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学人,市场经济的坚定代言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午间明道  ·  徐小明:波动率很小(1216) ·  4 天前  
午间明道  ·  徐小明:波动率很小(1216) ·  4 天前  
陶博士2006  ·  241215 每日观察选股的意义 ·  5 天前  
华尔街见闻  ·  博通暴涨,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凭什么?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学人

苏小和:中国用什么来挽留“外逃”的消费需求?

中国经济学人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20 20:01

正文

作者:苏小和

来源:功夫财经(kongfuf)


导读

其一,现在涨到天际的房价,是消费者抬起来的吗?

其二,为什么中国消费者宁愿去国外一掷千金,却不愿意在国内大把大把地消费呢?

其三,或许正是因为出口创汇和政府投资的过度发展,才导致了国内消费拉动经济的疲软呢?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近年之所以变得财大气粗,连美国人都得看中国人的脸色行事。主要原因是这些年中国经济的三大支柱发展良好,这就是出口、投资和消费的三驾马车。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了,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大国,其外汇储备曾高达4万亿美元。尽管去年经过了一些动荡,但现在仍保持在3万亿美元之上。要知道,之所以有这么多外汇储备,都是中国企业通过出口创汇,一块一块地攒起来的。这说明,出口创汇的经济策略,在过去30多年里,正确得不能再正确了。在某种意义上,这才是中国人自信的最大理由。


说投资,大家也是看得清楚,中国的机场、高速公路、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张的城市规模、随处可见的摩天大楼、以及中国不断攀升的房地产市场,事实上都是投资的结果,而且是政府投资的结果。中国经济是以政府投资拉动为主要模式的经济体,从现在的局面看,政府层面似乎认为这样的思路是正确的。因此最近几年,中国政府的投资不仅在国内开辟出很多经济的新区(滨海新区、雄安新区、粤港澳新区),政府还扩大了国外的投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国家能跟中国比,“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均是政府在海外的投资战略,这种豪迈的大手笔无人可以企及。美国也无法跟中国比,因为美国在海外的投资多是美国企业,人们几乎听不到美国政府在海外投资的信息。所以,你就能看到,在中国经济的盘子里,投资这一块占到了多大的比重。


至于第三块——消费,据说这是中国经济一直以来的短板。国内的消费驱动经济战略一直没有搞起来,专家分析,理由很多。例如中国人缺乏长久的安全感,所以喜欢储蓄,大量的居民储蓄放在银行里,老百姓不消费,政府一时间也是束手无策。


美国的政府经济顾问,著名的经济学家罗斯托曾经构建了一个经济起飞的模型,第一个指标就是与消费有关。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储蓄率转化为投资率能够达到30%,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起飞就同时解决了重要的市场投资问题和消费拉动问题。按照罗斯托的分析,今天中国经济的问题显然就在这里。由于居民储蓄率转化为投资率的比率太低,导致这些年中国经济只能依靠政府投资,这才是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大面积实质性发展的最大理由之一。理所当然,大量的居民储蓄没有进入消费领域,从而导致国内的消费市场一直疲软。


从经济学的理论层面分析,这显然是有点道理的。但问题是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且有点特殊。在关于消费的命题上,我们有必要多追问几次:


第一,现在涨到天际的房价,是消费者抬起来的吗?如果说这是真实的市场需求,那么就不能说,国内的消费拉动经济这一块不好。至少在房地产市场这一块,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有目共睹。


第二,也许有人会说,房地产是一个特殊行当,所涉及到的是固定资产投资,不足以证明一个国家的消费能力。但另外一些消费现象有目共睹,例如大量的中产阶级以上的中国人选择去外国投资移民;大量的中国旅客在国外扫货,大有把别人的城市商品买空的架势。从日本和韩国的旅游市场数据看,正是来自中国的旅游群体,支撑着日本和韩国这些年的旅游业节节高涨。所以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消费者宁愿去国外一掷千金,却不愿意在国内大把大把地消费呢?


第三,如果继续审视国内消费的话,人们也能看到一个事实,中国满大街都是豪华进口车,满大街都是穿金戴银的高消费人群。中国的五星级酒店数量是全世界最多的,酒店入住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些消费难道不能代表国内一般意义上的消费水平吗?


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产生,我是不是可以说,或许正是因为出口创汇和政府投资的过度发展,才导致了国内消费拉动经济的疲软呢?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企业主要致力于出口创汇,则意味着企业没有给国内的市场提供足够好的消费品。所以大街上的汽车全是外国品牌和进口车;所以女人的包包全是国外名牌;连婴儿吃的奶粉也必须要到国外去买。这几年出现了一个新的产业,这就是国外商品代购,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中国的企业没有给中国的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消费品。


政府高额的投资就更不用说,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市场过程,政府是主要的投资推手,那么来自市场的投资就会疲软。而且,政府投资在过程的意义上,一方面主要是投资给国有企业,一方面则是资本的第二次分配。这就意味着,那些追着政府的投资方向做生意的企业和个人,都只不过是政府投资的分享者,而不太可能是创新者。


所以,这么分析下来,政府即使再推出更多的经济新区,对消费拉动经济的帮助也不大。而且还可能导致国有企业对政府投资的过度依赖,长此以往,麻烦恐怕会越来越多。



亲爱的读者:推荐同时关注我们的备用微信号“经济学人”,ID:zhongguojingjixueren。(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关注)

扫码关注▼

另外欢迎大家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有意进群者请添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再受邀入群。


小助手3▼


* 每晚十点,群内会额外推送2-3篇好文,群友专享~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ID:economistchina


热文推荐:(关注公众号后回复数字)

回复90☞ 刘鹤公开主持的这个会议信息量太大了

回复91☞ 数据告诉你为什么东北衰弱而广东崛起 

回复92☞ 赵晓:中国经济的真相及出路

回复93☞ 邱晓华:中国经济的今天和明天 

回复94☞ 中国未来六大悬念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