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学术
「丁香学术」是丁香园旗下科研类公众号,致力于传播有价值的学术报道,解读有深度的学术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学术

北大 Nature、Science 同日发 2 篇;橄榄油能帮助远离中年发福?|科研速递

丁香学术  · 公众号  ·  · 2025-03-10 17: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三月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各位科研人为自己种下未来的时刻。愿你们在三月的春风中,找到前行的力量,勇敢追逐属于自己的光芒。本周,学术君继续为大家带来最新一周文章盘点。

1. Nature |北大等团队合作开发靶向神经酰胺受体-降胆固醇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新策略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事件的核心病理基础,尽管他汀类药物降低了 LDL-C,但许多患者仍面临风险。近年研究发现长链神经酰胺可独立于胆固醇预测风险,但其通过受体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尚不明确。

2025 年 3 月 6 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孔炜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山东大学孙金鹏教授团队、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姜长涛教授团队、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郑金刚教授团队,在 Nature 上发表论文 「Sensing ceramides by CYSLTR2 and P2RY6 to aggravate atherosclerosis」。

该研究发现, CYSLTR2 和 P2RY6 是长链神经酰胺激活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关键受体,揭示了神经酰胺通过结合这些受体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 抑制 CYSLTR2/P2RY6 可减轻神经酰胺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恶化,且这一作用独立于胆固醇水平。研究还通过结构分析揭示了神经酰胺与 CYSLTR2 结合的非常规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图源: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792-8

2. Science |北大焦宁团队实现对药物和天然产物分子骨架的精准编辑

碳碳双键(C = C)断裂转化是合成化学和药物发现的关键策略,尽管烯烃复分解和氧化取得进展,但复杂分子催化重构的研究仍相对滞后。

2025 年 3 月 6 日,北京大学焦宁团队在 Science 上发表论文 「Catalytic remodeling of complex alkenes to oxonitriles through C = C double bond deconstruction。」

本研究通过 开发一种非均相铜催化剂,成功实现了 C=C 双键的断裂转化,将双键两侧的碳原子分别转化为羰基和氰基,从而将烯烃类复杂分子高效转化为羰基腈。 这一方法不仅为萜类化合物、糖醛、甾体及生物活性分子提供了高效的转化途径,还拓展了具有潜在药物价值的优势骨架的化学空间,为药物和天然产物等复杂分子的精准骨架编辑提供了创新策略。

图源: Science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q8918

3. Cell |西北工业大学等合作揭秘深渊生物如何突破高压生存禁区

深海 6000 米以下的深渊区域曾被认为是生命禁区,但研究发现这里孕育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尤其是超深渊狮子鱼在感官、昼夜节律和骨骼系统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适应性遗传机制。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其应对高静水压力的细胞层次基础,但对脊椎动物在深海中适应性的全面理解仍存在不足。

2025 年 3 月 6 日,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王堃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团队、张海滨研究员团队在 Cell 上发表论文 「Evolution and genetic adaptation of fishes to the deep sea。」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 11 种深海鱼类基因组, 揭示了脊椎动物适应深海的进化历程: 大多数现存深海鱼类在 6500 万年前大灭绝后进入深海,并展现出低突变速率及与 DNA 修复、细胞膜功能相关的适应性改变。研究发现,氧化三甲胺(TMAO)在 0-6000 米鱼类中随深度增加,但在 6000 米以下鱼类中未呈现此趋势,表明存在其他分子机制。此外,RTF1 基因突变(Q550L)在 3000 米以下鱼类中高度保守,揭示了其在高压适应中的潜在作用。团队还在超深渊狮子鱼肝脏中检测到高浓度多氯联苯(PCBs),警示人类污染已波及深海。这些发现为深海保护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展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图源: Cell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031-5

4. JAMA Network Open |西湖大学团队最新研究揭示睡眠模式与血糖稳态的关联

睡眠不足和质量下降会损害代谢稳态,尤其是影响葡萄糖代谢,而连续血糖监测(CGM)设备揭示了睡眠模式与血糖动态之间的关联,为糖尿病和相关代谢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见解。尽管多项横断面研究已证明睡眠与 CGM 得出的血糖曲线之间存在关联,但长期睡眠模式与血糖动态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

2025 年 3 月 5 日,西湖大学郑钜圣团队在 JAMA Network Open 上发表论文 「Trajectories of Sleep Duration, Sleep Onset Timing, an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n Adults」。

研究团队对 1156 名 46-83 岁参与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连续血糖监测(CGM)评估睡眠时长和入睡时间与血糖波动的关系。结果显示,严重睡眠不足(4.1-4.7 小时)和晚睡(午夜后)分别导致血糖波动增加 2.87% 和 1.18%,且两者叠加效应更显著。研究表明, 长期睡眠不足和晚睡与血糖波动增大相关,提示充足睡眠和早睡可能是优化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风险的关键因素。

图源: JAMA Network Open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831009

5.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长期吃橄榄油,能帮助远离中年发福?

尽管橄榄油摄入量与心脏代谢疾病风险呈负相关,但其高能量密度可能引发体重增加的担忧。

2025 年 2 月 18 日,哈佛大学团队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上发表论文 「Changes in olive oil consumption and long-term body weight changes in 3 United State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研究团队基于三项美国大型队列(121,119 名参与者),分析发现每日增加 7 克橄榄油摄入与体重减少 0.09 kg 相关,而等量其他脂肪(如黄油、人造黄油)则与体重增加相关。用橄榄油替代其他脂肪可显著减少体重增幅,这一规律在不同年龄和 BMI 群体中均成立。 总的来说,长期增加橄榄油摄入量有助于控制体重,而其他类型脂肪摄入则可能促进体重增长,提示膳食脂肪类型选择对体重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图源: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2916525000802


对哪些话题感兴趣呢,快为它投上一票吧 👇

如需代发文章宣传、新闻稿、招聘等;或有生物学相关专业背景,有意愿应聘兼职作者的老师,请后台回复【学术】添加小编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 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 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下方二维码👇, 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图片

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丁香学术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为丁香学术所拥有。丁香学术保留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