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脑极体
你的困惑,来自于无路贴近未知。我们在技术、思想、传播的异界,贩来极限脑量下的TMT。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TMD,Nature! ·  4 天前  
研之成理  ·  浙江大学杨启炜团队Angew:受限柔性MOF ... ·  3 天前  
研之成理  ·  西安科技大学周文武教授团队ACB:Ge调控G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脑极体

日本盗版漫画网站的罪与罚

脑极体  · 公众号  ·  · 2019-01-15 19:10

正文

一家提供盗版资源的网站,私下却偷偷利用访问者的电脑免费挖矿,想来再怎么口诛笔伐也不为过。


幸好,这个让日本政府也束手无策的网站《漫画村》,被谷歌直接出手搜寻作品清单下架,运营者不得不主动把网站关停。


尽管《漫画村》臭名昭著,但在关停以前,它可是日本最大的盗版漫画网站,月活跃用户高达1亿人,甚至超过了livedoor。


虽然网站关停让风波告一段落,但值得继续思考的是:知识产权保护这件事,日本一度就是那池边花云中月,是广大同行们羡慕和追赶的目标。怎么其他国家的漫迷都磕起了正版漫画,日本漫画界却让一个盗版网站做大做强呢?



水深火热的11区人民,

以及网上冲浪焦虑


故事恐怕还要从正版数字阅读平台的缺位说起。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纸质书的出版越来越不给力,很多日本网友也是表示“现在愿意买实体书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日本全国出版协会做过统计,2016 年日本漫画销量为 1947 亿,较上年减少 7.4%;漫画杂志销量为 1016 亿,降幅达到 12.9%。反观电子漫画,则增长了27.1%,用手机阅览漫画的使用者增加了 51%。2017年,日本单行本电子漫画书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纸质版。



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本居然没有一个可以合法、方便、一次阅读所有正版作品的网站!


日本漫迷如果想要网上冲浪,只能在漫画社集自己或合作的线上阅读平台,比如集英社的“少年JUMP+”、讲谈社的“Mangazine Pocket”、小学馆的“MangaONE”等,阅读已经在纸质漫画里出版过的“电子版”。


比如2011年就正式完结、以纸质书形式出版的少女漫画《 Six Half 》,在2016年才被电子化重新上架,当年那批读者的头发都快不茂密了吧。



如果想看点新书呢,不好意思,要么是去《漫画村》这样品类比较全的盗版网站观看,顺便体验一下当免费矿工的“乐趣”;


要么,就只能依靠搬运工组织用爱发电。更新速度快是快,不过一旦团队出事或者弃坑,读者就又回到了“无粮可磕”的境地。



纸质漫画式微,又没有足够庞大、丰富的正版数字阅读平台“续命”,除了给盗版网站留下生存空间之外,对漫画产业带来的冲击也很巨大。


许多漫画杂志社,不得不面临停刊的命运,而原本与出版社合作的漫画家,仅仅依靠在刊物上连载作品也已经很难生活,有时不得不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为刊物进行宣传,但也收效甚微。


发达的日本漫画产业,

为什么电子化这么慢?


并不是没有人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三大漫画社集都纷纷开始行动。小学馆上线了电子漫画杂志《 Moble Flower 》一期 200 日元(每期 200 页),连载的都是不曾出现在纸质漫画杂志上的新作品。集英社也与电子平台合作举办手机漫画新人奖项,以此挖掘新人。


市面上也出现了Line webtoon、BookLive!、eBookJapan这样的漫画平台,并且提供免费试读的叫卖手段。


尽管争夺用户的漫画APP层出不穷,但读者的真实需求显然并不止于此。


除了可以在线阅读最新的内容,一次就能够看到所有出版社的作品,免去反复查找的过程,恐怕才是读者愿意长时间停留在网站的终极诉求。


盗版网站《漫画图书馆Z》创始人赤松健甚至表示,这样的(盗版)综合平台,“即使我不做,Amazon 和 Apple 也会做。到那时,日本漫画文化就会由外国的价值观来评选了”。做盗版做出爱国情怀,也是非常666了。



那么,为什么盗版网站能做到的服务,却没有一个正规机构愿意扛起责任,成为漫画界的Netflix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明白日本漫画产业是以什么逻辑、何种方式来实现电子化的。


日本漫画(包括线上和线下)70%的销量是被几大巨头垄断的,出版社都是“全能选手”,策划、编辑、创作、出版、发行一手抓,什么资源都给自家“亲儿子”多好,肥水不流外人田,自然没有整合的动力。


另外,日本漫画市场是由作者主导的,头部漫画像集英社的《ONE PIECE》、讲谈社的《进击的巨人》,足够发行机构赚的盆满钵满。


而大社对于新人来说也更有吸引力。《食粮人类Starving Anonymous-》在谈社旗下电子漫画杂志《eYoung Mangazine》上刚一上线,就获得了50万的下载,纸质版第一卷突破了20万册,宣传效果不是一般第三方平台能媲美的。


这种“作家育成一体化”的市场格局,使得小平台也拿不出什么有吸引力的利益分配方案,很难吸引到优质的投稿,自然就没有整合的能量了。


另一个阻碍“大一统”平台出现的,是漫画本身所面临的技术壁垒。


除了提供最新连载服务,平台还需要进行内容监督、过滤,并提供自动翻译、在线支付等附加功能。问题就来了,靠人工翻译效率极低而且成本过高,那么靠机翻呢?呵呵,以目前AI的水平,基本看不懂漫画。


不同于影视画面或歌词对白,漫画中有太多信息是在画面和文字之外的,要读懂需要高超的“脑补”技能。如果画风还像《蜘蛛侠平行宇宙》一样无厘头切换,那机器就彻底懵了。


读不懂梗,看不懂图,机器翻译这条路行不通,想要走出亚洲、走向世界只能是一个美好愿望。



总体而言,严丝合缝的日本漫画产业,想要跳出传统模式,迎来新的爆发曲线,意味着高企的行业壁垒和技术难题,全新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想要创造一个Netflix那样的通用数字平台,确实有点难度。无怪乎读者们会饮鸩止渴,投入盗版网站的怀抱了。


似乎“看起来很美”的中国特色??


说到这里,似乎有必要插播讨论一下,中国漫画是如何实现电子化进击的。


当日本漫画在电子化的多样性中挣扎的时候,中国的正版漫画平台却出奇的繁荣。


腾讯动漫、网易动漫、爱奇艺、快看漫画、有妖气等等亿级和千万级用户的平台就有十几家,并且都搭配了非常丰富的国内外正版漫画资源。不仅作品井喷,会员付费势头良好,海外推行计划也是铺天盖地。


过去很多年,中国漫画都是个忙着各种补课的学弟。现在是风水轮流转,要颠倒过来了吗?


关于中国正版电子漫画平台的孵化,有很多特殊的水土条件。


比如中国漫画的奔跑期,刚好遇上了互联网的成熟期,无论是早期“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免费模式,还是付费墙的风靡,互联网企业对电子漫画的兴起,以及摸索出良性循环的线上商业模式,甚至作品的全球化,可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