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深夜食堂(一)
这是一条在金融街外围区域的小巷,它和金融街附近的每一条小巷都没有什么区别,老旧的80年代的居民楼,年轻的租客聚集,只有上班和下班时间才够热闹,偶尔还可见老北京原住民悠闲的遛狗。这是每一个金融街ENTRY-LEVEL的年轻人在租房上的最佳选择,毕竟如果离金融街更近一些或者房子再新一些,可能就超出了大家的能力承受范围了。
但是这一条小巷又和其他的小巷稍微有点不一样,因为在小巷的深处,有一家小饭店,老板叫老王,一个人又当厨师又当服务员还兼任收银。这个只有8个座位的苍蝇小饭馆经营的菜系飘忽不定,完全取决于老王的心情和当日的食材。
对了,说苍蝇小馆可能不太合适,毕竟这个小饭店实际上擦的一尘不染,只是碗筷、桌凳、厨具等器件显得陈旧,灯光又偏昏暗,让人有一种苍蝇小馆的错觉。老王每天只在晚上7点到凌晨4点营业,偶尔还根据心情提前打烊。对的,这又是一家深夜食堂。
老王的眼睛不太好,而且背有点弯,这和看起来45岁左右的外貌有点不太搭,他的右手会轻微的颤抖,但是这都无碍于他能把饭菜做的合人胃口。老王喜欢听人聊天,平时并不多话,楼上的年轻租客偶尔赊个帐,他也笑一笑就答应了。只是有一次,一个穿着银行发的有点不合身的套装的年轻男人,想和他再赊一盘宫保鸡丁,他微微抬起头:光小银行的张总没必要这样吧。大家才发现,他好像有对胸前的工牌过目不忘的本事。
不过后来微信支付宝什么的普及了,老王也在店里贴了两张收款码,这年头哪有年轻人吃饭不带手机的呢,再也没有人赊饭钱了。
有人传闻老王曾经是金融街大佬,老王总是翻个白眼,说大佬做菜加钱,给不给。还有人在股灾的时候,半夜愁醒了下楼来叫份炒粉,顺便问他怎么看股市,他说了一句话,让人摸不清头脑。
——”销户即是大成“。
金融版深夜食堂(二)
凌晨12点,老王的深夜食堂来客人了,这次来的是两个小姑娘,两个人看起来很疲惫,又有点狼狈。
其中一个卷发的小姑娘坐下来后,小心翼翼的把出租车票放进包的外边口袋,把里面的一堆发票和酒店消费清单重新收好,拉好拉链,和同伴嘟囔着说,这次可不能再把票不小心弄丢了。而另一个直发齐刘海的女生,则熟练的和老王喊到:老板,来两碗担担面,加辣!
老王有点意外:小田你今天怎么想加辣了?
直发的小田做了一个夸张的表情:我和林怡刚刚从台风眼逃出来,现在感觉全身还湿的呢。
原来她们前几天去深圳做路演了,作为券商研究所某研究团队里的新人,独立路演其实是一种认可,说明你开始能够把逻辑讲清楚而且不那么容易被买方的研究员问倒,所以两个人都很重视这一次路演的机会,一起约好了多跑几家机构。
但是出师不利,到深圳后正好碰上刚登录的十号台风,两个人又不甘心,还是一家家坚持的跑下来,中间赶场的时候被淋了一身,回北京的时候还赶上航班延误了4个小时,结果到北京的时候已经快半夜了。
老王眯了眯眼睛,给两碗担担面里多加了点面和浇头。两个女孩子接到面后,开心的吃了起来。卷发的林怡吃点有点急,发出呲溜的声音。夜深了,深夜食堂里只有吃面声和开水壶煮沸的叫声。
吃到差不多的时候,直发的小田突然放下筷子,幽幽的说:路演好费钱啊。卷发的姑娘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叹了口气:路演真的太费钱了吧,对了,你不会是把那双CHLOE穿出来了吧。
小田低头,看了看脚上有点泡坏的CHLOE,这鞋是毕业第一年的奖金买的,算是给自己的一个奖励,正是因为和林怡第一次出来正式独立路演,所以特意穿了出来,谁知道会在深圳碰上水漫金山呢,有点想哭。
林怡看小田这样,赶紧哄她,我也一样,这双MB估计也不行了。没事,下回注意点就好了。
不过两个人毕竟年轻,吃完面身子暖了,微信付完款,话题又转到了今天的鼓励金谁的比较多,前面押延误旅豆赚了多少,XX基金的研究员没有想象的帅这类话题上了,起身往租的房子走去。
老王默默的给锅里添了点水,因为估计后面航班延误,回来的年轻人还不会少。正倒着水呢,突然听到远方传来小田的声音:你想开点,要坚持,说好了一起打肿脸充胖子,别把行业真相暴露给客户知道嘛!
老王被逗乐了,差点把倒到一半的水洒出来。
金融街深夜食堂(三)
小谭又来老王的饭馆了,要了一瓶啤酒,几个小菜,独自酌饮。酒菜上齐了以后,看店里没有其他客人,老王照惯例坐到小谭的对面,开启倾听模式。
不出意料,小谭开始和老王抱怨,他开始掉头发了,而且眼袋越来越重,失眠也越来越频繁。这对于一个曾经年薪千万的金领信托经理可能难以想象,但是确实真真实实的发生了。
小谭之前是这家小饭馆的常客,他本科就读于北京当地一所知名的财经类院校,毕业时考虑到户口的因素,选择了一家北京国有背景的信托公司入职。那时信托行业还是一个屌丝行业,2008年底行业的总资产规模也就1万亿出头,和银行保险券商基金都无法比拟。小谭拿着单薄的工资,住进了老王的小饭馆所在的小巷,偶尔也去老王那边吃口晚饭和夜宵。
但是后面因为银行通道业务以及地产信托的崛起,整个行业一下子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09年行业规模翻到2万亿,2010年正式突破3万亿。小谭毕竟年轻气盛,多次建议公司领导跟上行业的发展路径,但是国企嘛,反应速度总会慢一些。
看同批去了机制灵活的信托公司的同学(有些是找工作前后认识的其他院校学生)收入迅速膨胀,甚至有入行一两年的年轻人因为业务量暴增而破格提拔成信托经理,小谭在又一次和领导提议的时候没有控制住情绪,大骂领导迂腐,然后愤然离职。对,100%的裸辞。
可以看的出来,小谭还是带点书生气的,而接下来他做了一个可能看起来更书生气的事情,反正暂时没找到下家,圆自己一个梦想,考TOP2的金融硕士。中间的过程不表,自然是非常的艰辛,每天躲在租房里复习,唯一的慰藉,就是半夜下楼去老王的饭馆里吃口夜宵,拉住老王胡天海扯一番,再上楼继续挑灯夜读。
还真让小谭考上了。
读TOP2的金融硕士期间,信托行业继续高歌猛进,2011年底行业规模逼近5万亿,2012年是7.5万亿,2013年底则是10万亿,实现了5年时间从1万亿增长到10万亿的神话。而信托经理的收入也是水涨船高,年收入百万的比比皆是。信托公司成为了所有金融专业毕业生心目中的首选方向之一。
小谭毕竟有之前在信托公司全职工作的经验打底,在求职季过五关斩六将,顺利拿到了一家总部在中西部,以激励机制优秀,业务扩张迅猛而著称的信托公司的OFFER,羡慕死一众旁人。
要知道,这家信托公司当时已经是全国金融毕业生最想去的单位之一,在小谭在的学校,一共也就招了不到10个人,即使这样,也被学校评选为招聘优秀合作单位,大肆赞扬一番。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按照现有的趋势发展下去,这几个学生又有名校的学历加持,综合素质也是拔尖的,有可能几年就成长为信托经理,收入甚至有可能摸上千万级别。
小谭的真心朋友不算多,而且在他最低迷的时候,是老王的一份份烧烤和耐心倾听陪伴他度过了考研复习之夜。去位处中西部的公司总部入职前,他去老王那边大吃大喝了一顿,给老王整整敬了半瓶酒,第二天收拾行李就出发了。
2014年,信托行业的总规模,14万亿。
小谭入职后如期被破格提拔,半年后就担任信托经理,开始独立负责业务,但是很多业务都是续做型的业务,通道业务的占比也已经高到无法立即的程度。他开始觉得有点奇怪,但是用“新人没有资源,先做这类业务入行+拓展客户资源”自己给自己解释了。
情况越来越不对,很多项目是有很明显的瑕疵的,比如抵押资产存在多次重复抵押的情况,信托公司对于信托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的追查能力极差,刚性兑付的阴影一直笼罩在这个行业的上头等等。小谭开始偶尔失眠,唯一的慰藉是,辛苦一年,按照领导的说法,年底奖金还是非常客观的。
直到那一天的到来,公司发现,随着经济的下滑,实际的坏账情况已经无法用借新还旧来续命了,违约的情况逐步出现,通道业务也受到监管的明显打压。关键是,信托公司没有银行那样的风控能力和账户监控手段,但是又被刚性兑付绑住,需要承担甚至比银行更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