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卓越父母成长课堂
汇集全球最好亲子教育资源,成就中华三代家庭文化传承。让父母成长,让孩子绽放,让千万家庭笑起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卓越父母成长课堂

你亲手堵住了孩子的嘴,却抱怨他和你无话可说

卓越父母成长课堂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7-18 07:0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导读: 想让孩子和你无话不说,这不太可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花园。孩子选择闭嘴,一定是因为你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却做了,所以他才会把自己的心包裹起来。


吃了吗?——吃了。

穿暖点。——知道了。

别累着。——嗯。

除了逼婚和催生,

当你和孩子的日常对话,

只剩下这三句的时候,

你得想想,

自己是不是一个成功的父母。


01


前几天,有个妈妈在后台给我留言,言语间很是焦虑。


她的女儿读初中,从这学期开始,总因为一点小事就闹着不去上学,由此落下了功课,又抱怨父母不关心她。


好好说,不听,嫌烦。稍微说重一点,就被顶撞回来,和父母的关系很拧巴。


从这位妈妈的描述中,能感觉到女孩的矛盾心态:又排斥父母,又渴望得到关爱。想好好学习,又因为一些问题力不从心。


这种拧巴的状态让她烦躁不已,无处发泄。


我问这位妈妈,孩子最近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问题。


她说,她也怀疑,但什么也问不出来。


母女俩几乎无法交流,说不了几句话,女儿就不耐烦地把自己关到房间里,弄得这位妈妈百般揣测,察言观色,却无计可施。

类似的留言我收到过很多,出现这些问题的孩子大多是中学生,问题大同小异:


不去上学,成绩大幅下滑,脾气变得孤僻暴躁,和父母几乎零交流……


父母又担心又着急,却束手无策,因为根本弄不清孩子发生了什么,在想些什么。


孩子这是怎么了?


我该怎么办?


这是这些父母常问的两个问题。


不过,在我看来, 真正重要的问题是: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或者说,


孩子和父母之间是怎么变得无话可说的?


02


很巧,另一个妈妈的留言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五六岁的男孩,喜欢拦住年轻的姑娘,见到有阿姨穿丝袜,总爱去抱人家的腿。弄得这位妈妈又羞又气,批评教育都不管用,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怀疑孩子心理是不是有问题。


我问,你和孩子聊过这个问题吗?有没有问过他,为什么想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感觉?


这位妈妈说,她没有和孩子交流的习惯,平时忙这忙那就已经很累了,也没有时间去和孩子聊这些。


忙,是一个很糟糕的借口。


只能说明,这件事在一个人的价值观念里不重要。


只能说明,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比了解孩子的内心更重要。


孩子五六岁时,你觉得没时间、没必要和孩子交流。


孩子十五六岁时,你想和他交流,他已经向你关上了心门。


五六岁种下的因,不用太久,十年后就得到了果。


所以,当你抱怨孩子什么都不和你说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是你亲手关上了孩子的心门?


细究起来,这些父母无外乎两种情况:


该做的没做,


不该做的做了。


03


该做的没做——很多父母自己就没有交流的意识。


他们不善于、也不好意思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更不知道怎样去倾听——内心深处,他们也不觉得这件事很重要。


再往深里挖,可能在潜意识里,这些父母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一个附属物。


孩子出现问题,就像东西坏了要去修理一样,把问题解决掉就行,不用谈什么感受不感受的。


无论孩子有多小,他都是一个人,一个不同于你的、有自己想法和感受的人。你必须通过交流去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没有培养出和孩子交流的习惯,没有形成一种坦诚、接纳的交流氛围,那么,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的心门也会向你慢慢关闭。


你再也无法看到他的内心世界,无法知道他内心的冲突、纠结。


而对于孩子来说,当他遇到问题,本能地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却因为没有交流的习惯,而不知道怎样去说,或者羞于去说,只能在内心的冲撞中挣扎自救。

不该做的做了——很多父母误解了交流的意思,认为只有给出评判、建议,甚至指责,帮助孩子改进,才是有效的交流。


这些父母,他们只看到了“事”,没有看到事情背后的孩子,没有看到孩子内心的感受。

朋友的孩子上高中了,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要选修一门舞蹈课,他选了交谊舞。


上了两次课,小伙子回来和妈妈说:和女生搭伴跳舞太紧张了,眼睛不知道往哪儿看,看哪儿都觉得不好意思。


朋友开导他:这都是正常的,年轻人就要慢慢学着和不同的人交往,要学着克服紧张的情绪,大方一些……巴拉巴拉讲了半天。


儿子听了半天没吱声,最后说:“妈妈,这些道理我都懂,我也知道该怎么做,其实我就是想和你说说这件事,你听听就好了。”


朋友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自己过于焦虑了。一焦虑担心,就容易去评判、去建议。


朋友进修过心理学,平时很注意观察和反省,和孩子的关系处得不错。


然而当儿子遇到问题时,她的心理学背景就不管用了,忍不住以过来人、以家长的姿态进行一番谆谆教导。


值得庆幸的是,孩子在妈妈的影响下,情商也很高,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才会说出上面的话。


换一对母子,可能就是下面的情景了。


孩子不耐烦地打断了妈妈的话:“知道啦!知道啦!”


妈妈呢,感觉自己很没面子:“说这么多,还不是为你好?一说就不耐烦,我平时说的话你能听进去多少?!”


孩子暗想:“我就是想和妈妈分享一下这件事,却换来这一顿絮叨和指责,看来以后还是少说为妙。”


类似的事多发生几次,你就很难再听到孩子的心声了。


我们和别人交流,把内心袒露在对方面前,是为了得到理解和接纳。


谁愿意受到评判、指责和打击呢?谁愿意被人暗示你不够好、你不行呢?


何况还是最亲近的人。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自己的心包裹起来,防止受到伤害。


孩子也是一样。


04


那么,该怎样保持和孩子的交流畅通呢?


说来也简单:做该做的事,不该做的事不做、少做。


1

从小培养和孩子交流的习惯。


前面提到的那个朋友,在孩子很小时就注意培养这个习惯,母子之间一直保持着坦诚交流的氛围。


前不久,孩子第一次收到女生的表白,也会和妈妈分享他的兴奋、紧张和不知所措。


我也在有意识地这样做。


比如,吃晚饭时,我会提议大家说说这一天中各自遇到的开心事,或者印象比较深刻的事。

橙子很喜欢这个时刻,他可以借此了解大人都在做什么。


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对我们这些习惯了含蓄内敛的大人来说,也是一个有益的练习。


2

学会真正的倾听,关注孩子的感受,

而不仅仅关注事情。


开心、委屈、愤怒、担心、害怕、悲伤、惴惴不安……这些都是孩子常有的感受。


当孩子向你诉说事情时,你能看到事情背后他的感受吗?


试着放下先入为主的建议、指责、评判,学会换位思考,去感受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所有的表达,是为了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接纳。


问问自己做到理解和接纳了吗?


3

说出自己的感受,

也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感受。


真正有效的交流,是情感的交流。


学会觉察自己的感受,才能看到孩子的感受。


很多妈妈说,平时还好,当自己身心俱疲时,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一点小事就会冲孩子大吼大叫。


那么,就试着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累,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担心又会冲你发火。给妈妈一点时间,休息一下,妈妈的能量恢复了,就不容易发火了。”


在孩子眼中,一个平和表达自己的妈妈,和一个动不动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教给他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忘了从什么时候起,橙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他会说:我现在情绪有点低落。


我问他:怎样才能好一些呢?


他想一想,说:我想让你多陪陪我,或者,咱们一起做个游戏吧。


我很欣喜橙子的变化。


在我看来, 表达感受,是通向彼此内心世界的必经之路。


05


当然了,想让孩子和你无话不说,这不太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花园。


只希望,当孩子遇到问题,碰到难关,会想到你这里来寻求帮助。


而不是宁可自己陷在纠结痛苦中,左冲右突,头破血流,也不愿意向你吐露一星半点。


只希望,当孩子长大成人,你们还能够坦诚地交换对生活的看法,得到情感的慰藉。


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长久的陪伴,


对父母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作者简介:凌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8岁孩子的妈妈。专注儿童心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致力于自身成长。微信公众号: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篇尾语: 如果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帮助,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因你而受益。


精华文章(直接点击标题阅读)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没人意识到“寄宿制”对中国孩子带来的惨痛伤害!

《遇见未知的自己》图文版(太经典了,值得一看!!!)

女人,别在婚姻中忘记了成长

多少夫妻, 耗尽一生做彼此的差评师

央视纪录片《镜子》给家庭教育当头一棒(强烈建议家长、孩子一起观看!)

爸妈,请你一定要陪我到七岁,因为之后的人生基本已注定!

一个优秀的孩子,其背后的家庭,一定充满尊重、书香与爱

孩子有问题改不掉怎么办,教你一招搞定

别再逼孩子打招呼,你不知道伤害有多大

一个小故事,教你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动力

孩子出不出色,取决于妈妈能不能做到这几点!

这6类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很多家长第一个就中枪了……

十张画告诉你杀死夫妻和亲子关系的真相

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她的演讲,让全中国的父母沉默了!

如果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就读一读《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


点此获取 卓越父母全国最新课表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卓越父母直播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