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谷尼舆情机器人
谷尼舆情机器人(yqrobot)是一款网络舆情监测的机器人,有人说我是“挖媒人”,可为用户第一时间提供新闻媒体舆情,欢迎各位领导、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媒体记者朋友使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合肥针对“三只羊”有关问题成立联合调查组、官 ... ·  4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美诚月饼“香港身份”引风波,带货“翻车”引发 ... ·  3 天前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近日两起极端案件的舆情分析和三点建议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古茗茶饮就玩梗翻车致歉、教育局回应高中生晚1 ... ·  5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舆情观察丨“幽灵外卖”频现,外卖骑手能否成为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谷尼舆情机器人

五集纪录片《致敬互联网》| 第三集  2.0浪潮——致敬互联网之蒂姆·奥莱利

谷尼舆情机器人  · 公众号  · 舆情  · 2017-02-02 21:22

正文

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


这个时代的意义,不亚于500年前在欧洲掀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亚于300年前在英法德奥诞生的启蒙运动、工业社会和现代城市。对中国而言,这个时代的意义,或将超越100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康乾时期的西学东渐,甚或超越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期张謇出使西域。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

 

这个伟大时代的壮丽符号,叫互联网。

 

让我们向互联网致敬。向这个时代的思想和思想家们致敬。


以托夫勒、尼葛洛庞蒂、奥莱利、KK、弗洛里迪为主线人物,首次完整梳理和解读中国互联网思想启蒙史。


沈昌文、朱嘉明、张新红、姜奇平、胡泳、林永青、余晨、彭兰、刘江、陈彤、洪波、喻国明、赵嘉敏、陆丁、张江、梁春晓、刘钢、王飞跃、段永朝等多位中国互联网启蒙者、思想者、行动者共同讲述历史。


第三集主题为 2.0浪潮——致敬互联网之蒂姆·奥莱利




【人物简介】

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 O'Reilly公司的创始人CEO,科技大咖。提出“创新2.0”概念,被称为WEB2.0之父。著有《蒂姆·奥莱利随笔》。书中收入了蒂姆对科技、未来的出版等领域的探讨,以及他对商业和生活的态度。


本集讲述者是刘江、彭兰、陈彤、喻国明


刘江:我们是伏地听声的人

刘江 O'Reily Media中文版权引入者、美团点评技术学院院长


说到蒂姆·奥莱利这个人,跟我自己还是很有缘分的。因为我的职业生涯,应该说最早就跟他息息相关。 


我最早跟奥莱利就结缘了,也相当与奥莱利在中国的中文版,最早是我在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的,他这个品牌也是当时第一次引入中国。


我个人实际上比较早期,我是把蒂姆·奥莱利当做自己的一个榜样,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样,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科技出版人。


当然我也很快意识到奥莱利的角色,不仅仅在这么一个地方,他不仅是一个非常出色,非常杰出的科技出版人。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是一个推动者,是一个布道者。


奥莱利曾经在他们自己的宣传册上写过一句话,在做出版人的十几年中,我一直是奉行这句话。就是我们是伏地听声的人。


他不断的看新的动向,新的趋势,他还不断的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作为推动者成为参与者,甚至推动者新的东西。因为他们公司也在硅谷那个大范围里头,整个硅谷其实都是这样的,一代一代的人。当然这里面很多人都是全世界过来的,包括蒂姆·奥莱利本人,他出生在爱尔兰,很小的时候跟着父母亲到美国来,这也是一个提示,就是我们中国要提升竞争力,我们怎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创造一个大环境,让全世界的人才为我们所用,这也是我们要想的事情。这些人我们给他提供条件,提供平台,不断的能够创新,想到一些新点子,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新的工具,然后来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率。


彭兰:Web2.0是一种集体智慧的集成

彭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奥莱利在2005年写了一篇文章,叫什么叫Web2.0,比较系统的阐释了他和他的朋友,或者是志同道合者对这样一个概念的认识。今天我们再去看这个文章,可能会觉得他举的例子离我们稍微有点遥远,实际上情况又发生很多变化。但是在这个文章里面所提到的一些Web2.0的核心思想,我想还是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我理解奥莱利在提的Web2.0可能有这么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就是Web2.0是以用户为主角的,就是用户参与,甚至在某些时候是用户自助服务的,这和过去有网站给我们提供,以及由他们编辑过的内容是很不一样的一种模式。


第二个方面,Web2.0的一个思想就是说,它是这样一种集体智慧的集成。

那为什么Web2.0能够集成这样一种智慧?可能和奥莱利提到的Web2.0另外一种特点有关系,那就是互联网在2.0时代变成了一种平台,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平台,就是不是对用户的集中控制,而是利用互联网的一些应用,利用互联网的一些机制,把人和人连接起来,把人和人的智慧连接起来,大家集体行动的时候,集体做出一些方向的努力的时候,Web2.0在这儿起到了这样一种连接的作用。那么这个可能也是Web2.0时代和1.0时代很大的区别。


当然整个Web2.0时代,对新闻和公共信息的这种生产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就是我把它称为分布式的一种新闻生产。


今天当我们看到一个热点话题的时候,几个月前的魏泽西事件或者雷洋事件等等,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来自于媒体的报道,我们看到大量的来自于普通人贡献的那种包括他们的意见、态度。所以当我们在今天要去了解一个复杂事物进程的时候,我刚才说分布式的新闻生产,在这儿可能会扮演这样一种角色,就是大家都在贡献自己对某一个事件的判断,包括它在这里面获得的一些新闻线索,最终大家共同再完成这样一个新闻报道的过程,这就类似于奥莱利或者他们特别推崇的维基百科的模式。

 

陈彤:微博可能是从机制上最科学的产品

陈彤 一点资讯总裁、凤凰网联席总裁


有些人喜欢最初的媒体是媒体人、编辑安排的,慢慢就变成了用户自己的。其实从刚才我说的这个过程也不尽然,最初的BBS就是一定程度,2.0的一个产品。从我们当时的经验,感觉BBS不解渴,内容少,有些情况下甚至没有,量有的时候也不够,这会儿就需要一个有组织的,兵团作战的编辑团队去发布内容,门户就应运而生了,这是在1998年的年底,以新浪微代表的门户。

    

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一些门户的内容是不是过于严肃,甚至大家一定程度上同质化比较严重,因为都是一些正式媒体内容为主的一些东西,这回就出现了博客。博客我认为跟现在的自媒体没有什么区别,其实是一路货色,只不过在博客阶段没有这种手机,博客是跟PC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博客是要正经的评论家、专栏作家,要写长文章的,你在博客上写短文章,那你就是滥竽充数,你怎么得上千字吧,这会儿又出现了微博,微博一开始140个汉字,可以评论,这个基本功能跟BBS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它又突破了BBS,就是它可以转发再评论,在评论的基础上转发,就变成了你自己的内容,这是BBS没有的。一下信息传播就裂变式的发展。当然了,微博成功很重要的一个技术基础是,在微博产生的同时,智能手机开始真正的普及,无线宽带也开始真正的普及,在2009年下半年这个时节,这是特别重要的。


其实我个人一直认为微博可能是从机制上最科学的产品,因为你看到的每一条内容都是你定制的,都是你关注的发布者发布的内容,你又可以同时发布自己的东西。在微博上,不仅能看到新闻,还能看到朋友对任何事的感慨。这是以前任何产品看不到的。


喻国明:任何一种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一个结构性的变化

喻国明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其实麦克卢汉说过很重要的话,学过传播学的都知道,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他曾经在上世纪60年代就指出,媒介即信息。说一个有影响力的新的媒体出现,它本身不是给我们增加了新的传播渠道和传播通路,它更大意义上,本身就是改变社会的一种力量。比如说互联网,它不是一个通路,一个传播手段,它使整个市场、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结构和重新的组合,这就是互联网作为一个媒介,其实就是改变社会的内容本身。


但是麦克卢汉也说过另外一句话,他反过来说,任何一种内容也可以成为一种媒介。换句话说,内容本身可能除了内容价值之外,还有连接人和人,人和现实,人和物的这样一种媒介的属性。


其实任何一种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一个结构性的变化,比如说就像现在所讨论的这种直播。看起来直播好像是一地鸡毛,一片乱象。有人直播吃饭,有人直播睡觉,但是你如果说从一个更加积极的层面上看它的话,你就会知道,这样一种把视频,过去具有最强大的社会表现力的一种技术支撑的内容形态交给普通老百姓来进行多元化的处置,它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相当巨大。


它会导致什么?它会导致用这种最有影响力的表达方式,能够形成精英文化跟草根文化之间的汇冲、交流。我举个例子,它会造成文化的这种丰富性和生动性活力,比如说时尚领域。过去时尚是由谁来解读的?是由精英来解读的。在时尚T台的第一线,围坐在那儿的都是国际知名的时尚杂志的主编,名记者,名编辑,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的逻辑,用他们的感觉向世人来介绍时尚、流行、趋势。但今天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网红自己自费买票,跑到第一线,拿着个自拍杆,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它角度的丰富性表达的这种多层次性,就使整个时尚领域变得极其的活跃,极其的生动,极其的有生命里,这就是一种多元视角的汇入之后,激活了一个领域,使人们对时尚有了更多的消费和理解,流行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就是它造成了一种社会的流动性,使某个领域一下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