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万豪、希尔顿、洲际等国际酒店集团相继公布最新财报,一个严峻问题浮出水面。
尽管这些全球酒店业巨头在国际市场营收增长显著,然而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却纷纷下滑,万豪更是因此计划下调今年全年营收预期。
回顾2024年国内酒店业,这一年,144小时免签政策实施,超2000万外国人免签入境,中国旅游市场热度空前高涨。体验式消费、情绪营销兴起,海南度假、长白山滑雪、天水麻辣烫、新疆阿勒泰旅游等备受关注,各地文旅局借助直播平台大力宣传,县域旅游也悄然走红,新奇文创、餐饮、住宿项目在县城蓬勃发展。
然而,酒店业却发展艰难。文旅市场带来诸多红利,酒店业却未能明显好转,行业供给与需求矛盾加剧,高星酒店被频繁甩卖,酒店与OTA之间也开启了“相爱相杀”的局面。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酒店业在历经疫情时期需求端的“大旱”,久逢甘露之后,2024年又迎来了供给端的“大涝”。
进入2025年,国内酒店业仍需在困境中摸索前行,寻找突破之路。
经营指标集体下滑,中国酒店业困境几何?
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当下中国酒店业的增长动力开始从ADR驱动转向了OCC驱动转型。
据数据服务提供商STR统计,截至2024年9月,中国内地酒店年度RevPAR(每可售房间收入)、ADR(平均房价)和OCC(入住率)分别同比下滑6%、4%和2%,且ADR已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降。
具体从国内上市连锁酒店近期陆续公布的业绩上也得到印证。锦江酒店今年1-9月营收107.9亿元,同比下滑2.55%,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滑20.39%;首旅酒店1-9月营收58.89亿元,同比下滑0.37%;华住集团净利润同比下滑10.26%;金陵饭店、格林酒店、君亭酒店、华庭酒店等净利润下滑比例在20%-25%。
国际酒店同样如此,希尔顿、万豪、凯悦、温德姆、雅高集团等在全球市场呈上涨趋势,唯独在大中华区的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出现下滑。
消费端的感受也直观反映出今年国内酒店行业的表现。
一位从事旅游代理行业近20年的王先生感慨:“别看今年一些网红城市每天景点全是人,打开手机一看,一堆五星级酒店才卖500-600元/晚,但OCC(入住率)非常不理想,所有办法都想到了,生意依然不见好转。”
这也是“旅博”吕女士今年感受到的变化:“节假日基本都会亲子游,今年发现往年抢不到的一些网红、热门酒店,今年都能以较低折扣订到。”
尽管在各社交媒体上,旅游业看似成为最被“报复性消费”的行业,但作为其中支柱产业的酒店行业,却未能接住这波“泼天的富贵”。
究其根源,当前酒店业存在“内伤”,这或是其经营不振的根源。
过去两年,国内酒店新开数量迅猛增长,创下新高。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新开业酒店2.3万家,接近2023年全年开业门店量的59%,新增房间规模约100万间,国内酒店数量、客房数量已达到2019年同期的109%、103%。
上市酒店在今年上半年快速扩张后,第三季度扩张步伐仍未停歇。锦江酒店新开业酒店469家,净增开业酒店248家;首旅酒店第三季度新开385家,已签约未开业和正在签约酒店数量为1876家;华住集团二季度新开酒店达到567家,另外还有3266家待开业酒店。
这便引发了一个新问题:酒店业充足的供给能否与需求达到动态平衡?
事实证明,相较于供给侧的强势,酒店业在需求侧似乎“跟不上”。
从旅游人数看,2019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为30.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2.78万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次达到27.3亿,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7万亿,分别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9%、99%。
从人均出游消费看,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人均出游花费1026.7元,仍低于2019年水平。人均出游消费较低或许是近年来兴起的短途游、露营经济等新旅游业态,对酒店住宿需求没有那么旺盛,再加上出境游的快速增长也分流了一部分高净值用户国内住宿需求。
另外,相较于旅游度假客群对酒店业整体业绩的贡献,商旅需求不稳才是更关键的影响因素。广发证券研报指出,酒店行业需求可拆分为休闲度假和商务需求,其中商务需求占比约60%,休闲需求占比约40%。
在商旅市场中,目前来自制造业、金融业以及建筑业23-40岁、年收入在10万-30万元的人群是差旅出行的主力军。这一群体在企业中承担重要职责,业务频繁往来,对差旅需求强劲,且对价格不太敏感,需求平稳,淡旺季不明显,忠诚度高,回头率高,是酒店的优质客户。
据了解,在酒店企业的收入中,商旅出行大概要占到60%左右,在一二线核心城市,这个比例会更高。
2024年中国商旅出行需求堪忧,从A股上市公司的商旅费用可得到佐证。
首先,2024年制造业表现低迷,PMI(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3个月不景气,内需外需均疲软。
其次,金融业2024年大批降薪裁员,压缩商旅费用。据证券时报报道,2024年上半年30家券商中,有23家都压降了差旅费支出,其中中金公司差旅费支出下滑幅度最大,2024年上半年仅支出1.36亿元,同比降幅达40.87%;此外华林证券、红塔证券、光大证券以及浙商证券等差旅费支出同比降幅在20% - 30%区间。
最后是建筑业,以房地产为主,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下行,大型地产、房企公司缩减会议需求也导致商旅需求大大减少。
与此同时,2023年以来酒店房价的趋势变化,也验证了国内商旅需求的恢复远不如休闲游。
总的来说,一旦商旅出行需求下降,对酒店来说就是巨大挑战,出租率难维持,最终只能通过降低房价打价格战。
酒店之家驿镜酒店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按实际入住统计,2024年全国各档位酒店的平均房价(ADR)只有199.92元,而2023年和2019年的ADR都超过了210元。
众所周知,行业好坏,价格涨跌是风向标。收入下滑和价格下滑叠加,形成类似反方向的“戴维斯双击”,严重影响酒店业盈利。
高端酒店甩卖潮,平价酒店受追捧
2024年热播电视剧《繁花》中,主人公从“阿宝”变身“宝总”的第一步,便是在上海老牌五星酒店——和平饭店租下一间房。而在这部影视剧背后,2024年酒店业供给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以往高星酒店的光环正加速消退。
2024年,大量高端酒店陷入“甩卖潮”,挂牌拍卖数量增多。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1-7月,全国共342个高端酒店被拍卖,但85%的结果是流拍。其实这种趋势在2023年已初现端倪,去年6月20日,重庆解放碑威斯汀酒店以10.38亿元起拍,但因无人竞拍而流标。
从整体来看,这些高星酒店的出售方通常是房地产开发商,如金茂、华侨城、碧桂园等。而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从投资端看,由于房地产市场下行,地产公司资金压力巨大,急需出售资产来减轻债务、现金流负担。另外,业界人士表示,目前五星级酒店的平均投资回报周期是25-30年,意味着每年的投资收益率不超过2%,甚至不足以覆盖贷款成本。
而从消费端看,高星酒店不好卖的原因还在于,一方面传统目的地热度不够,高端、中高端酒店价格遇冷,包括三亚、云南等往年大热的人口净流入区,高端酒店在暑期竟出现空房情况,且房价同比下滑不少;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新玩家进入,对平价酒店升级改造,原本热衷“高星”的中产们,纷纷奔向性价比更高的中端酒店。
除此之外,2024年小城游火爆,下沉市场的平价高质酒店备受追捧。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前30的热门景区中,近三分之二位于县域地区。携程数据也显示,暑假期间,五线城市旅游订单同比增长34%,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2%,均高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增速。
当人群涌入下沉市场后,平价商务酒店迎来入住高峰。尚客优方面披露,其品牌定位于200元以内的酒店在今年成为主流。今年暑期多个小众旅游目的地的入住率显著提升,多地入住率均超98%,较去年平均提升10%;宁夏吴忠市入住率(OCC)同比增长62.2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一。
如今消费者愈发理性,更加注重质价比,希望以更亲民的价格,体验高颜值、年轻化、个性化、智能化的高品质住宿产品。
酒店,“养肥”了OTA们?
不过,在一部分消费者和商家看来,对于2024年酒店业利润下滑的直接原因,他们认为是OTA平台的“吸血”。
2024年9月,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的一篇“小作文”引发了酒店行业的广泛讨论,也将酒店集团与OTA的利益博弈摆在了桌面上。在这篇文章中,季琦警告称,对OTA流量的“过度上瘾”可能会削弱酒店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酒店集团对于OTA的“警惕”不无道理。从业绩表现来看,得益于旅游市场的恢复,2024年酒店企业收入普遍增长,但利润却没有跟上,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即便是国内“行业一哥”华住集团,2024年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也同比去年减少了4.79%,总收入同比微增2.45%。
在大家感慨“旺丁不旺财”时,OTA平台们的财报亮眼,营收和利润一路狂奔。
先看携程,2024年第三季度净营收为159亿元,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为68亿元,整体来看,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49.1亿元。
再看同程,同期第三季度实现收入49.9亿元,同比增长51.3%,经调整净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46.6%。
值得一提的是,携程与同程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超过去年全年利润总额。
飞猪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在线旅游服务平台,财报没有单独列出,但“双11”的成绩刷新纪录,数据显示,“双11”飞猪平台的商品成交额实现了同比两位数的增长,用户数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有22个品牌的活动商品成交额突破1亿元。
从业务构成来看,携程收入结构主要由五板块构成,分别是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商旅管理和其他,同程则是,交通、住宿和其他,其中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均是携程和同程旅行最大的收入来源,贡献了超7成的收入。
一部分酒店认为是OTA“抢走了”酒店的利润,开始构建自己的会员体系,想要摆脱对OTA的依赖,今年上半年,万豪,洲际,凯悦等国际知名酒店也开始限制会员在第三方平台上的预订权益。
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
虽然OTA的利润增长离不开酒店,但OTA并非酒店利润下滑的根本原因。用公开数据算,2023年全年Expedia、Booking、携程、同程佣金率分别约为12.3%、14.2%、3.9%、4.9%,可见国内OTA平台整体佣金率约为国际平台的三分之一左右,甚至不足三分之一。
说到底,酒店集团业绩不及预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供需失衡。
而且历史事实同样表明,酒店与OTA曾长时间经历共同发展,两者实属共生关系。
处于泥潭的酒店行业亟需变革,因此也不应再将OTA视作“敌我双方”。现如今,酒店进一步借助OTA平台之力,推动自身从同质化向品牌化转型,或是一个上佳选项。
2025,酒店业的春天在哪?
在经历2023年的报复性反弹之后,2024年酒店业整体呈现出趋于理性的发展态势。虽然部分数据指标不理想,但这也不失为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目前,下沉市场潜力巨大。下沉市场地域广泛、人口基数庞大,消费潜力不容小觑。它横跨中国300个地级市、2800座县城、4万个乡镇直至66万个村庄,囊括全国约70%的人口,即高达10亿之众,构成庞大消费群体。麦肯锡权威预测,到2030年,中国超过66%的个人消费增长将来自下沉市场。
以去年国庆假期为例,60多个县城的华住旗下酒店平均入住率达到100%;国庆假期前4天,锦江酒店(中国区)在多个三线及以下城市实现全城满房……多家酒店集团的经营数据显示出小城旅游的巨大潜力。
从短中期来看,随着传统一二线等城市市场渐趋饱和,聚焦“向下扩容”,即向下渗透低线城市是最优解。随着低线城市经济发展和县域旅游需求增长,到县城“抢生意”,低线城市连锁化将成为酒店成长的新动力。
据中金研究,目前我国1/2/3/4线及以下城市的连锁化率分别约为44%/36%/25%/14%,虽然高线城市与下沉市场的连锁化率天花板存在一定差异,但当前下沉市场的连锁化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后续仍有提升空间。
不过,下沉市场是否需要更多连锁品牌、下沉市场连锁品牌谁更具竞争力等问题,仍有待探讨。
目前,“爆改”旧酒店逐渐成为经济型酒店的增量空间。近期,奥维云网(AVC)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高端酒店市场发展蓝皮书》指出,国内连锁酒店于2015年左右开始起步,酒店产品周期在8-10年,因此2024年酒店第一轮改造升级周期已开启。
例如阳朔糖舍酒店,位于广西阳朔县漓江边,场地保留有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老糖厂,酒店将老糖厂和工业桁架融入设计,强调纪念性和历史价值,如今成为集自然景观和工业遗产于一体的特色酒店,吸引众多游客。
从长期看,中高端升级依旧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中高收入群体占比将从2021年的39%增长至54%,人口结构的变迁将进一步打开行业升级空间,为中高端酒店带来充足发展机遇。
在消费升级驱动下,消费者对住宿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对酒店家居、家电、卫浴等配套设施从“必需”转变为“品质”,更加注重体验和精神愉悦,这意味着对酒店的品牌、产品质量以及产品使用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细化来看,智能化和品牌化成为中高端酒店改造升级的关键。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9月19城新开业3-5星中高档酒店卫浴全品类产品品牌以科勒为首,恩仕、九牧、摩恩、箭牌、法恩莎、恒洁等品牌份额均呈增长态势;智能化卫浴需求强劲,智能坐便器配置率高达64.6%。
随着中国酒店业从“规模时代”转向“品质时代”,中高端酒店品质升级战注定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