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李自成在北京为何只当了42天的皇帝?这42天 ... ·  4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汉景帝的妃子因来月事,让身边宫女去侍寝,自此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视听 | 被屠杀两次的波兰人:电影中的沃伦大屠杀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8-23 17:32

正文

经公众号“知影"(微信ID:zhiying2048)授权转载。

在20世纪初期,乌克兰和波兰人民同属于沃顿地区,两个民族积累了日益深重的民族矛盾。


最终酿成种族大屠杀的恶果:


二战期间,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发动种族清洗,屠杀了8万-9万波兰人。

 


如今一位波兰导演用电影《沃伦》还原了这段鲜少被提及的历史,本片通过一个女人的视角重现了这段充满血腥的历史。


影片豆瓣高达8.3分,值得不少观众对这段历史回顾和反思,因为历史就是一面镜子。


影片片名《沃伦》,就是这场悲剧的发生地。现在的沃伦,位于乌克兰境内西北角,与波兰相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乌克兰成为少数未能建国的国家,沃伦这个地区实际被波兰控制,隶属于波兰第二共和国。


沃伦聚集着波兰人、乌克兰人还有犹太人,成为三个民族的混居地区。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场热闹的婚礼场面,如同中国如今的婚礼一样,充满着喜庆和欢笑。


伴郎团和伴娘团之间歌唱闯门:



父母不舍地女儿出嫁,留下眼泪:



新娘离开,伴娘团抢凳子看谁先出嫁:



一个波兰家庭的女儿嫁给一个乌克兰小伙,看似充满欢快的婚礼,其实暗藏着两个民族之间的隔阂。



教堂的里牧师主持的一场婚礼仪式,变成了对乌克兰人的批斗会,而已经娶了波兰媳妇的新郎,在波兰人眼里也还是不被认同。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宗教信仰问题,乌克兰人信仰东正教,波兰人信仰天主教。从信仰上两个民族就产生了根本的矛盾。



由于娶了波兰姑娘,新郎在乌克兰人的小卖部里买伏特加都得多出高价购买。那是因为被波兰统治的乌克兰族被看成了劣等民族,备受排挤和压迫。


乌克兰人的学校全部被关闭,拒绝对波兰人的效忠证明,就被剥夺了上大学机会,拆掉乌克兰人的东正教堂,让他们改信天主教。


一场看似欢笑的婚礼,几处细节的交代,让我们了解两个民族之间的巨大隔阂。



影片的女主角是婚礼上新娘的妹妹Zosia,她同样与一个乌克兰的小伙子私定终身,但是最后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了波兰人富农鳏夫,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波兰丧妻男人。



导演用一场一家人倒立的合影来预示着这么两个民族即使有爱情的联姻,也消除不了两个民族的隔阂,同时预示着这一家人将遭受一场劫难。



当苏联红军占领沃伦地区的时候,此时被波兰人压迫很久的乌克兰人,终于翻身做了主人,而像鳏夫这样的波兰富农自然会遭受迫害。



鳏夫一家遭遇了抄家和流放,不过在乌克兰情人的帮助下,怀有身孕的Zosia以及丈夫的两个孩子免于流放。

 


但是代价是这个乌克兰情人惨遭爆头,那是因为他贿赂军官后,未能兑现一箱伏特加酒的允诺。


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的艰难生活,在苏联人闹完没多久,又轮到德国军队来闹了。



而这次遭殃的是他们的邻居,住在这里的犹太人。



Zosia冒着生命危险收留了一家犹太人,但是这家人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厄运,离开Zosia后,他们用钱收买了一家乌克兰邻居继续躲避追杀。



不过,这家乌克兰人在最终没有钱为继之后,没有再保护他们。犹太家庭的母亲病死后,父亲惨遭杀害,好在孩子被善良的玩伴放生了。



直接被射杀的犹太民族,成为沃伦地区首先被屠杀的民族。


同时,乌克兰人与波兰之间的矛盾也逐渐被激化。



波兰人的牧师被乌克兰人扔到河里淹死。



而鳏夫经过一番磨难回到了家中,用斧头砍掉频繁来偷鸡的小偷手臂,而自己也在出去购买生活物资的时候,惨遭断头杀害,而凶手正是杀害犹太人一家的邻居——那对乌克兰夫妇。



就像小男孩书中所念到的“灾难降临到了波兰”,真正的大屠杀正在酝酿着。



在UPA 乌克兰起义军的煽动下,乌克兰人对波兰人民的仇恨逐渐被放大。



纵使能够提前警觉,有从匈牙利购买武器做准备的计划,也未能说服沉默大多数的波兰人民。



前去和UPA和谈的波兰军官也被两马分尸。



本该代表平和与信仰的教堂成了狂热民族分子集会地,大家甚至纷纷抄起农具准备去杀人。



接下来,就是一场噩梦,手无寸铁的儿童被杀害。



小孩被裹在火把里被活活烧死,与影片开始婚礼上,波兰人和乌克兰人一起开心的玩弄火把形成鲜明的对比。


乌克兰人的暴行可不止如此,波兰人被活生生的剥皮,整场大屠杀成为乌克兰人的狂欢。



最后侥幸逃脱的女主Zosia抱着孩子看到遍地的尸体,各式各样的残忍死法,让人发指,让人也看到了人性中最大的恶毒。


过于真实、残忍,血腥,反人伦的沃伦大屠杀,导演用镜头将这场残酷的大屠杀展现出来,无不让世人惊醒。(因镜头过于血腥,国历君考虑再三,决定省略此处影片截图)



女主Zosia在母亲的建议下,想要抱着孩子逃到嫁给乌克兰人姐姐家,在路中不得已混入落败的德军部队里,以免惨遭杀害。



好不容易逃到姐姐家,没想到的是身为波兰人的姐姐嫁到乌克兰人家也自身难保。为了姐姐不被杀害,姐夫手刃自己的手足兄弟,两人也不可避免的遭受杀害。



而这次行凶则来自波兰人的反击和报复,虽然乌克兰丈夫一直强调姐姐是波兰人,最终还是未能幸免,被砍断了头。



最终影片用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尾来展现这一场场磨难带来的不同后果,假如没有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那么一家三口在一起就可以坐着马车幸福的在一起生活。



而经历了这场非人的魔难,女主Zosia已彻底麻木,目光呆滞,眼神中饱含着泪水,甚至没有心思照看身后已经渐远的孩子。




影片还原的是一段被封禁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所以影片引用波兰科学家简·扎勒斯基的一句话作为开篇字幕:


东部波兰人被屠杀了两次,第一次是用斧子砍杀,第二次死于沉默,第二次更糟,超过第一次。


这也是对七十多年来因为政治原因对历史真相的封锁和沉默的悲愤控诉。


影片用惨叫和鲜血告诉我们:不同信仰的民族间的融合是何等的困难;幸福和平来的何等不容易;民众受到蛊惑和煽动是何等的可怕;沉默和忽略历史是何等的可笑,铭记历史对人类的每一步前行是如此重要。


好 文 推 荐


在粟裕身边的日子:他身穿海蓝色军礼服,肩戴大将肩章,真是帅极了

鞠开在粟裕身边时的日记共13本,封皮早已磨损,纸张已经泛黄,字迹潦草,有的难以辨认,就像来自历史深处的模糊旧照。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军队无条件投降,国家“有条件投降”:四国占领日本计划为何流产?

日本对盟国无条件投降和放弃所有占领地的要求惶恐万分,因此,日本当局决定即便最后被迫投降,也绝不接受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并以此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外交准备。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外交官级别怎么排?大使、公使、领事是一回事吗?

由于工作需要,外交官们经常西装革履,出入各种宴会、酒会,给人的印象是,很“贵族”、很风光、很神秘。其实,他们同国家机关里的其他公务员一样,只是分工不同。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