,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爸,俗人。


有一年大学暑假,我窝在家里看阿加莎的侦探小说,结果我爸走了过来,我正想赶他走,没想到他竟然跟我絮叨起来。什么阿加莎福尔摩斯啦,什么金庸古龙啦,甚至村上春树川端康成他都有看过,最后我俩竟然开始讨论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的异同,我自己都惊呆了。


我爸见我这样,很嘚瑟地说: “想不到吧,你爹我曾经也是个文艺青年,还给你妈写过诗呢。”


说完,又拿出了一张他年轻时穿白衬衫牛仔裤、坐在草地上读书、充满九十年代文艺气息的照片给我看,只是我还没来得及惊讶,他又幽幽叹口气说:“村上春树是没法摆到办公室的,我也就能装样子看看成功学了。”


曾经,我妈妈看起来比爸爸“社会”多了


那一刻,我好像突然知道我从小到大的好作文是遗传自谁了。从那之后,我经常带各种书回家,有时候看到什么新书,还会带给我爸。现在我也快三十了,到了要看“成功学”养家的年纪,也更加理解了爸爸——


一生孩子,一世爸爸,养娃总是很难也很俗。但我想,我爸看我,应该也和我看我儿子一样,很难很俗,但也快乐着。


我是女孩子,别人家女孩小时候都玩芭比娃娃,当然我家也有。但是我小时候的玩具, 更多是那种组装四驱车 ,一辆不便宜,我们家有10几个。


小学一二年级的暑假,我曾跟我爸一起组装到凌晨三点, 装完还得在家里不大的客厅跑上两圈,然后两个人一起欢呼雀跃。小时候觉得很有成就感,现在想想,那时候的爸爸应该是真的很快乐吧。


还有一次周末,大早上我和我爸先醒了,我妈还在睡,我爸跟我商量我们一起喊:“妈妈,我们饿了! 然后我妈就被我俩吓醒了,表情从惊愕到哭笑不得,然后笑着给我们做饭去了。


当时一家人很快乐,组装四驱车的时候觉得爸爸很厉害!因为要组装马达和电池线路 (年龄大点后才知道爸爸是电工高级技师) ,喊妈妈那次当时觉得很好玩,像是跟爸爸偷偷约定好一起做坏事。



但除此之外,在我成长过程中,我爸大部分时间还是传统印象中那种成熟稳重、不苟言笑的形象。 我们之间的相处,也渐渐变成了传统父女那种互相话不多,总是很沉默的感觉。


回想一下,其实很多时候, 爸爸也会经常说一些年轻人的新名词,或者讲一些幽默的话,来努力融入我的圈子。 但这些,大概都被青春期叛逆的我全部忽略了。


或许,那个总是把家里责任扛在肩上的爸爸,心里也一直有个小孩。每次陪着我的时候,这个“小孩”也总是想和我交朋友。我总说自己永远十八岁, 也希望往后自己陪爸爸时,能多看到那个“小孩”,看到他能纯粹地开心。


我是从我妈妈那里,第一次真正了解我爸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太喜欢我爸,因为他脾气不好,总是一脸凶巴巴,我总觉得他没有那么爱我。


最近和妈妈闲聊,才知道爸爸的过往。


我从没见过爷爷,他很早就去世了。据我妈妈说,爷爷是一位传统老师,对孩子极为严厉,后来又因为生病卧床,经常发大火,而在孩子中间,我爸作为长子,承受了最多。爷爷去世时,我爸才十几岁,又开始承担起了一个家,和奶奶一起拉扯我的两个小姑。


我无法想象爸爸是怎么扛下这一切,他的童年和青春是如何艰辛度过。


我也终于理解,为什么他总是绷着一根弦,总是莫名在紧张。


而细细回想,我爸其实很爱我,他会背着我十几里地去医院,会在我受欺负时跑到学校为我撑腰,会在多年后仍然记得我小时候最爱的零食——据妈妈说,他还会在我每次打电话时,安静地待在一旁听完全程。



他已经努力在爱我了。


未来,我也会努力去爱他的。


我跟我爸一直都不像父女,像两个没大没小的好朋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