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钱日日谈
一个对钱很有执行力的公司人。也可作为普通青年奋斗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发布  ·  抢票丨《太白金星有点烦》 ·  2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明星都来了!TA们眼中的深圳…… ·  2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深圳企业,有需要?请按1号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钱日日谈

我对自己的养老打算

老钱日日谈  · 公众号  ·  · 2018-09-18 20:57

正文


90的养老会和父辈不一样么?


我觉得会的。


80后的爹妈基本都退休了,现在普遍被儿女返聘,奋斗在带娃岗位上。还要照顾子女的饮食起居,养老钱包也拿出来了,帮儿女买房。


90后的爹妈也陆续到了退休的年纪。


拿我自己来说,我妈目前退休工资2200多/月,按照她的消费水平,这些钱足够,未来每年都会有微小的增长。


因为我丁克,她也闲不住,就接着跑去上班。私下里还帮我打理一些运营上的事儿,再拿一份工资。三份收入,我都羡慕。


这么说吧,只要不涉及啥时候抱孙子的话题,我妈在她们老年姐妹团里还是很硬气的。


我身边一位有孩子的朋友,父母全都跑来北京,妈妈照顾宝宝,爸爸就开着家里的新能源车跑滴滴,一个月也能赚个三千多块。朋友说:老爷子特别感谢滴滴,觉得自己即使来到首都也能发挥价值。


总结起来,父辈的特点是年轻时普遍吃过大苦,有自己的房子,消费欲望很低,养老确实主要靠国家。 为儿女奉献成了他们的晚年主旋律


但90后这代人不一样,我们普遍没有历史包袱,也没吃过大苦,自我意识早早觉醒,有消费欲望和消费惯性,多多少少也看过世界。


等我们老了,很可能不愿像爸妈那样,为了子女委屈自己。因此,年轻一代对养老金的需求一定会比父辈多。


而且未来养老很可能就得靠自己,那么延迟享受就成了亟需当下开始做的事。


说白了就是未雨绸缪,年轻时强制储蓄,用流动性换收益,用现在年轻时省下的购买力,延迟满足,来换未来年轻人承接的购买力。


我对自己的未来养老还是挺担忧的。为什么呢?


首先这个社会太崇拜年轻人了,对老年人真的不算友好。


即使阶层固化严重,年轻人不容易,老人也是相对更弱势的一方,完全被时代甩在身后了。


其次因为我决定丁克到底,还是会对未来有焦虑的。比如害怕没有足够钱去依赖养老机构。就连买重疾险都是保终身,怕没人管。


最后是担忧把养老金构建在什么样的资产上,好把财富锚定住,给old money找个去处。


优秀公司的股权?绝对不现实,拉长到人生的长度,没有哪家公司能提供如此确定性。


美国的401k养老计划把财富构建在指数基金上,很认可。


如果说有哪类资产会永远上涨的话,指数基金算一个。因为它会不断剔除变差的公司,纳入更好的公司。


红线 :沪深300收盘价走势图

蓝线 :标普500收盘价走势图

时间:2003年至今


从过往走势来看,在中国长期投资指数,赚钱机会肯定是有的,但需要一定的择时能力才有效。


下图是我第一次去外滩时拍的照片:



当时站在浦西一侧的岸堤上就在想:


到底什么资产才能穿越历史长河,经历各种历史周期,被信用和货币膨胀洗涤而屹立不倒;能作为财富传承的媒介持续成为硬通货;能在新财富崛起的必经之路上卡位;能被new money中的核心购买力所青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