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态环境科学
最新学术成果与讯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豆瓜的投资笔记  ·  外围又暴涨了 ·  昨天  
豆瓜的投资笔记  ·  外围又暴涨了 ·  昨天  
疯子与书  ·  //@栝-cheetahs-每天吃一个西红柿 ... ·  昨天  
价值投资家  ·  2月7日操作公开,今天中午大盘3315.41 ... ·  昨天  
价值投资家  ·  2月7日操作公开,今天中午大盘3315.41 ... ·  昨天  
龙岩图书馆  ·  2月12日活动报名 | ... ·  2 天前  
蓝钻故事  ·  台积电,被忽悠瘸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态环境科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大为团队EST|氧还原电氧化的活性氧和活性氯的动态变化及其有机物降解机制

生态环境科学  · 公众号  ·  · 2024-12-21 08:48

正文

文章信息

第一作者: 任娜

通讯作者:梁大为 教授

通讯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09855

亮点

通过引入氧还原反应( ORR )阴极原位生成 H 2 O 2 ,降低电化学氧化( EO )处理 高盐有机 废水过程 氯代副产物生成。

揭示了ORR/EO体系产生 H 2 O 2 和余氯( Cl 2 , HClO, ClO - )及其相互作用导致的活性物种变化规律。

提出了活性氧(ROS)和活性氯(RCS)存在多阶段动态生成机制,强调了 1 O 2 和HO 对减少氯代产物的关键作用。

全文速览

EO是去除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由于实际废水中存在大量氯离子(Cl - ),EO会产生有毒氯代副产物风险。本研究利用钛基镍锑掺杂二氧化锡(Ti/NATO)阳极和碳纳米管负载气体扩散电极(CNTs-C/PTFE-GDE),通过在EO体系中引入2e-ORR产 H 2 O 2 过程,构建了ORR/EO体系,旨在降低能耗并减少氯代副产物,揭示了ROS和RCS的生成和转化规律,阐明了其在有机物去除和削减氯代副产物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活性物种在水中存在动态变化和多阶段反应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图1):

(1) 初期阶段,余氯是主要产物,活性物质包括H O ,Cl /Cl 2 •- 1 O 2 和Cl O

(2) 中期阶段,随着 H 2 O 2 的积累,不断消耗余氯,活性物种逐步转化成 1 O 2 和H O ,这是有机物降解和减少氯代副产物的关键阶段;

(3) 后期阶段,过量积累的 H 2 O 2 抑制了自由基的生成。

这项研究不仅提高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效率,还减少了有毒副产品的产生,对于含有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和高C l - 的工业废水处理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1 图文摘要

研究进展

1 余氯与 H 2 O 2 的相互作用

为探究ORR/EO过程余氯和 H 2 O 2 的相互作用与协同机制,分别在双室(图2a,2b)和单室(图2c,2d)的ORR/EO反应器中研究二者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双室ORR/EO中,阳极 余氯含量会在1 h内达到平衡,总量受电解质类型与浓度限制;而阴极 H 2 O 2 的生成速率在6 h内维持不变,总量可高达7000 mg/L,且不受电解质类型与浓度限制。在单室ORR/EO中,初期(30 min)余氯迅速积累,随后含量逐渐降低至较低水平(100 mg/L以下),而 H 2 O 2 的积累初期缓慢,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不断升高,且总含量受电解质类型和浓度的影响,这是余氯和 H 2 O 2 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2 在不同电解质类型和浓度条件下,双室 ORR/EO a 氯浓度和 b H 2 O 2 浓度 ,和单 ORR/EO c 阳极 余氯浓度和 d 阴极 H 2 O 2 浓度 的变化
实验条件:电流密度=10 mA/c m 2 ,pH=7。
2 自由基的生成与变化

为揭示余氯与 H 2 O 2 的协同作用对ROS和RCS的影响,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检测到多种自由基,包括H O ,Cl /Cl 2 •- 1 O 2 和Cl O (图3)。这些自由基除了由阳极直接氧化产生,还通过阴阳极产物的协同作用生成。随着 H 2 O 2 的积累,自由基从以RCS为主导转变为以ROS为主导。在反应后期,由于 H 2 O 2 过量,RCS和ROS几乎都被消耗,只检测到微弱的 1 O 2 信号。同时利用探针技术结合动力学模型Kintecus进行了定量分析,证明了前期主导的活性物种主要是C l 2 •- 1 O 2 (图4)。

图3 ORR/EO单室反应器在不同反应时间点(a)DMPO和(b)TEMP的EPR谱图变化。 实验条件:[NaCl]=0.2 M,电流密度=10 mA/c m 2 和pH=7。

4 ORR/EO 系统中 a 0.1 M C l - b 0.2 M Cl - 条件下 活性物种的比例 以及( c 0.1 M C l - d 0.2 M C l - 条件下 Kintecus 模拟活性物种 浓度变化 情况
实验条件:电流密度=10 mA/c m 2 和[NB]=[BA]=[DMOB]=[FFA]=[phenol]=50 μM。
3 有机物降解机制

以苯酚为模型污染物,对其降解过程进行了定量测定和定性分析(图5)。在不同电解质条件下,ORR/EO对苯酚的降解效果显著(图5a),且C l - 浓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好。同时还对四种主要的氯代产物进行了定量分析(图5b-e),证明了中间产物的积累和降解过程,并且提高Cl - 浓度可以强化余氯与 H 2 O 2 的协同作用,产生更多 1 O 2 ,抑制氯代产物的生成,并提高矿化能力(图5f)。进一步通过UPLC Q-TOF检测出多种中间产物,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理论计算推测出苯酚的降解路径,验证了不同活性物种在降解苯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前期氯代副产物的生成主要由RCS和H O 共同作用,而后期则主要通过 1 O 2 和H O 的作用进行分解和矿化(图5g)。

5 不同 C l - 浓度溶液中 a 苯酚浓度、 b 2-CP 浓度、 c 4-CP 浓度、 d 2,4-DCP 浓度、 e 2,6-DCP 浓度和 f TOC 去除率随时间变化情况以及 g ORR/EO-Cl 体系中苯酚的转化和矿化推测途径。

4 实际应用

我们通过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图6),证明了ORR/EO技术在处理高氯难降解有机废水方面的优越性,为未来试点规模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图6 (a)20 L多电极ORR/EO系统对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处理,及其(b)TOC去除效果和(c)能耗分析。

结论与展望

与传统的EO相比,ORR/EO系统更加节能,更高效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除氯代副产物,同时显著抑制了C lO 3 - 和Cl O 4 - 的形成,适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氯离子和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 通过平衡余氯和 H 2 O 2 的生成速率,提出了以下策略:
非对称电极配置 使用较小的 H 2 O 2 生成阴极可以帮助调节生成速率。

脉冲电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