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有道
这里分享投资路上的个人札记、好文章。挖掘价值,分享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林生态环境  ·  来啦 !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正式上线 ·  19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有道

重读《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的投资心理学

投资有道  · 公众号  ·  · 2022-02-22 07:15

正文

本文转自 「CxEric的读书与投资笔记 ,作者 CxEric


巴菲特曾说价值投资只有两门课程,一门是如何给企业估值,一门是如何看待市场。


自从1934年《证券分析》出版以来,前一门课程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时有年轻讲师跃上讲坛,宣讲后格雷厄姆时代的价值投资,这多少让华尔街教父的地位有点动摇,以至于年轻投资者总爱问:


“格雷厄姆过时了吗?”


不过依我看,至少在《如何看待市场》这门课程上,格雷厄姆先生依旧稳坐第一讲席——在洞悉投资者人性弱点、对抗市场暴君等议题上,格雷厄姆至今罕有敌手,以至于1949年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读来就像在告诫今天的股民。


《聪明的投资者》——这本引导巴菲特皈依价值投资的经典著作,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分析框架外,还花费大力气构建独特的“股市心理学”,因为作者相信,影响投资成败的最大因素不是数据、逻辑或知识,而是情绪。


格雷厄姆说,《聪明的投资者》之写作目的 “主要是指引读者,不要陷入可能的严重错误,并建立一套能放心的投资策略”,为此“我们将以大量篇幅讨论投资者的心理,因为投资者最大的问题,或甚至最大的敌人,很可能就是他们自己。”


重读《聪明的投资者》,重温格雷厄姆的股市心理学,重新认知“自己”在投资决策的位置。


01

“聪明的投资者”是什么意思?


《聪明的投资者》声名远播,但很少人细究书名——《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种常见理解是在智力和知识上,认为聪明的投资者,就是掌握了正确信息、方法和理论的人;另一种理解是以结果论聪明,凡是赚钱的就人叫聪明的投资者,亏钱的人就叫愚蠢的投资者。


但这两种理解都非作者本意。


根据《聪明的投资者》评释作者贾森·兹威格的说法,格雷厄姆在该书第一版时曾给出关于书名的讨论, “聪明的投资者”这个词其实“与IQ或SAT的成绩毫不相干”。


聪明的投资者—— “它只意味着要有耐性、纪律,并渴望学习的态度,还必须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并且懂得自我反省。格雷厄姆解释说,这种“聪明”(intelligent)是指性格方面的特质,而不是指智力。”


就此而言,有繁体译本将《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译为《智慧型股票投资人》,把intelligent译为“智慧”而非“聪明”,似乎也不无道理——五项素质都具备的人,不知道智力高不高,但智慧肯定不低了。


在某个程度上,这个定义可视为格雷厄姆心目中的“理想投资者”画像,也是一张投资者的自我审视清单,诸位读者不妨问问自己,是否能做到:

  1. 有耐性;

  2. 有纪律;

  3. 渴望学习;

  4. 掌控自己的情绪;

  5. 懂得自我反省。


同时,这个定义也映照出《聪明的投资者》的一个隐含基调,即始终相信: 投资成败主要取决于投资者自己 。因而,不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价值投资的功课都在投资者自己身上,所谓 “君子求其在己。”


格雷厄姆试图说服读者,尽管未来不可知,股价也无法预测,但只要我们做好自己的功课——采用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理性地思考,以及做好情绪管理——我们就可以无惧未知的明天,不用害怕喜怒无常的市场暴君。


尤其是情绪管理——格雷厄姆说,“那些在投资操作过程中做好情绪管理的“普通人”,比那些没有做好情绪管理的人更有机会赚大钱,也更能够保留住钱财——虽然那些没有做好情绪管理的人,可能拥有比较多的金融、会计和股票市场知识,但终究比不上情绪管理来得重要。”


所以,就如他反复劝诫的那样: “亲爱的投资者,问题不在于我们的命运,也与我们的股票无关,而是在于我们自己…… ”。


02

投资第一要务:保护好自己


如果你走进书店,随手拿起一本教炒股的书,你会看到什么内容?


我赌十块钱,作者会告诉你他有一些投资秘诀,你只要跟着他的方法,先是一二三四,接着ABCD,你就会获得很不错的收益,甚至打败大盘。看,投资,就是这么容易。


大部分股票书籍都是如此,它们热衷于传授一些赚高收益的神奇方法,明示暗示你“投资很容易”、“你也可以击败大盘”。说到这,我不禁想起芒格的一句名言, “投资并不容易,认为投资很容易的都是傻瓜。”


格雷厄姆当然不是那个傻瓜。他在传授投资策略的同时,花费了同等(甚至更多)的力气来告诫读者——不要低估投资的难度,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这个领域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尤其是当你试图投机/预测股价/自以为是的时候。


这就是《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的奇特之处:

当他们告诉你投资很容易,格雷厄姆告诉你投资很难;

当他们告诉你怎样在股市里赚钱,格雷厄姆告诉你怎样在股市里不亏钱;

当他们说让我们来痛揍市场先生吧,格雷厄姆却说让我们小心翼翼地活下去吧。


这样的观念或许很扫兴,就像对初入江湖的新手侠客说,大侠也要上班打卡,领工资交房租,遇事请报官府衙门,非必要请勿打架斗殴——这有点无趣,但在江湖泡久了你就知道他是对的。


事实上,这就是价值投资的核心特征:致力于 规避损失(loss avoidance) 、防范错误。卡拉曼说,“大多数投资方法都不注重避免损失,也不注重评估一项投资的实际风险与收益的比较。据我所知,只有一种方法是这样的:价值投资。”


这也是《聪明的投资者》全书的一条隐含主线: 投资者如何保护自己。


沿着这条论证线索,我们差不多就能串起整本书,也能很自然地理解,为什么作者要苦口婆心地做了一些“无关主题”的事情,包括定义什么叫投资/投机,区分防御型/积极型投资者,回溯美股一百年历史,发展市场先生模型,等等。


一切都是为了教会投资者保护自己。如果你听从格雷厄姆的建议,请将此视为在投资世界生存的第一要务。


毕竟,除了你以外没有人会保护你。券商不会,媒体不会,央行不会,你粉的大V也不会。

03

认识自我:你要当哪一类投资者?


在一本投资的书里谈论“认识自我”,多少有点跑错片场的感觉,但这就是格雷厄姆给读者的第一个建议:你要诚实地评价自己,然后下决心——是当一个防御型投资者,还是当一个积极型投资者?


我多年前第一次读《聪明的投资者》时,年少无知,读至此处深感无趣与不耐烦,心想:这有什么好讨论的?赶紧把宝剑交出来,告诉我股坛必胜法,别整那些没用的——就差直接问格老要代码(“拿来吧你”)。


兴许也是担心读者等闲视之,格雷厄姆警告称,如果读者对某一证券看法不确定,这并不会有很大的伤害,但 “投资者在防御型与积极型之间的选择则非常重要,他在做这个基本决定时,绝不应该模棱两可或采取折中做法。”


01

两类投资者:防御型/积极型


所谓“防御型投资者”,指的是关心资金安全,同时不想多花时间精力的人。这类投资者的特点,主要是避免重大的错误或损失,其次是不必费神费力去做经常性的决策。


相较之下,积极型投资者(或主动型、进取型)的主要特点是,他们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出合理且具有吸引力的股票,以获取超过一般平均的报酬。


因此,区分标准就是诚实地自问自答:我有多懂证券投资?我愿意投入多少时间与精力?我有多少 “智力上的努力”与“技巧”(intelligent effort and skill)


02

答题:谁是防御型投资者?


为帮助读者理解,格雷厄姆虚构了三个人:

1、一个拥有20万美元,以此来养活自己和孩子的寡妇;
2、一个正处于职业生涯巅峰的成功医生,拥有10万美元的积蓄,而且每年还会增加1万美元;
3、一个周薪200美元的年轻人,每年储蓄1000美元。

问:谁是防御型投资者?谁是积极型投资者?

很多人可能会答:寡妇、年轻人是防御型投资者,医生是积极型投资者——因为寡妇的“风险承受能力”看起来最弱;年轻人虽时间多但本金最少;相较之下,医生年富力强,又现金流充沛。


格雷厄姆却告诉我们: 三人都很可能是防御型投资者 。不仅如此,他甚至说:“那位收入不错的医生,并没有寡妇所面临的压力和制约,但我们认为他的投资选择也是大致相同。”


大写的WHY?


因为医生也必须自问:我是否愿意认真从事投资活动?——“如果他缺乏动力或能力,那么他最好就是接受成为一个防御型投资者。其投资组合的配置基本上和那个“典型”的寡妇并没有不同。”


没错,“一般而言,医生也许比寡妇更有可能成为一个积极型的投资者,而且成功的机会更大”, 但作为投资者,那位医生“有一个重大障碍,那就是他没有时间接受投资教育,也没时间管理自己的投资。


下面这段话或许有点偏见,但可视为对所有“专业人士”的劝诫:


“事实上,医务人员在证券交易方面的无能是众所周知的。 其原因在于,他们通常对自己的智力极具信心,而且强烈渴望获得高报酬,但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投资若想获得成功,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还要对证券价值做出专业的判断。”


说到底, “投资者应购买何种证券,追求多高的报酬率,这并非取决于个人的财力,而是取决于投资者在金融方面的能力,包括知识、经验和性格等。”


03

大部分人的选择:防御型投资者


聪明的读者或许会发现,按此标准大部分人都应该是防御型投资者?


是的,这就是格雷厄姆的看法: “如果根据这一推论,或许大多数的证券持有者,都应该选择成为一个防御型投资者。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决断力和精力,也没办法像经营事业那样从事投资活动。”


——与你的年纪无关,与你的资产无关,与你的职业无关。在格雷厄姆的世界里,投资者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努力与智慧。


好了,假如你在诚实评估自己后,决定当一名防御型投资者,这又意味着什么?这基本意味着你要:

  1. 只采用简单容易理解的投资方式;

  2. 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在证券投资上;

  3. 优先追求本金的安全;

  4. 满足较低的投资收益率;

  5. 分散化投资是必选项。

(注:防御型策略往往指向指数基金,本文暂不展开)


同时,这条路的难点不在知识,而在心态: “他们应该要满足于防御型投资组合所能够提供的优异报酬(甚至是较低的报酬),而且他们还应该坚定抵制不断出现的诱惑,不要为了增加报酬而偏离正轨。”


但不管你选择什么道路,标配都是诚实地看待自己。


04

认知行为:投资与投机的混淆


“告诉你不要投机,对我们而言十分简单;但听从我们的建议,对你来说却十分困难。”

——本杰明·格雷厄姆


这句话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对人性的失望。我想作者非常清楚,不管他如何雄辩滔滔地论证投机的危害,依然会有许多人禁不住诱惑,背弃价值投资,头也不回地奔向投机的俄罗斯转盘。


在戒赌这个议题上,数学,逻辑,历史,乃至经验都疗效有限。


这就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原因:无法诚实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尤其是不知道自己在投资,还是在投机?以及更危险的——明明在赌钱,偏说在价值投资。


如何分辨投资与投机?要点有三。


01

定义不同


格雷厄姆对“投资”有严格定义。


“投资操作必须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获得适当的报酬,而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操作就是投机。”


贾森·兹威格将该定义扩充为3个要素:

1、买进股票之前,你必须深入分析该公司与相关业务是否稳健。

2、你必须保护自己,以免遭受重大的损失

3、你只能期望获得“适当的”报酬,但不要期望过高。


就此定义而言,看图说话谈不上是投资,听小道消息谈不上是投资,想要“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更不是投资。


02

关注点不同


格雷厄姆说 “投资者与投机者真正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行的态度。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意合理的价格买进并持有适当的股票。


贾森·兹威格打一个形象的比方, “对投机者来说,连续不断的报价好比是氧气——切断了就会出人命。” 与之相反,“即使不知道股票每天的价格,唯有在投资者能对所持有股票感到放心的情况下,格雷厄姆才会敦促你去投资。”


03

方法论不同


典型的投机行为热衷于追随股价—— “大多数投机者都是根据走势图或其他机械式方法,来决定买进或卖出的时机。几乎所有“技术方法”都采用这样的原则:因股市上涨而买进,或因股市下跌而卖出。”


格雷厄姆批评称,“这种做法完全违反了企业合理的经营原则,而且很难持续在华尔街成功操作。根据我们长达50多年的市场经验和观察,我们未曾发现有人依据这种”追随市场“的方法,而能长期持续赚钱。我们可以大胆地认为,这种流行方法其实是十分荒谬的。”


有趣的是,虽然反对投机,但格雷厄姆给的理由无关乎道德,他纯粹是认为投机是一场不合逻辑的输钱游戏: “投机本身并不违法,也与道德无关,不过这种做法(对大多数人而言)通常也无法充实你的荷包。”


“投机显然并非明智之举”,尤其是下列的情况:

  • 自以为在投资,实则投机;

  • 在缺乏足够知识与技巧的情况下,以严肃而非消遣的态度从事投机;

  • 投入过多资金,超过了自己可承担亏损的能力。


对于那些仍想投机的人,这是格雷厄姆的最后忠告:“如果你想投机,请睁大自己的双眼,认清自己最终有可能会亏损;一定要将投机的资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把它从你的投资计划中分离出来。”

05

看待市场:从市场暴君手下解脱


有没有一杯“忘情水”,一杯下肚,从此忘记俗世的恩怨情仇?没有。

有没有一杯“忘市场水”,一杯下肚,从此忘记股票的贪婪恐惧?没有。


在一切关于人性的议题上,从来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


因而,我们不可能在读完《聪明的投资者》后即刻对市场波动免疫,我们唯一能期待的就是,如果我们沿着格雷厄姆留下的路标小心前行,或许可以在投资的道路上少一些弯路、错误和惊惧。


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将有机会从市场暴君手下解脱。


01

诚实地对待自己


当格雷厄姆告诉读者你可以无视市场波动,不用担心未来的时候,他其实隐含了两个先决条件: 1、你知道你是什么人;2、你知道你正在干什么。


这两个原则在《聪》一书中实质是要求你: 1、大部分人应该当一个防御型投资者;2、永远不要投机。 我相信,如果一个投资者能坚守这两个原则,那么他面临的投资难题至少已减少一半。


实质上,格雷厄姆是在鼓励读者做一个诚实的人,尤其是对自己的诚实。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02

承认吧,市场就是会波动


有谁曾100%准确预测未来的股市吗?有,那就J.P.摩根的著名预言: “它将会波动”。


与之相似,格雷厄姆1974年在《股票的未来》中写到, “我可以有把握地预测,和过去一样,未来几年普通股票会涨得太高,也会跌得太低。投资者和投机者一样,机构和个人一样,他们都会迎来对股票的迷恋和失望时期。”


所以,这是一个坚硬无比的事实,不管你是否喜欢它—— 股市就是会不断地波动 。不论你如何选股、构建分散化组合,有时候它就是让价格低于你的成本——在短期内,这是没有任何办法避免的,你只能接受它。


我们要做的不是祈祷“股市不会跌”,而是做好迎接波动的准备。就如霍华德马克斯说的,未来无法预测,但我们可以准备。


你唯一能期待的就是,在经历足够的时间后,你的组合会价值回归,整体上提供一个令你满意的结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