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是中国领先的新商业媒体,提供最新锐最具深度的商业报道。我们强调趋势与价值,我们的slogan是: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9天拿下中国影史第一的哪吒2有多特别#】 ... ·  13 小时前  
IT之家  ·  雷军放大招!小米15 Ultra与SU7 ... ·  昨天  
新浪科技  ·  【#面壁智能联创谈DeepSeek出圈#:与 ... ·  昨天  
新浪科技  ·  【#雷军给员工发开年红包#,#小米两款Ult ... ·  2 天前  
硅星人Pro  ·  DeepSeek爆火后,它的研究员们怎么样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夹缝中的Costa咖啡,还想搏一把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11-29 17:55

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Costa咖啡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文章指出,Costa咖啡在中国市场关店数量不断增加,市场定位逐渐被人们遗忘。作者认为Costa掉队的原因除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未能跟上中国咖啡市场的快速更新迭代变化,还在于其自身的经营问题。此外,文章还提到了Costa的新掌门人面临的困境和挽救品牌的可能途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Costa咖啡在中国市场关闭大量门店

据窄门餐眼数据,Costa关闭门店数量超过开店数量,引发市场关注。

关键观点2: Costa在中国市场的定位逐渐被人们遗忘

虽然Costa咖啡品牌知名度较高,但近年来在市场中的声音越来越小,被其他咖啡品牌所超越。

关键观点3: Costa掉队的原因除了市场竞争和未能跟上市场变化,还在于自身经营问题

Costa在市场竞争、产品定位、营销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在中国市场掉队。

关键观点4: Costa迎来新掌门人,能否挽救品牌成疑

新掌门人的上任向市场发出了积极信号,但挽救品牌需要全面创新,包括精品化、创新化、本土化和平衡化等方面。


正文

Costa咖啡再不改变,就没机会了。


吴文武

来源| 新品略财经(ID:nbscaijing)

封面来源 IC photo

又一家知名老牌连锁咖啡品牌被曝大量关店,传递出不利信号。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据南方都市报报道,Costa今年累计已经关闭97家门店,很快这家老牌咖啡连锁品牌引发行业内外关注。

从2020年开始,Costa就被曝出在全国多地关闭门店,包括退出青岛市场,关闭北京20家门店。

据窄门餐眼数据,2023年,Costa关闭门店111家,截至11月7日,今年其关闭门店97家。比起去年,今年Costa新开门店明显放缓,截至11月7日,今年其新开的门店仅有33家,闭店数远远超过开店数,去年新开门店则有90家。

另据大众点评数据,目前Costa在北上广深的门店数量分别为85、94、11、1家,在华南地区已经很难看到Costa的红色身影。

过去几年,Costa的门店数量在400到500家之间浮动。截至11月7日,Costa门店数量仅剩下389家,跌破400家,这与星巴克截至2024财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内地市场有7596家门店相比,显然已不是一个重量级。

Costa,这家老牌知名咖啡品牌曾试图与星巴克竞争,有着怎样的发展故事?为何又一步步掉队?近期信息显示,Costa中国迎来新掌门人,不想放弃,还想搏一把,能挽救Costa吗?

定位高过星巴克,如今被人们遗忘‍‍‍

现在只要一提中国咖啡行业玩家,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星巴克、瑞幸、库迪等,而Costa就像被人们遗忘了一样。

实际上,Costa也是一家世界知名的老牌连锁咖啡品牌。Costa的品牌名称取自其创始人Costa兄弟名,于1978年创立,比星巴克晚成立7年时间。

比较有意思的是,Costa兄弟是意大利人,其创立的Costa咖啡品牌于1981年在伦敦开了第一家咖啡专卖店,也就是说Costa是意大利人在英国伦敦开的既有意大利风,又有英伦风的咖啡馆。

因意大利人天生的浪漫风格,有市场观点认为,主打意式风和英伦风的Costa,在品牌定位上甚至是高于星巴克。

在上世纪90年代,Costa获得了快速发展。1995年,Costa被英国酒店餐饮集团Whitbread收购,到1999年已经增加到186家门店,到2000年时的Costa每星期能卖出多达370万杯咖啡。

和星巴克一样,Costa瞄准了当时咖啡还是发展初期的中国市场。2006年,Whitbread通过引入本土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把Costa引进中国市场,取中文名为咖世家,在上海开了首店。

Costa凭借着不错的咖啡品质及主打浓郁的意式咖啡文化,再加上英伦风,很快打开了市场,还是吸引了不少的咖啡爱好者。

一些80、90后消费者对Costa多少会有些印象,相信不少人和“新品略财经”一样,应该喝过Costa。

进入中国市场后的Costa虽然一直说要加速扩张,然而实际上的发展速度相较于星巴克慢了非常多。

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Costa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为499家,而截至2016年末,当时星巴克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门店已达到2400多家。可以总结为: 星巴克在狂奔,Costa在漫步。

2018年,Costa再次易主,当年被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以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被可口可乐收购后的Costa的门店业务保持独立运营,Costa也从以前单一的门店业务转向为“全方位咖啡公司”。

2019年,Costa在中国市场引入“咖啡快选”,提供自助咖啡机和台式咖啡机业务。2020年,Costa在中国市场推出了第一款即饮咖啡,并借助可口可乐的渠道资源迅速在市场上铺开,还是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

目前,Costa在中国一共拥有三大业务板块:连锁零售咖啡店、快消业务(包装即饮咖啡RTD和家用咖啡)、咖啡服务业务(咖世家快选和自助咖啡机Express),除了连锁零售咖啡店业务外,其他两项业务都做得风生水起。

近些年来,在中国咖啡市场上,Costa的声量越来越小。时至近期,Costa被媒体曝光后年内关店近百家,才让市场想起这家老牌咖啡品牌还存在。

现在Costa在内地市场的门店数量跌破400家,可见,至少近几年来,Costa在中国市场不仅没有向前发展,反而越来越掉队,被人们遗忘了。

夹缝中的Costa,缘何掉队了? ‍‍‍‍‍‍‍‍

这次Costa被媒体曝光今年在中国市场关店的消息后,市场也再次热议Costa经历了什么?那么早进入中国市场,现在为何如此掉队?

上个月,另一家老牌连锁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被媒体曝光在广东及全国多个地区关店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之后,没想到这次市场热议的是Costa了。

在“新品略财经”看来, Costa和太平洋咖啡一样,一直在夹缝中生存,有着些许相似之处,如今掉队的困境也有诸多相似的缘由,但也有不同之处。

从最初的行业发展阶段来看,当时Costa进入中国市场时,中国咖啡行业还是发展初期,当时的线下实体店咖啡饮品还是比较贵的小众饮品,更可以说是小资饮品。

相较于1999年,星巴克就进入中国市场开店,跑在全球咖啡连锁巨头品牌们的前面。直到2006年,Costa才姗姗来迟地进入中国市场, Costa并没有占得先机。

Costa一进入中国市场,就直接和星巴克竞争,星巴克自进入中国市场后就保持了不错的发展节奏,星巴克的品牌竞争力比Costa要强很多。

Costa同时还受到来自太平洋咖啡,以及当时韩流风潮下一些韩国连锁咖啡品牌的激烈竞争。

然而,随着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2015年前后,互联网咖啡概念在中国卷起,后来瑞幸、连咖啡等品牌出现,以及后来的库迪等一众中国本土互联网咖啡品牌强势崛起。

中国本土互联网咖啡品牌加速咖啡饮品的普及化,凭借互联网打法,把咖啡价格越打越低,这两三年中国咖啡行业卷起疯狂的价格战,中国咖啡市场不停加速更新迭代变化。

在咖啡价格战大背景下,Costa的咖啡售价在33元至41元,多款饮品售价高于40元,可现在中国咖啡文化已经快速迭代演变。

在快咖啡上,Costa比不过瑞幸,慢咖啡在门店数量、饮品品类及品牌声量等各方面,又比不过星巴克,这让Costa在市场上的定位和形象多少有些尴尬。

如果说上述是Costa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没有跟上中国咖啡市场快速更新迭代变化, 那么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Costa自身的经营上。

Costa无论是在产品品类创新上,还是在品牌营销、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营销等各方面,都没有跟上中国咖啡市场消费的快速变化。

Costa一共两次易主,其中第二次被可口可乐收购后,虽然其门店保持独立运营,但可口可乐收购Costa,看重的是Costa的品牌价值,是想借助Costa把咖啡业务扩展至户外咖啡、家庭消费、即饮业务等场景。

可口可乐是瓶装饮料巨头,也更看重贴着Costa品牌的瓶装咖啡饮品业务,虽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但却尴尬了Costa的线下门店。

Costa推出的自助咖啡机和台式咖啡机业务,还和胶囊咖啡机品牌Onecup合作推出了胶囊咖啡机业务,以进入咖啡家庭消费场景,咖啡品牌去卖咖啡机,肯定比不过专业咖啡机品牌。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Costa在中国的经营现状与内部经营思维密切相关。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动向南都湾财社表示,可口可乐收购Costa,没有介入Costa门店运营,Costa一直没什么变化,刚进入中国市场是什么样,后来就一直是这样。咖啡品牌在内地市场各种比拼时,Costa的管理层几乎不为所动,保持着原有的传统,没有犯过什么错,也没有瞎折腾,但是国内整个消费环境和整个行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可见,Costa如今的处境,不仅是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没有跟上咖啡消费环境时代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经营更是直接相关。

迎来新掌门,Costa还想搏一把‍‍‍‍‍

尽管Costa正在中国市场关闭门店,门店总数量已跌破400家,但从媒体近期报道看,Costa还不想放弃。界面新闻更是发文评论称: Costa咖啡还没死心。

近日,据自媒体小食代报道称,Costa中国迎来了新掌门人,正是此前担任通用磨坊中国区哈根达斯事业部总经理陆龙海,已经在11月11日入职Costa中国区零售业务总经理。

Costa中国区零售业务正是其咖啡门店业务。报道称,Costa新掌门人陆龙海在发布的内部信中表示,将致力于“推动零售业务的盈利增长和向上发展,激励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爱上好咖啡”。

那么,现在Costa迎来了新的掌门人,能挽救Costa吗?或者是如何挽救?

如果从咖啡市场现有格局看,中高端咖啡品牌市场领域,星巴克稳坐第一把交椅。在大众化互联网咖啡领域,瑞幸等本土咖啡品牌席卷全国,其他Manner等精品咖啡品牌在门店数量及市场声量方面,都比Costa要强不少。

在如今的咖啡市场上,Costa的市场体量、门店数量、产品竞争力、营销力及品牌势能等各方面,Costa的存在感很小。

虽然Costa有着足够的品牌沉淀,主打意式咖啡文化,也有着一定的品牌价值及市场影响力,但Costa要想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的概率比较低,也很难追上星巴克,以及瑞幸等定位不同的中国本土咖啡品牌。

然而,从Costa迎来新掌门人也向市场发出了新的积极信号: Costa还不想放弃线下咖啡店业务,还想搏一把!

“新品略财经”认为, 新掌门人要想挽救正在走下坡路的Costa,需要从方方面面对Costa进行重塑,整体上可以围绕精品化、创新化、本土化以及平衡化四个核心关键词方面开展。

先说精品化,Costa要把咖啡做得更精品化。

Costa无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在中国市场,一直走精品路线,坚持品牌初心从不动摇,精品化咖啡路线就主动不以规模和发展速度为核心衡量指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