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蓝橡树
哈佛本科毕业生和资深教育专家共同创立,30多万家长共同关注的国际教育规划平台。不让孩子的天赋被应试教育局限,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教育  ·  当深圳学子有了“AI学伴”,创新变得更easy ·  17 小时前  
深圳教育  ·  当深圳学子有了“AI学伴”,创新变得更easy ·  17 小时前  
班主任家园  ·  18部高分纪录片,这个春节假期找给孩子看! ·  2 天前  
老乡俱乐部乡宁站  ·  太原失去一所高校!迁建! ·  2 天前  
老乡俱乐部乡宁站  ·  太原失去一所高校!迁建! ·  2 天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喜迎亚冬会——来看龙江师生“唱”享冰雪,献礼 ... ·  5 天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喜迎亚冬会——来看龙江师生“唱”享冰雪,献礼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蓝橡树

《他乡的童年》走进以色列:地方政府超过一半的钱花在教育上!这还不是最扎心的…

蓝橡树  · 公众号  · 教育  · 2019-09-27 07: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关于以色列教育的相关内容,指出犹太民族的智慧和教育传统是其创造奇迹的重要来源。文章列举了犹太人的教育成就,并介绍了以色列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创业氛围、质疑精神和对失败的态度。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展示了以色列的教育情况。

《他乡的童年》制作组走进以色列,发现犹太人流淌在血液里的教育传统是他们创造奇迹的发源地。

关键观点2: 犹太民族的教育传统和智慧。

犹太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之一,他们的科学、政治、艺术和商业成就举世瞩目。以色列的教育成果亦备受赞誉,其大学学位拥有率世界第一。

关键观点3: 以色列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以色列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仅次于军费投入,教育经费占国家GDP的8%。政府将大部分预算投入在教育上,以让居民和孩子们在所有层面上领先。

关键观点4: 以色列的创业氛围和教育理念。

以色列被誉为“中东硅谷”,创业氛围浓厚。教育理念强调学会学习,注重思考、质疑和个性发展。在以色列,无论男女,都要服兵役,军队成为年轻人集训营,鼓励他们保持活力与新意。

关键观点5: 以色列文化对失败的态度。

在以色列文化和家庭中,失败不被视为坏事,而是被视为接近成功的代名词。他们鼓励经历失败的孩子继续努力,而非苛责。这种态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韧性。


正文


9月,网上讨论最热的纪录片非《他乡的童年》莫属。在流量明星当道、商业片横行的如今,一部教育纪录片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实属不易。


在最新一期《他乡的童年》,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常年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周轶君走进了以色列。十年前,周轶君曾亲眼见证和记录了巴以冲突的残酷现场。如今再回到这里,她发现眼前不再是枪林弹雨,而是一片创业者的乐土...


作者:严慌慌。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若问世界历史上最聪明的种族是哪个?相信不少人都会脱口而出:犹太人。


无论是科学巨人、政治大咖、艺术大师,甚至是商业奇才,都少不了犹太人的大名。


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天才雕塑家、画家:毕加索



▼哲学家、思想家马克思



▼精神分析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你瞧,随便哪个人都是足以改变世界的大咖?此外还有海涅、卡夫卡、洛克菲勒、扎克伯格等等不一而足。


犹太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是过去所有的磨难不但没有毁灭他们,反而使之愈挫愈勇。



如今,以犹太民族为国家人口主体的以色列,尽管土地资源匮乏,还有持续不断的争端,却仍然成为了纳斯达克上仅次于美国的创业大国。同时,其教育成果亦是饱受赞誉——


拥有大学学位的比例世界第一,曾被评为全球受教育程度第二;

人均专利率最高,包括U盘、滴灌技术、语音音箱、小番茄等;

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0.3%,诺贝尔奖得主却占世界的22%;

......


这个蕞尔小国究竟是如何逆天改命的?《他乡的童年》制作组走进以色列后发现,犹太人流淌在血液里的教育传统,或许正是他们创造奇迹的发源。


他们相信:“土地会被夺走,财富会被拿走,但知识拿不走。


根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2015年以色列教育支出一共为934亿谢克尔,占国家GDP的8%。以色列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仅次于军费投入,这是大多数国家无法比拟的。


在纪录片中,莫迪因市市长哈伊姆·比巴斯,当被问及“政府在教育上的开支占多大比重?”时,他脸上满是笃定与诚恳,“占51%, 我先投入在教育系统上,之后再是福利、文化、体育等等。”



在他看来,将大部分预算投入在教育上,可以让居民和孩子们在所有层面上领先。


创业,从孩子抓起


阿克发·阿亚洛克高中里,有一个独立的Green Start学院,学院里活跃着13个创业团队,团队里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最年长的也不过17岁。



“我们做工程,做电子产品,给机器人编程,也负责项目公关,商业部分,寻找赞助商。”这里的孩子们都自称是“孩子”,言谈举止却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



机器人队的组员阿米特颇为自得地表示:“我们没有和工厂或者成年人合作,全都是独立制作的。我只有14岁,但我已经在做我以前觉得在我的年纪不可能做到的事。”



当被问及创业项目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时,年仅16岁的Leechy创业公司CEO奥里说:“我们有时要在晚上或者更迟的时候做创业公司,我不会让做创业公司这件事影响我的学业和分数。创业不是取代上学,而是和上学一起进行的。



但无论如何,创业总归是会分散些精力的,放在我们很多家长身上,可能早已感到焦虑。这些孩子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有时候会有点生气,因为我们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这里。但这里教给我的,关于生活、工程、科技的东西,比九年制学校教给我的更多。


Leechy公司成员之一,16岁的纳达夫认为,“教育应该告诉我们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思考解决方案,去制止这些问题。显然,创业带给这群孩子的成就感远远超过学校单一的知识传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他们超乎同龄人的自律与成熟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正如Green Start学院创始人耶胡达·奥尔所说的,“这些孩子一定会成长为一群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决定的人。



没有权威,质疑一切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


以色列被称为“中东硅谷”,而特拉维夫则不仅是以色列规模最大的国立综合性大学,更是这个国家的创新心脏。


谈及创新的要素,特拉维夫管理学院主任乌迪·阿哈罗尼说,“我们质疑一切,辩论是犹太教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乌迪·阿哈罗尼拿自己的4岁孙女打趣起来:“每次我告诉她'你现在要去睡觉了',她就会问'为什么?‘”


“你应该穿这条裙子”“为什么?”


“你现在要吃饭了”“为什么?”



这让我想起之前网络上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犹太小孩回到家里,家长不是问“你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而是问“你今天提了什么新问题?甚至还要接着问“你提出的问题中有没有老师回答不出来的?


他们不追求单纯对错的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在很多教育系统中,孩子们光会“学习”,以色列则强调的是“学会学习”,他们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以思考为基础,敢于怀疑,随时发问。


也正因为这样,在以色列,没有绝对的权威,质疑无处不在。


即使是在军队,最普通的士兵也可以去质疑将军的权威而免受责罚。


阿里尔博士作为军方制药部门主管,他认为以色列之所以成为创业大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品质就是保持个性、善于质疑。他的士兵可以挑战他,甚至可以提出疑虑并与之辩论,“这也是让我们的组织真正灵活的原因。



在以色列,无论男女,只要年满18岁都要服兵役,以色列军队实际上就是一群高中刚毕业的年轻人集训营,他们最具活力与新意。


以色列官方近些年干脆成立了创新部门,时常组织年轻人搞创意马拉松竞赛,在24小时内组织小分队,拿出新的方案。



失败等于“接近成功”


无论是在以色列的家庭,还是在以色列的学校里,家长和老师都不把失败视作坏事,相反,他们认为失败是“接近成功”的代名词。他们会鼓励经历了失败的孩子继续努力,而非苛责。


以前文中的Green Start学院为例,学院创业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头衔不是CEO,就是创始人,表面看来光鲜异常,而实际上,这样的创新企业大多会走向失败。



所以,他们耗费这样多精力的意义在哪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