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朗博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ID:wcweekly)
《清明上河图》号称中国的《蒙娜丽莎》,其中很多细节是值得体味的。
1、盛世繁荣
先看这几张,不知各位能看出什么问题?
▼北宋大街上还有专门刮胡子的小铺。
▼一个挑夫买了一个炊饼当午餐。
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馒头。
▼这家脚店的招牌是立起来的,恐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直接侧立的招牌,能够吸引远处的客人。很像现代社会的招牌。
什么是“十千”,其实是指酒,这就是酒馆。
▼三个脚夫在一个“饮子”前,买什么?是在买水,但不是一般的白开水。
《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记载,卖的饮子中有“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药木瓜、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 等,一般都含有两三味中药,不仅可口好喝,还有养生功效。
▼这家卖的是“香饮子”。饮料加的可不是香精,而是麝香。
天然麝香呀!
知道现在的麝香什么价吗?八万元左右一克!
麝香有特殊的香气,稍微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这是神经中枢的兴奋剂,还能镇痛,你可以想想这个茶的香味吧,喝了还能兴奋。即便现在人想喝,也喝不着了。因为天然麝香几乎就没有了。
▼这家“久住王员外家”,就是一个旅店,供客人住宿的。
▼“赵太丞家”其实就是诊所兼药店了。招牌上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大理中丸医肠胃冷”。
这是一家专门治疗胃病的诊所。肠胃病可是一种富贵病,“治酒所伤”,在宋以前,粮食珍贵的,用粮酿的酒是“浪费”,普通百姓喝不起的,可见北宋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了。
▼这个店铺写着“解”。这个有点类似今天的银行,可以把“交子”(纸币)汇兑成硬通货。
《清明上河图》中街道两边全是店铺,其中饭馆茶馆最多。
这些信息透出什么?
你想连刮个胡子都要找专业的,喝水都不喝白开水,普通老百姓还在街上吃饭,说明北宋的商品经济相当的发达,人们生活水平真是不错。
▼这个场景最有趣,一情侣正在买花,女子把手搭载情郎的肩上。过来几个轿夫,不约而同地都看“美女”,居然连方向都走偏了,美女也得意地笑了。好有现代社会的生活感。
2、盛世的表面之下
再看这几个细节:
▼这是一家“孙羊正店”。这家店是经营什么的?
细看一下:
▼“孙羊正店”挂着红栀子灯。
《都城记胜》记载:“谓有娼妓在内,可以就欢,而于酒阁内暗藏卧床也。门首红栀子灯上,不以晴雨,必用箬盖之,以为记认”。
宋朝的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如果红栀子灯盖整天盖着灯罩,表示这家酒店还提供“特殊”的服务。
▼这个细节展示了一个官宦出游的场面。清明节到了,士大夫们就要出城踏青。前面五个开道的,两个牵马的,后面两个挑东西的。
注意:这个人是骑马的!整个图中马不多,大多全是驴和牛。这个“马”相当于现在的名车“宝马”。
我们对比一下:
▼城门处三个乞丐,地上是个小孩子。看看旁边经过的出去春游的有钱人,丝毫没有怜悯的样子。
有钱人只能骑驴,带两个仆人,与官宦形成鲜明落差。
▼这个很瘦的挑夫只能沮丧地在树荫底下休息,旁边就是个茶馆,他为什么不进去,不用解释。
他后面是个算命摊子。这个细节很有寓意吧。
▼一头驴低头拼命地拉着车,后面两个人也非常费力。
这与其他不同的五处特殊细节,表明当时贫富不均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3、社会管理
这是城门旁边的税所。出入的商品都要上税,一个人很不满意地向收税的人喊话,好像觉得税太高了。
▼这个亭子是“望火楼”,楼上专门有人查看火情,楼下是兵营。可是现在,楼上没有一个人,兵营改成茶馆。
汴京是12世纪初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已经上百万了,房屋多以砖木为主,汴京非常重视预防火灾,每个街坊都有座望火楼来观测火警。楼下驻扎“潜火兵”。
在图中,则是形同虚设。
▼这是兵营。几个士兵无所事事地坐在那里,百无聊赖,有的打着盹,最左边的士兵居然躺着睡觉。院子里的马吃饱了卧着。
▼整个汴梁城门楼,城门没有一个士兵上岗执勤,只有收税的。
此时,已经是宋徽宗的时代了,离北宋灭亡也不远了。或许,我们可以看出点原因了。
4、社会矛盾
▼整幅中心就是河与桥的交叉点。这桥上和桥下发生了什么?
▼桥上,骑马的武官和坐轿的文官相遇,互不相让。仆人争吵起来。突出官场矛盾。
交通混乱居然没有“城管",也没有“交警”,他们在打盹呢。社会管理无序和弱化可见一斑。
▼桥下,是一艘船就要撞到了桥的惊险情景。
船头上的人紧张起来。船中央的船夫着急放在桅杆,一船夫用竹竿抵住桥身,避免相撞。岸上河桥上的人在旁边看着热闹。
所以,整幅画的主题就是两个关键词:矛盾和危机。
▼河面有很多的船,航道拥挤,如同陆路交通混乱。两艘民船就要相撞,一船夫赶忙用竹竿抵住另一船身,避免相撞。
画中的人紧张的神态、动作倒画得很传神。
▼在郊外,一些私船停在岸边,有人把船上的粮食背进河边的饭馆和铺子。
富人们开始屯粮,持住了城市的粮食市场,操控粮食价格。我们也就理解了宋徽宗时期,为什么粮价翻了十多倍。
这对农业社会来说是巨大的毒瘤,而政府却软弱无为。
最后,看看整图开始部分的神来之笔。
▼一队很长的官家踏春回来,前面的一匹马惊了,直接跑向了市集,后面三个马夫连忙去追赶惊马。
只可惜,画面失色受损,那批马只剩后半部分了。
▼市集的人扭头观望惊马,那头驴子也不安地跳了起来。
▼一个老太太赶紧去拉路边的孙子,生怕孩子被马踏着。危险就在此时定格了。
官马失惊,危机百姓。这样情节放在整图的一开始,当时社会矛盾不协调寓意一下成为主题。
表面上繁华盛世,实则危机重重,败象已现。这就是北宋后期的真实情景。
以后的明朝和清朝临摹《清明上河图》,则是颜色鲜艳,一片盛世繁华。
此画的作者是北宋徽宗时期的张择端。
他是个有思想的人。
格上财富: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