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的微信公众号。既是本刊的信息发布平台,更是沟通学界、服务同行的信息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广西百色教师被举报性侵学生事件引发的涉教育领 ... ·  22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广西百色一中学教师被举报性侵学生、丽江机场“ ... ·  昨天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各地盲目“对标”杭州,要警惕发展误入歧途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舆论场观察丨山西大同“破门亮灯”风波中的三大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史研究

【新刊速递】两千年间的“佛”与“国”:传统中国对西方货币领袖头像的认知

中国经济史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3-16 13:25

正文

被称为佛银的西班牙银元


林满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内容提要:世界史中的货币图案大抵可分为西方的希腊、罗马体系与东方的中华体系。西方体系有政治领袖头像,东方则无之。虽然《史记》中已有安息大宛之货币有政治领袖头像的记载,但直到1912年,中国才有孙中山下令在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及流通币上“刊第一期大总统肖像”。这一变化影响至今。在约两千年间,中国传统货币上的图案以文字为主,偶有图像,未及国家领袖头像。中国传统货币上的年号,难以让庶民一目了然,历朝铜钱或外国铜钱与本朝铜钱一并流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试图仿铸外国银币,仍未仿铸领袖头像。相对而言,公元1世纪之后,佛教广泛流播中国,佛像深入民间,而清代中国亦以“佛”称外国银币上的领袖头像。孙中山在传统中国的货币文化中引进国家领导人头像,就国家想象而言,是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本研究将由深入庶民日常生活的货币图案指出,在宗教治理现象同样浓厚的传统中国与西方,中国的国家意象相对西方较为模糊;相对以往个别有关传统中国国家观念或佛像的研究,本研究指出传统中国有关佛祖与国家信仰的深浅之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