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复星
复星集团官方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人民日报5800字署名文章谈人工智能 ·  19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指数投资又一利好!首批产品来了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央行最新披露,一家券商、两家银行被罚!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特朗普恢复死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复星

或许你知道屠呦呦,但你了解“523”吗?

复星  · 公众号  ·  · 2017-05-23 19:26

正文

转载自:复星医药


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中,寻方问药一直都是沿线各国彼此交流的重要组成。21世纪的今天,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的合力科研则在更广泛领域传承“健康丝绸之路”的要义。


青蒿素的创新,是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以中国式方法解决世界医学难题的例证。近期,新华社国际部开展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今天”大型报道策划,其中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技术时代”的篇章中以复星医药为主要采访对象,详细报道了青蒿素类药物对推进“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和意义。


青蒿琥酯的成功,是复星医药在这条传统与创新道路上的里程碑。未来,复星医药将一如既往勇往直前,直到人类实现消除疟疾的那一天。

或许你知道屠呦呦,但你了解“523”吗?




“523”背景:源于战备需要


半个世纪前的今天,一项带有浓郁时代特色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悄无声息地诞生。以当时援越抗美开发新型疟疾防治药物为目标,由国家科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牵头,来自中国60多家科研机构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史无前例地组成了一个科研集体——“全国523小组”。


“523”成果:抗疟新药青蒿素

地位堪比“两弹一星”


谁也未曾料到,这项缘自战备需要的举全国之力的科研任务,十年后为世界带来了一类全新的抗疟药物。在其诞生30年后,青蒿素类药物经由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亚普及到非洲和全球,成为国际通用的疟疾治疗金标准,为新世纪全球疟疾发病率、特别是死亡率的大幅降低做出卓越贡献,重燃人类战胜疟疾的希望,也为中国带来了一枚珍贵的诺贝尔奖章。

从发现青蒿素到发明青蒿素类抗疟药,再到基于青蒿素的疟疾治疗方案在世界范围内的临床应用推广,青蒿素为中国式创新嫁接全球智慧做出了最佳诠释。是新世纪建设互利共赢的“健康丝绸之路“的典范。


复星医药:接棒“523”项目



“523“项目的早期阶段


作为当时身处前线的广西化学制药的领导者,桂林南药(2004年,复星医药参与改制并购整合桂林南药,现已是复星医药成员企业)参与了研究工作。


1977年

桂林南药在青蒿素基础上成功化学合成了青蒿琥酯,青蒿素系列药品中一个新的品种诞生了。青蒿琥酯是典型的来源于传统中药典籍经过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研制成功的西药,是我国现代新药研发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1987年

桂林南药自主研发的青蒿琥酯获得了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一类新药证书,是新中国一类新药的001号,而注射用青蒿琥酯获得002号证书。

2005年

复星医药的青蒿琥酯片成为了首个通过世卫组织药品预认证的中国青蒿素类抗疟药制剂。

2010年

复星医药的创新药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再次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的重症疟疾治疗药物,使大规模降低疟疾死亡率成为事实。

如今,复星医药是我国最大的青蒿素类药品生产企业,也是国内目前唯一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的抗疟药供应商,代表着中国乃至全球在抗疟疾治疗领域的研发和生产的最强实力。我们的抗疟疾产品覆盖了疟疾的预防、日常治疗和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取得了注册并实现销售。

2016年

世卫组织《世界疟疾报告》指出,自2010年以来,全球特别是非洲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全球各年龄组的疟疾死亡率降低了29%,5岁以下儿童的疟疾死亡率降低了35%。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这一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每年可多挽救近10万人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非洲儿童。



青蒿琥酯走向世界舞台的小插曲


事实上,青蒿素类药物获得世界认可的历程并不顺利。


世界卫生组织抗疟药物技术专家委员会主席、牛津大学教授尼古拉斯•怀特今年66岁。他是中国青蒿素走向世界的推动者之一。在位于泰国曼谷的玛希隆-牛津热带医学研究所,怀特教授和同事们数十年如一日从事着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初,怀特第一次听说这种来自中国的抗疟药物,希望通过试验验证它的疗效。1994年,热带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打算在越南开展首个注射用青蒿琥酯治疗重症疟疾的临床试验,但当时世卫组织并不认可使用中国产的青蒿素类药物,试验被迫半途而废。


此后10年,怀特和同事们没有放弃研究。2004年,他们在孟加拉国、印尼、印度和缅甸4国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震惊,”怀特回忆,“青蒿琥酯和奎宁表现出了极为显著的疗效差异,以至于负责监督试验的独立委员会立刻要求停止试验,尽早将注射用青蒿琥酯用于临床治疗,以挽救更多重症疟疾患者的生命。”


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药物相比,青蒿琥酯让重症疟疾患者死亡率下降了34.7%。2006年,这一结果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同年,世卫组织出版《疟疾治疗指南》,采纳热带医学研究所的试验方案。基于青蒿素类的药物正式获得“国际通行证”。


“我不是在为中国企业推销,药物自身的疗效证明它确实是好药,”怀特估计,自2000年以来,青蒿素及其复合疗法已挽救了全球600多万人的生命。



青蒿琥酯:

复星医药为世界递送一张国家名片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主要抗疟药物氯喹产生耐药性的恶性疟疾从东南亚蔓延至非洲,使全球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出现较大反弹,直至青蒿素成为新一代抗疟药物。

作为中国唯一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药品预认证的抗疟药供应商,复星医药成员企业桂林南药的创新产品在过去20年里源源不断销往泰国、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疟疾疫区以及非洲多国,一盒盒标注着“中国制造”的注射用青蒿琥酯被装箱运往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抗击疟疾的最有力武器。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以芳表示:“中国品牌药要走向世界,创新和质量是药品评价的重要标准,复星医药要国际化,必须要达到最高水准。因此,公司在质量和工艺标准上不断下功夫,并根据WHO的要求对产品的生产标准进行了多方面的提升。”


目前,国际上对‘中国制造’的有更多认知,但对“中国创造”的认知多在电子信息科技等领域,其实中国制药行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青蒿素类抗疟药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有着多年的历史口碑,特别是2015年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更让这类创新抗疟药在海外市场连连成功。它已成为中国制药行业走向世界舞台的名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