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公众号老北京城
ID:beijing-cheng
在北京生活,好像有两点必须一提的是
北京的胡同文化和饮食文化。
从前,一出门儿就是礼儿;一见人就开始亲近,
一到饭点儿胡同、院儿里随处都飘香~
而如今这种熟悉生动的生活,真的觉得好远~
北京人最爱的那些家常菜,
它们可是一直伴着老北京人的餐桌,
一代一代传来的。
这些家常菜,只有在咱北京人家里才能吃的到!
小编能想到的菜
粗略算来能有二三十种
白菜、豆腐、茄子、扁豆、芹菜、萝卜、柿子椒、土豆、葱头、小白菜、洋白菜、 冬瓜、韭菜、茴香、蒿子梗儿、黄瓜、豆芽菜、西葫芦、黄豆嘴儿、莲藕、茭白、葱姜蒜、南瓜、角瓜、老倭瓜……等等。
(图片来自微博见水印)
咱北京人做饭的习惯,用21个字儿吧
爆、炒、烧、燎、煮、炸、
熘、烩、烤、涮、蒸、扒、
焖、煨、煎、糟、卤、拌、氽、烙。
(说少了您别怪我)
有一点是共同点,味偏咸鲜,
讲究的是,浓厚、烂熟。
家里的家常菜,好勾芡
注重吊汤和使用淀粉
春夏秋冬,吃不同
春天,是最好的季节,
第一茬儿的韭菜,在家
烙馅儿盒子
炒合菜
炸香椿鱼儿、花椒芽儿
茴香馅儿大饺子
到了夏天
一水儿的面条儿
是最常见的老北京家常
天儿热,懒的开火,
也可能餐桌上是一水儿的凉拌
拌凉粉
拌茄泥
拌豇豆
北京是一座离不开芝麻酱的城市,
变着方儿的,就好吃它,
拌菜在老北京人家里可是常吃的,又简单,
还能把芝麻酱特有的香再加上蒜香,真是绝了。
到了秋天,贴秋膘了,
北京人炖肉
,
首先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
回到家里洗净,在炉子上坐好了锅,
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
还要放上
葱、姜、蒜、花椒、大料、
料包、大酱、盐、用文火炖
。
除了炖肉,
还有炖鱼
,
只要胡同里有人炖鱼,这叫香。
北京人吃鱼,主要是炖。
有的人说讲究吃整条鱼,有头有尾的,
其实那时炖鱼好多都是将两三个鸡蛋磕到一个大碗里,
把已经开膛处理好的鱼,剁成几大段,
在碗里充分裹满鸡蛋后入锅炸,“撕啦”一声~
现在想起来还记忆深刻!
还有
炖带鱼
,
我爱我家和平失忆那集说过:
“咱吃带鱼吧,买最贵的,买3毛8一斤的”
据说是极品的了~
酱肘子
是贴秋膘儿不能少的,
如果是老北京人家,真的是自己在家酱,
味儿绝对地道
照北京人的话说,
冬天有了白菜心里踏实。
不管你是熬豆腐,做醋溜,炖,还是涮,
总之,只要有大白菜,
这个冬天,饭桌上就舒服了!
大白菜怎么做都是好吃的!无论是
醋溜还是熬豆腐
、
白菜梆子吃馅儿....总之,看到大白菜,这个冬天就是舒坦。
还有最好的下饭菜—雪里蕻
雪里蕻就成了冬日最好的下饭小菜。雪里蕻炒黄豆,又香又下饭,就着就着粥、窝头,好吃极了!现在,不少人也时不时的炒上一盘,放上点肉沫,满满都是童年回忆和家的味道。
难忘那一口黄豆炒水疙瘩
自家腌制的水疙瘩,拿水泡过之后,切成细丝,和泡发的黄豆一块下锅翻炒,加点酱油和白糖。如果喜欢吃辣,还可以稍微浇一点辣椒油。吃起来特别香!一道水疙瘩炒黄豆,寄托着浓浓的北京情。
到了来年,春节的序幕拉开
咱的家常菜,炸物成了主角
炸丸子
咱以前老北京,家家户户春节必有丸子,
因为丸子象征了合家团圆。
各家总要拜年或者接待拜年的人,
吃饭时间不固定,也没有很多时间炒菜。
事先准备好丸子,端上来就能吃。
其实还有一款,虽算不上家常菜,
但那时北京孩子都惦记着那
炸虾片儿
虾片一般会最先被端上桌,
最受孩子喜欢,就跟零食一样来吃,
非常好吃,很鲜。
在那个很难得吃到虾的年代,有虾片吃就很好了。
真的是一代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