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铺子之前给你们安利的一部纪录片,
不是什么大IP,也没有炙手可热的当红明星,
却火得一塌糊涂。
纪录片的名字叫
《我在故宫修文物》
,豆瓣评分达到9.4。
这些故宫文物修复师们看似平凡,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却保留着旧时代认真细致工作的精神——
择一事,终一生
。
不过在《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前,一部国产纪录片
《
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
》
,早已给我们讲了一个优秀职人的故事
。
在这部纪录片的灵感下,电影《剃头匠》得以面世,
当时参演的靖大爷已经93岁了,恐怕是
全世界最年长的、非专业演员
。
所以,这位靖大爷到底是谁?
靖大爷,本名靖奎,是一位从旧时代走过来的老剃头匠。
生于京城脚下,念过私塾,闯过江湖,但知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于是,15岁开始学习理发,从学徒到出师,再到老师傅,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八十多年的从业生涯里,他把清朝遗老的大辫子剪成半截刷子……目睹了几个不同朝代的人来人往。
由于自己过硬的手艺,曾是京城一带响当当的人物。
不仅是平头老百姓,像是傅作义、梅兰芳、谭鑫培这样的大人物也曾专门派人请他来做活儿。
剃头匠
,可和现在的理发师不一样,除了理发,还有最重要的
刮脸
,甚至还有剪鼻毛、掏耳朵、放睡等额外工作。
影片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靖大爷的手艺活儿:
擦擦擦——
先在布条上来回磨磨刮刀子,
然后再用胡刷沾沾泡沫子,打在胡子上,
伴随着清脆的剃胡声,看那刀子在脸上游走,
一招一式,干净利索,仔细认真,就连耳根儿也不放过,
最后,修完容,用热腾腾的毛巾抹一把脸,整个活儿算是齐全了,
被伺候的老主顾,长吐一口气,打心底地觉得痛快、舒服!
靖大爷的好手艺是大家都认可,年轻时,自己也经营过两家理发店,做过老板。
当时,从教授、官员到百姓、学生,理发店里常常排满了队伍。
而人到中年,店面被没收,他也丝毫不以为然,拎着剃刀剪子,走街窜巷,上门去给老主顾服务。
从一开始靠自己走路,到买自行车,再后来因为平衡力不行,只能改骑三轮车。
90多岁了,你依然能看到他,穿梭在各个胡同里单薄的身影。
子女们曾劝他赶紧“挂刀”退休吧,一把年纪了,万一摔着碰着怎么办,
但靖老却说“我挂了刀,那老主顾怎么办?”
有时候,他还会免费给老主顾“
放睡
”,据说,正宗的“放睡”,能把身上心里的火啊毒啊都给放出来。
这是行话,简单来说就是现在的捶背按摩。
它是靖大爷的一手绝活。当初,他为了研究这个,自个儿买书研究穴位,还特地上门去请教这方面老师傅的按摩手法。
据老主顾说,靖奎捏拿放睡,能把鼻涕眼泪都放出来!
而且,“放睡”这活儿,
不要钱,送的就是交情
!
提到“
交情
”,靖老和自己顾客的关系一向都不错。
每次剃完一个头,老主顾会邀请靖大爷坐下来,一起吸个烟,聊聊天。
哪怕是有头有脸、有权势的大人物。想当年,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会送他免费的戏票,谭震林还找他唠嗑喝酒。
这样的交情,放在今天,是多么难能可贵!
靖大爷和自己的老顾客能有这样的交情,我想最重要的是与他的为人有关。
无论贫富贵贱,
对待顾客,一视同仁
。
他以前就常和自己的徒弟说:“
只管练好自己的本事,进了门的都是客人,没有什么不同”。不管那人贫富贵贱,靖老都把他们当作朋友
。”
守时守信,对待工作认真敬业
。靖大爷常有顾客有400多名,他专门记录着剃头的时间,到了时间,就按照约定时间主动上门。
为人实诚。
靖大爷剃头、刮脸一整套下来,就是放在今天,也只要
5
元钱
!给多了,坚决不要。
整部影片的实景,在北京什刹海的胡同里拍摄,人物角色全部由非职业演员扮演。
从风格上来看,可以说它更像一部纪录片。
整部影片没有宏大主题和精心布局,更没有戏剧化的冲突,但是贵在
真实
、
自然,
充满
生活化
的气息。
随着社会的变迁,它反映出了老手艺人、以及普通老人们的生活与心理状态。
从片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老人都处于独身一人的生活状态。
像是靖大爷,儿女成群却单身独处。
他的一位老主顾——老赵,靠着周边邻居照应,也是一个人生活着。儿子只记得给钱却见不到人。
片中的另一位老顾客,老米同志。
人老了,独自待在家里发呆,一个人也不爱动弹,不愿出去。
靖大爷来给他剃完发,一起坐着,陪着唠唠嗑,说些体己的话。
这恐怕也是靖大爷和顾客有“交情”的原因,
为人和善
,对待老顾客就像老朋友一样。
正如靖老说的,他已经成为了这些老顾客的牵绊,老顾客们每次总是盼望着他来,给自己刮刮脸剃剃头、唠唠嗑、打打气,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但是,这些老顾客何尝不是靖老的牵绊呢,同是孤独的老人,哪怕只是聊聊几句最简单不过的日常,也是心灵上的慰藉。
日子一天天这样过着,直到某一天,靖大爷像往常一样进院打招呼,却没有人回应,敲了好一会儿门也没人来开。
于是他懂了,坐在一旁的石凳旁,默默吸着烟,叹了口气,转身走了。
回到家,又划掉 了一个老顾客的名字。
死亡这个字眼,对高龄老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他们的困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
不过,"死亡",对靖大爷来说,却显得那么淡然、从容、豁达。
在他的心里,死亡就像随时会来的邻居,不用畏惧,遇到了就安安静静地去。
或许
,在我们生活即将完结时,其实更需要的是保持潇洒。
所以,对于自己的后事,谁也没告诉,打算自己来料理。
买中山装,照遗照,一个人打起殡仪馆的电话,却没想到其中的业务手续是如此繁缛复杂……于是挂了电话,默默地走了。
因为,靖老希望自己干干净净的来到人世,也希望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离去,不想给儿女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