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秋格外写意,晴空湛蓝深远,日光温柔缱绻。在这样一个好时节,中山大学校园也是光影多情,充满欢快和谐的生命力。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午餐会结束后,王帆院长接受了黄埔之声媒体中心的采访。温好下午茶,王院长把他和这所“商界黄埔军校”的故事,讲给你听。
院长午餐会余温未散,王帆院长很高兴地分享了会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主要包括关于课程设置、专业选择。同学们非常关注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
在他看来,管理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沟通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院长午餐会是管院的传统,但只是其中之一。这样的活动的意义在于能够聚合更多的同学,为他们的发声提供一个机会和平台,在沟通中将学院的政策制度和发展战略传递给广大的学生群体。同时,“你说,院长听”的形式使学院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和想法,同学们的建言献策,是管理学院工作完善与改进的重要参考。
“每次与本科同学会面,他们年轻积极的心态、青年人的朝气,对一切新鲜事物的好奇和乐于尝试的热情都会带给我惊喜。”
院长接着说道:“作为管院学生,他们越来越关心学院的发展,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责任意识最令人欣慰。”
时光荏苒,每一代青年人都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谈及隔并不久远的大学生活,院长露出了少年人元气满满的微笑。他表示现在的同学们要比他们读大学时有更加充裕的物质基础,可以放开去做想做的事。但在憧憬未来时面对更多元的选择时也会产生困惑。
选择越多,未来才有无限可能。无论如何,“劝君惜取少年时”,管院是一个让青春出彩的舞台,院长的眼中,满是殷切的期冀和祝福。
作为兼有科学和艺术思维的学者,院长自己对商科学者的设定也是全能型:
一是要知识和创造方面有很强的能力,能够新的知识体系理论;二是要有知识传递功能;三是实践能力很强。
“学院正在致力于培养科研、教学、企业实践上的全方位型学者。如果一个人很难做到,希望一个团队能够做到。”
近日17年案例中心杯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圆满落幕,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代表队喜获总冠军。院长在分享自己曾经参加过的ACG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经历中,也特别强调团队的重要性。“比赛是第二课堂,在其中不仅锻炼你将课堂上的理论方法运用到实践中,也能让你收获一个团队的友谊和合作精神,这将是受益终身的。”
融汇中西管理智慧,是管院人的使命之一。院长这样诠释,“在商业中,西方的制度体系非常清晰,人的灵活性有限;中国更乐于发挥人的创造力,用informal的方式解决。两者无法评判孰优孰劣。
习
总书记讲文化自信,我们中国文化正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推动中西方文化的借鉴与融合,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
右手执笔安天下,左手挥剑定乾坤。抵达了星辰大海,还要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艳和震撼。在这个大时代,管院人永远保持着兼收并蓄的求知欲,和永不停止探索的天真。
“特别是去年,我们制定了建设精品化学院,办学质量第一的战略,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院长认为,近几年影响主流、贡献世界的学科实力和管理学院蒸蒸日上的声誉,来自教学质量,论文数量和校友影响力多方面。只有不断发挥优势,补全短板,提升综合性,我们才能在“双一流”建设和实现打造商界黄埔愿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加稳健。
管理学院的培养层次涵盖本科生、学术硕士、MBA/EMBA,到博士生,体量如此之大,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源分配的原则和体制。“核心是遵从战略导向,”院长指出,“
在战略导向下,需要坚持公平透明的分配。然而更为根本的是提供创造资源的平台,激发所有人的积极性。当‘蛋糕’做大了,‘分蛋糕’也就不再是难题。
”
学院建设风起云涌,人才培养也备受关注,在商业智能领域研究成果卓著的院长早年就已经做出专业预测——“未来商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管理和技术的融合。”而现实的确证明,人工智能尤其是诸如德勤机器人等技术的兴起让会计专业的同学有了未来被边缘化甚至是被取代的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