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2周年。
少年,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他为中国的明天而革命;中年,他于外交场上挽回了大国尊严;老年,他为新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2年前,这个敬爱的人走了,什么都没带,只留下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因此有人称他为“六无君子”: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
今天,物道君谨以周恩来一生的100个精彩瞬间,纪念这位大智大勇、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求学南开,留学日本,旅居欧洲,在五四运动中结社办报,于反帝反封建爱国活动中身陷囹圄……一切,像是在为一场伟大的革命铺平道路。
1911年,童年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原籍绍兴,8岁时生母病逝,南北辗转。
1910年,周恩来随伯父离开淮安迁往辽宁。图为1912年,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 来源:江明武 主编 《周恩来生平全纪录》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年10月 出版
1912年,沈阳东关模范学校成立两周年师生合影,前排中为周恩来。
1913年,周恩来(前排左一)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
1914年7月,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1914年,南开成立最早的新剧业余演出团体“南开新剧团”。图为主要演员合影,后排左一为周恩来。
由于长相清俊秀丽,周恩来在《一元钱》《华峨传》《仇大娘》等剧目中担任女主角。图为周恩来(右一)在《一元钱》中饰演女主角孙慧娟。
他(左二)在《仇大娘》中饰演女主角范慧娘。
1916年,周恩来(前排左一)与老师伉乃如及同学在天津南开学校合影。
▲ 来源:江明武 主编 《周恩来生平全纪录》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年10月 出版
1917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
1917年9月,周恩来(后排右一)赴日本求学。图为留日学生合影。周恩来去往日本时为同学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周恩来。
1919年9月16日,周恩来等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在天津成立觉悟社,由他主编的社刊《觉悟》于1920年1月出版。图为周恩来(后排中)与觉悟社成员合影。
1920年1月,周恩来等人在反帝爱国运动中被北洋军阀政府警察拘捕。图为被捕前的留影。
1920年7月,在坚决斗争和各界爱国群众的声援下,反动当局被迫将被捕人员释放。图为周恩来(四排右二)等人出狱后的合影。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怀着对真理的渴望,搭乘法国波尔多斯号邮轮赴欧洲勤工俭学。先后旅居英、法、德。图为1921年伦敦留影。
1921年,周恩来与李福景、常策欧伦敦合影。李福景为周恩来南开挚友,与吴国桢三人合称“南开三剑客”;1914年,周恩来与常策欧等人组织了“敬业乐群会”。
1921年春,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图为周恩来(左二)与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右一)、刘清扬(右二)在柏林万赛湖。左一为赵光宸。
1922年,周恩来在德国柏林万赛湖。
1924年,从欧洲留学回国的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周恩来指挥工人运动,发动南昌起义,实施战略大转移,处置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赴国统区与蒋介石斗智斗勇……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一个新的黎明。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周恩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又于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后,周恩来抵达陕北。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应张学良电邀,中共中央委派周恩来(右)、叶剑英(中)、秦邦宪(左)赴西安,协助张学良、杨虎城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7年12月,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到国民党所在地武汉,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37年,毛泽东(左二)、周恩来(左一)、博古(右一)在延安。
1938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延安。
1939年3月,在天目山视察抗战的周恩来。
1939年7月,周恩来在延安为避撞上江青而不幸坠马,致使右臂粉碎性骨折。左为刘少奇。
1940年3月,周恩来从苏联治伤回到延安后,锻炼臂力时的情景。
1943年,延安整风时的周恩来。
1938年,周恩来在重庆曾家岩50号办公室。1938年12月至1946年5月,他在此工作近8年,成为他抗战时期最主要的阵地。
1945年8月,毛泽东与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右为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
1945年12月20日,周恩来在延安欢迎美国特使赫尔利。
1946年5月,周恩来在中共代表团驻地南京梅园新村。
▲ 图片来源于「John Florea」摄
1946年9月16日,周恩来为抗议国民党破坏和平谈判,愤然离开南京到上海。图为他与李维汉(右)、郭沫若在中共代表团驻上海办门前。
周恩来在上海周公馆。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在此工作、生活,并接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
1946年11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一起。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陕北迁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并在此指挥三大战役。图为周恩来在西柏坡办公室签署作战命令。
1949年9月17日,周恩来主持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所有人都穿着庄重笔挺的礼服,唯注重仪表的周恩来穿着一件旧卡其布中山装。忙于政治协商会议工作的他,已经四天四夜没合眼。
· 相伴一生的革命伴侣 ·
周恩来,这个英俊潇洒、位高权重的男人,一辈子忠于自己的爱情,与邓颖超不弃不离,共度一生。他们在“五四”运动中相识,并非一见钟情,却在一生的相伴中逐渐积淀成深沉的爱。
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明信片,背面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画像,周写道:“希望我们将来也像他们一样,一同上断头台。”图为1925年8月8日,广州结婚照。
1925年,在广州结婚期间留影,这一年,周27岁,邓21岁,没有仪式、没有满座的高朋。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就走了,忙于指挥省港大罢工。
1926年8月8日广东汕头,两人结婚1周年纪念。
1935年10月,经过艰难卓绝的跋涉走完长征,他们在瓦窑堡留下憔悴的合影。
1938年,他们在武汉会见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
1940年1月,邓颖超陪他来到莫斯科治疗臂伤期间,在国际儿童院看望毛岸英(右)与毛岸青。
1940年,周恩来与邓颖超。
1944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延安。
1946年,两人在南京中共代表团驻地梅园新村30号院内。
1948年5月,两人在三大战役总指挥部西柏坡。
1950年5月1日,在中南海西花厅拍摄纪念五一合影照,周恩来在帮邓颖超整理服饰。
1950年8月8日中南海西花厅,两人结婚二十五周年留影。
1955年8月22日,邓颖超和周恩来游八达岭。
1960年8月30日,两人在密云水库招待再次来华的埃德加•斯诺。斯诺仔细端详这对夫妇,用美国腔中文打趣道:“让我看看你们还像在延安时那样相亲相爱吗?”把两人逗得开怀大笑。
1962年,周恩来、邓颖超同工作人员的孩子在西花厅合影。1925年,邓颖超为了做好地下工作偷偷打掉孩子,让周恩来火冒三丈;1927年,再度怀孕的邓颖超因难产,孩子一生下来就夭折了,此后,邓颖超再没有怀上过孩子。
1964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在机场。
1964年,周恩来与邓颖超观看体育比赛。
1970年8月8日,两人45周年结婚纪念照。
1971年周恩来和邓颖超。
那个年代,没有鲜花,没有钻戒,没有誓言,但牵了手就是一辈子,他们的爱情,战火纷飞,时光荏苒,一点一滴白了头。
· 风度翩翩 大智大勇 ·
1949年,周恩来开始亲自运筹新中国外交。可以说,他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舌战群国,万隆立威,求同存异,中美建交,智答记者……通过他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新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而世界则透过周恩来,看到不一样的新中国。
1955年1月,周恩来总理设宴为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饯行。哈马啥尔德评价他说:“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1954年4月,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代表新中国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他步履坚定,神情沉稳,形象英俊,舌战以杜勒斯为代表的“十六国”,让西方世界为之震动。
1955年4月19日,周恩来出席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首次亚非会议),以“求同存异”的发言征服全场,树立新中国真诚友好的形象。
1954年7月,周恩来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57年1月,周恩来拜会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
1957年1月,周恩来访问匈牙利。
1959年9月,周恩来陪同来访的阿富汗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纳伊姆参观。
1960年4月,周恩来访问缅甸时,身着缅甸民族服装,手持银碗,同缅甸人民欢庆泼水节。
1960年4月20日,周恩来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访问印度并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在西藏是中国领土的问题上表达了强硬的态度。
▲ 图片来源于中华网
1960年8月,周恩来访问越南时,越南农民向他赠送礼物。
1963年3月,周恩来设宴欢迎访华的老挝国王瓦达纳。
1963年12月,周恩来访问摩洛哥。
1965年2月,周恩来会见来访的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
1965年6月,周恩来访问坦桑尼亚,接受非洲民族元老赠送民族服装。右一为尼雷尔总统。
1966年6月,周恩来出访东欧。
1971年,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问:“中国现在四亿人,要修多少厕所?”他轻轻一笑回答:“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并在人民大会堂为其举行国宴。为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周恩来特地挑选了尼克松就职时的曲子,让尼克松心头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1972年2月23日北京,尼克松知道周恩来一只手臂受过伤,主动为其脱下大衣。尼克松访华后说:“他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有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
1972年9月25日,周恩来在北京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并签署《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
▲ 图片来源于中华网
1975年9月,周恩来在医院抱病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伊利耶·维尔德茨。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周恩来虽身居高位,却永远那么让人容易亲近,仿佛只为人民而来。新中国百废待兴,他上山下田入矿井,哪里有需要,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目睹群众贫困,他会禁不住落泪,即使病重,依然抱病操劳国事……
1956年,周恩来在北京观看汉剧《柜中缘》后,接见演员。
1958年,周恩来视察怀柔水库建设工地。
1958年7月,周恩来到广东省新会县农村视察。
1958年9月,周恩来在唐山开滦唐家庄矿井与矿工在一起。
1960年,周恩来视察贵阳。
1961年,周恩来与庐山同大学生亲切交谈。
1962年6月,周恩来视察国营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厂。
1962年,周恩来视察长春电影制片厂时的合影。周恩来一生关心文艺工作,经常接见在文艺工作者、电影工作者。
1963年5月,周恩来视察东海舰队。
1964年3月,周恩来在昆明植树。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7月,周恩来视察新疆。
1966年3月9日,河北邢台地震的第二天,周恩来到震灾区视察并慰问群众。
文革期间,周恩来在视察大庆时为了节省时间工作而狼吞虎咽。
1973年4月,周恩来在山西大寨村视察。
周恩来与老百姓。
周恩来探望老人。
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
阅兵仪式上的周恩来。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京逝世,享年78岁。
周恩来一生没子女、没房产、没墓地 ,两袖清风地走了,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如他说:“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
这个优雅君子、睿智能人,把缺点和错误留给自己,将美好和未来都献给了世人。唯留下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及后世人民永远的缅怀。
文字由物道原创,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私人定制,方寸之间的风雅品味 ·
▽
▼ 点击阅读原文,方寸间的君子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