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上面蓝色小字 | 关注
↑↑
我们是中科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与日本知名科普杂志Newton版权合作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月刊。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您的公众号,
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
选出
8
月份《科学世界》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将文章代码
留言至本条微信
,
并说明理由
,就可以参加抽奖啦!本期文章有点多哈!
-
01
超弦理论
-
02
冰雪世界北海道
-
03
氢键让水独特
-
04
海洋的诞生
-
05
快速射电暴
-
06
星云:宇宙中的画卷
-
07
Google Tango手机自主定位
-
08
材料也能自我修复
-
09
如何选择跑鞋
-
10
直流和交流
-
11
对角蛋白的迷信
-
12
合作造就的性
截止时间:下周三下班前,即
8
月30日18:00前
。
我们将随机抽取
三位
热心读者,赠送奖品!
本次奖品是科普图书
《活捉黑洞
》
一本。想要?就快给你最喜欢的文章投票吧!
活捉黑洞
中国慧眼探索极端宇宙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喻菲、全晓书、屈婷
页数:128
开本:16
定价:48 元
慧眼揭晓宇宙奥秘
◆
◆
◆
撰文/顾逸东(载人航天空间应用系统前总指挥、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 HXMT) 卫星,在经历了多年的科学技术积累和艰辛的研制试验后,将作为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使者发射升空。我们热切地期待其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太空开展科学研究冲破了地球的大气屏障,直接面对或深入广袤无垠的宇宙,极大地开拓了人类的视野和活动疆域。其中,空间天文—在太空进行的天文观测研究,突破了仅限于可见光、射电等特定波段的地面观测限制(称为大气窗口),开启了人类对包括宇宙微波背景、射电辐射、红外/亚毫米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乃至波长更短的宇宙高能粒子在内的全电磁谱段天文研究的新纪元。短短的几十年中,全世界范围内新的革命性发现层出不穷。空间天文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成就,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天体、宇宙和物质世界的认知,而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在其中贡献甚微。
X射线天文在空间天文中具有重要地位,宇宙中不同能量的X射线来源于天体的高温辐射、强引力场或强磁场下带电粒子的同步辐射和核相互作用等过程,是研究天体极端条件下剧烈高能活动物理机制的主要探针。实际上,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将X射线天文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气球观测和探测技术研究工作。20世纪90年代,李惕碚、吴枚发明了直接解调成像方法,另辟蹊径地用低分辨率的非成像探测器实现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成像,解决了当时困扰科学界的高能电磁辐射成像难题,形成了HXMT卫星任务的科学和技术概念。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和科学技术部等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团队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团队通力合作,经过科学目标深化研究、新探测器研发和探测能区扩展、地面定标和应用系统建设以及卫星工程设计的优化完善,现在的HXMT卫星既能巡天普查又能定向深度观测,成为具有天文台性质的空间研究设施。它将利用其宽能区、高灵敏度、高能量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等特点,以及独特的成像能力展开对γ射线暴、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等前沿科学问题的探索,为国际高能天体物理研究做出中国独特的贡献。
本书是“中国科学卫星系列”科普书的第二本。作者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漫画、形象微妙的比喻阐释了与HXMT科学探索目标相关的艰深天体物理问题及其背后的故事,同时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录还原了为HXMT做出贡献的几代科技工作者,使这本书兼具科普文章和纪实文学的特点,值得推荐。
中国科学卫星系列丛书是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推进中形成的,其中的天文卫星包括已经成功发射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正在实施的X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探针(Einstein Probe, EP)、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olar Observatory-Space, ASO-S)和准备实施的由中国发起并领导的大型国际合作旗舰级科学研究项目—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nhanced X-ray Timing and Polarimetry Mission,eXT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